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上叫车群雄争霸!看市场区隔如何协助后进者挑战Uber

 新用户6403vWoX 2021-01-13

Uber中国与滴滴出行并购交易宣布当天,Uber董事会成员Bill Gurley表示,Uber在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将来要从Uber手上抢夺市占率的机率可说是微乎其微,就如同Uber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难以与滴滴出行竞争一样。然而果真如此吗?作为市场领先者的Uber花招百出,跃跃欲试的后进者要如何逆势突围呢?

本文四大重点:1.善用「市场区隔」,Lyft仅花三年坐上老二位置。2.如日中天的老大,Uber对市占率的渴望。3.全力追赶UberLyft塑造品牌「差异化」提升竞争优势。4.不只是司机,来Juno一起打拼当股东吧!

2016年8月1日,全球叫车服务龙头Uber与大陆主要竞争对手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联手向市场投下一颗震撼弹。滴滴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合并后的新公司估值约为350亿美元。根据中国IT研究中心(CNIT-Research)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滴滴以85.3%的市占率位居行业之首,Uber中国则以7.8%位列第二,以此推估,两者合并后将以高达93.1%的份额独占市场鳌头。

中国线上叫车市场从此迈入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全球市场可仍是风生水起、百家争鸣。Uber虽然深受投资者追捧,业务开展遍及全球536个城市,2016年7月美国市场的每月活跃用户数将近1,600万,是第二大竞争对手Lyft的四倍。但这丝毫不影响后进者们前仆后继地投入,他们或藉由强化「市场区隔」(Market Segmentation)抓紧目标客户,打出专属服务特色;或运用「差异化」策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应战「先进者」(First Mover

1.善用「市场区隔」,Lyft仅花三年坐上老二位置

作为Uber在美国市场的最大竞争者,Lyft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美国部份城市占有率已经达到足以获利的20%。Lyft深知,作为一个后进者(Second mover),若只是一味追随模仿,在资金和经济规模远不及Uber的情况下,这一场战可说毫无机会。

因此Lyft运用「市场区隔」,挖掘出对其最具优势的「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进而寻求可行「定位」(Positioning),并依此发展合适的行销策略,以在高度竞争的美国线上叫车市场站稳脚步。


(图片来源:Wikipedia)

图说:「市场区隔」四大变数-地理环境、人口统计、心理统计、购买行为

所谓「市场区隔」是指企业将一个异质(Heterogeneity)的大市场,依据「地理环境」、「人口统计」、「心理统计」、「购买行为」等四大变数,划分为许多小的同质(Homogeneity)群体的过程。一个理想而有效的区隔市场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同一区隔内的群体差异性小,不同区隔间的群体差异性大、区隔后的子市场必须能具体衡量,且拥有足够规模,能为企业带来高获利,值得企业进行开发

Lyft藉由「人口统计」与「心理统计」两大变数成功创造区隔。相较Uber强调商务、专业,以尊贵的黑头车作为主要形象,车款限制多;Lyft则选择主打青壮世代,除了对车款和车龄的限制相对宽松以降低乘车费率外,整体形象显得青春洋溢、风趣俏皮,毛茸茸的大粉红胡子挂于车前,一眼望去,十分亲民。

(图片撷取:Flickr)

美国市场调查机构SurveyMonkey的统计资料也验证了Lyft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参考表一),Lyft和Uber在13-17岁、30-49岁两个年龄区间的使用者比例相去不远,但在18-29岁区间,Lyft明显高于Uber,而Uber则是超过四分之一的使用者年龄在50岁以上。对照使用者收入也可一见端倪(参考表二),Lyft近六成使用者的年收入低于50,000美金,Uber则超过一半以上使用者年收入大于此。

(图片撷取:SurveyMonkey)

2.如日中天的老大,Uber对市占率的渴望

尽管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超过80%,Uber丝毫不敢松懈,面对Lyft及其他后进者的步步进逼,Uber紧盯对手动向,持续发布多样服务以维持龙头地位。除了推出「UberEATS」美食派送服务,抢攻餐饮外送商机外,在线上叫车市场则是运用「市场区隔」中的「人口统计」与「购买行为」变数,针对不同目标客群推出各种服务,或是价格及乘坐人数上的差异,或是满足特殊需求,进一步抢夺竞争者的市场份额

以台湾为例,单就价格区分,就有乘坐特定高级车款的尊荣优步(UberBLACK)和价格相对平实、适合日常搭乘的菁英优步(UberX)。若考量乘坐人数,也有1-6人座、驾驶箱型客货两用车的uberXL及1-7人座、提供高级休旅车的UberSUV。

此外为了年长者、行动不便或需要额外协助的乘客,Uber则提供了关怀优步(uberASSIST)服务,透过专业受训驾驶的协助,使身心不便者能拥有更多行动自主权,不再局限过往活动范围。其他还包括可选择与陌生人共乘的uberPOOL以及uberTAXI,直接与当地出租車串联、且使用Uber系统,付款可免现金。

(图片撷取自:Uber官网)

图说:Uber运用「购买行为」变数,针对不同族群推出多项服务

同样地,Lyft虽未跨出美国市场,但在美国本土也仿照Uber,一前一后推出类似服务。相较没有车款限制的基本服务,更多乘坐人数的Lyft Plus(6人以上)、仅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主要大城推出,提供豪华车款的Lyft Premier,以及落实共享经济的共乘服务Lyft Line。

3.全力追赶UberLyft塑造品牌「差异化」提升竞争优势

然而,在高度竞争的线上叫车市场,单靠「市场区隔」针对不同客群推出五花八门的服务,就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明显还不够。Lyft能坐稳如今位置,高度「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方是至要关键。

管理学大师波特(Michael E. Porter)曾提出企业的基本竞争策略可分为三种,其中一种便是「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适用于高度竞争的饱和市场,或是目标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有其他特殊需求等。企业藉由在产品或服务、技术、流程,甚至是关键人员、品牌形象等的独特创新,创造核心优势,为企业带来长期价值,进而拉大与竞争者距离

Lyft标新立异,选择深受女性喜爱的粉红色系作为品牌标志,完全不同于市场领先者Uber的高端黑,这使得Lyft看起来天真无害,安心感十足,从而吸引了更多女性乘客,也招揽了更多女性司机的投入。根据统计,Lyft女性司机的数量是Uber的两倍,平台上高达30%的司机为女性,而在Lyft曝光的市场广告中多数也都是女性司机的情境

(图片撷取:Lyft官网)

图说:Lyft强调注重安全与快乐的乘车体验

另外,相较Uber制式的专业服务,Lyft还提出「欢乐司机,快乐乘客!」(HAPPY DRIVERS. HAPPY RIDERS.)的口号,鼓励乘客坐在副驾驶位,和司机进行互动交流,使司机与乘客之间就似一般朋友一样轻松随意。而Lyft也鼓励司机从穿着打扮上显现个人特色,或者将车子装饰成各种不同的风格主题,以带给乘客更有趣的乘车体验。

除了品牌形象,在手机应用程式(APP)上,Lyft与Uber最大的差异在于Lyft允许司机接受小费。乘客为司机评价打分后,能自由选择是否支付司机小费,这样的设计不只呼应了上述口号,也借此激励更多司机为Lyft提供服务,以抗衡Uber的庞然大军。

4.不只是司机,来Juno一起打拼当股东吧!

今年2月初,由即时通讯软件Viber创办人Talmon Marco成立的纽约新创公司Juno进军美国线上叫车市场,虽然目前只有Beta版的应用程式,也仅在纽约提供服务,却大胆提出另一种「差异化」策略。Juno认为,叫车市场不应只着眼于服务乘客,也应设身处地为司机着想。因为唯有热情快乐的司机,方能带来高品质的周到服务,也才能吸引更多人力投入

(图片撷取:Juno官网)

Uber与Lyft两者竞相降价,提供各式促销优惠,实在了无新意。满足司机方是创新手法!在市场上充斥着Uber司机的埋怨与抗争时,Juno直戳Uber罩门,对外表示,Juno提供载客服务的司机将可于2026年拥有公司50%的股份,希望借此提高司机的忠诚度,促使他们舍弃Uber与Lyft。另外在佣金的抽取上,相较Uber抽取20%-25%Lyft抽取20%的车资作为平台使用费,Juno则仅抽取10%,以增加司机的额外收入,提高其幸福指数

路透社所征询的11位经济学者认为,线上叫车市场并非投资者眼中的「赢家通吃」产业。进入门槛并不高,赢者全拿的机率小,这将是一个持续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学者们也预估此市场至少能够容纳两家成功的大型企业,同时还会有数家小型业者幸存。明争暗斗还在持续,究竟是Uber独霸天下,还是与通用汽车(GM)进行策略合作的Lyft能逐步蚕食Uber领地?诸如Juno一类的后进者是很快消失不见又或持续吸引投资者眼光?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