分享

达摩禅宗:“二入”与“四行”

 新用户07039177 2021-01-12
达摩禅宗:“二入”与“四行”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达摩大师看到当时印度的佛教已经无药可救,觉得中国有大乘之象,于是过海来到中国来传承佛教,弘扬佛法,之后一直隐居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后来将佛法传给禅宗二祖神光大师,达摩禅宗开始在中国传承开来。

达摩大师所传承的禅宗讲究的是“二入”与“四行”,“二入”就是修行过程中的“理入”和“行入”二门。所谓“理入”是指圆融通达了所有“了义教”的教理,深信一切众生本自足同一真性,只因客尘烦恼的障碍,所有不能明显的自证自了。如果能够舍除妄想而返璞归真,凝定在内外隔绝“心如墙壁”的“壁观”境界上,由此坚定不变,,更不依文解义,妄生枝节,但自与“了义”的教理冥像符契,住于寂静无为之境,由此而契悟宗旨,便是真正的“理入”法门。

达摩禅宗:“二入”与“四行”

达摩大师以“行入”的四行而概括大小乘佛学经论的要义,即“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与中国儒、道两家文化所爱倡导的义理相符合,因为才促成了达摩禅宗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报冤行”,人来到世上都是为了报前世欠下的债的和渡劫的,活在世间,也要接受社会提供的衣食住行,人、事、物皆如此,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在佛法里面,身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既然接受着社会和大自然的馈赠,也就要进行回馈,对于别人给予的伤害,也尽量做到能以德报怨,如达摩被下四毒,佛法弘扬之后甘心满足下毒者的愿望,中毒而死。

达摩禅宗:“二入”与“四行”

“随缘行”,时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此生缘份多一点相伴的就会久一点,缘份少一点,等欠下的债还完之后缘分也就尽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无所求行”,人在渡劫还债的一生中,随缘而行,功名、利禄、金钱、情感,来的时候坦然对待,走的时候坦然放下,来去随缘,即是如来。

“称法行”,在了解了人空、法空、性空之理,而得到大智慧解脱的正果之后,仍然以利世济物的准则,始终建立在大乘法以布施为先的基础上。

禅宗的“二入”、“四行”和儒、道两家的内圣外王,道法自然的文化内核不谋而合,义理相通使佛学中国化,佛家义理的融入使中国传统的儒学和道学重新焕发了生机,奠定了宋明理学的根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