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新用户68665845 2021-01-13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难点与原因

心梗心电图诊断难点:
1.右室心肌梗死;
2.后壁心肌梗死;
3.心梗合并束支阻;
4.下壁心梗合并左前分支阻滞;
5.心梗合并预激综合征;
6.室间隔不同部位死;
7.多支冠脉同时堵塞,多部位心梗;
8.心内膜下心梗;
9.急性心梗合并心室起搏心律;
10.其他:心房梗死,再发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异位心律等。

心电图诊断心梗困难的原因:
1.时间过早:心梗极早期,心电图还未出现典型的病理性Q波、ST段抬高和T波改变;
2.部位特殊:梗死出现在心电图记录盲区,如左室后基底部、左室后壁以及右室等;
3.类型不同:ST段不升反降,非Q波心梗等;
4.多部位梗死:出现多部位心梗时,异常图形可相互抵消;
5.被其它异常心电图掩盖:如心梗合并左束支阻滞、合并预激综合征、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时,心梗图形会被掩盖。

De Winter综合征

2008年荷兰鹿特丹心内科医生 De Winter等人通过回顾其心脏中心1532例前降支近段闭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发现其中有30例并未出现典型 STEMI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

De Winter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1.胸前V1-6导联J点压低0.1-0.3mV,ST段呈上斜型压低,伴随高尖对称的T波;

2.QRS波通常不增宽或轻度增宽;

3.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

4.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抬高;

De Winter综合征临床意义:

1.De Winter综合征是 STEMIE的等危心电图;

2.2%急性前壁STEMI患者心电图可出现此表现;

3.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情况,尽早进行血运重建;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De Winter综合征患者心电图提示:AVR导联ST段略抬高,V1-6导联J电压低、ST段上斜型压低、T波高尖)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De Winter综合征患者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闭塞)

Wellens综合征

1982年荷兰心脏病学家 Wellens等发现,145名因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患者中,26名(18%)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T被双支对称性深倒置或正负双向,并逐渐恢复直立的心电图变化,此种心电图改变称为 Wellens综合征。

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特点及分型:

1.1型 Wellens综合征V2、V3导联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约占75%

2.2型Wellens综合征综合征,V2、V3导联T波呈正负双向,约占25%

Wellens综合征临床意义:

1.患者有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史,心电图改变在胸痛缓解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

2.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3.冠脉造影常有前降支近端严重病变,应尽早行冠脉内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Wellens综合征患者心电图:V2、V3导联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 )

缺血性J波

冠状动脉因阻塞性病变或功能性痉挛引起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可出现新发J波或在原有基础上J波幅度増高或时限延长,称为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

缺血性J波心电图特点:

1.拱顶状或驼峰状,位于R波的降支或终末,幅度≥0.1mv,宽度≥20ms;

2.心肌急性缺血发作同时或之后较短时间内出现;

3.持续时间短;

4.空间向量指向前下稍偏左,除aVR导联外,其他导联均为直立;

5.出现的导联常与缺血部位相对应;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缺血性J波患者心电图:发作时R波降支--J波上移、延长)

左主干病变

左主干病变心电图特点:

广泛导联的ST段压低>0.1mV(包括I、II、III、aVL、avF及V2-6导联),V1和aVR导联ST段抬高,aVR导联ST段指高的振幅大干V1导联,称为“6+2”现象。

研究表明,avR导联ST段抬高的振幅≥V1导联对鉴别左主干与左前降支病变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0%,aVR导联抬高的幅度越大,左主干病变可能性越大,患者的预后越差。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左主干病变患者心电图V1和aVR导联ST段抬高,I、II、III、aVL、avF及V2-6导联压低)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中段闭塞,左主干介入治疗后前降支、回旋支血流恢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死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RBBB)时,初始向量不变即QRS波前半部形态接近正常,后半部变化明显,RBBB在QRS波60ms后变化,因此与心肌梗死共存时互不影响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肌梗死时,病理性Q波主要影响QRS波前40ms,可与右束支阻滞异常的后40ms并存,作出各自的明确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正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束支阻滞时,因两者都影响QRS波群后半部向量,可造成诊断的困难,此时主要依靠病史、心肌酶学、影像学、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而鉴别。

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RBBB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最高。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阻滞(LBBB)时,室上性激动仅能通过右束支下传到右室,然后缓慢通过室间隔(约需要40ms)向左室传导,室间隔除极方向与正常相反,变为由右侧向左侧除极,使QRS波的初始向量受到影。

LBBB与心肌梗死病理性Q波的时间均为前40ms,两者同时存在时,心肌梗死图形约70%被掩盖。LBBB时室间隔除极方向从右向左,V1导联呈QS图形,与前壁心梗的图形难以区分。

LBBB常发生在年龄偏大、心肌损害严重的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使诊断更加困难。此时多依靠病史、心肌酶学、影像学、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的心肌梗死而鉴别,因此LBBB的老年患者突然心慌、气短、憋气、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心电图诊断线索:存在等位性Q波,V1-V6导联R波递增不良及反向递增,提示LBBB合并前壁心肌梗死;伴有症状的动态ST-T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症状的动态ST-T改变)

Cabrera征

Cabrera征是用来识别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LBBB的心电图征象。1953年Cabrera和 Friedlan 首先提出,LBBB时V3、V4导联S波升支出现的切迹(至少50ms)是诊断伴有LBBB的前间壁心肌梗死十分可靠的指标,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为91%,这种心电图表现也被称为Cabrera征。

研究发现, Cabrera征是诊断LBBB合并心肌梗死的可靠指标,特异性93%、敏感性45%、准确90%,识别Cabrera征有助于对完全性左支阻滞患者以及右室起搏患者心肌死的诊断,但对照组中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此征,目前对于 Cabrera征的诊断价值仍存在争议。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LBBB心电图中V2-V4导联至少两个导联S波或QS波的升支出现宽(≥50ms)而深的切迹)

急性心肌梗死“非典型”心电图

(心室起搏合并心肌梗死时的Cabrera征)

Sgarbossa评分标准

Sgarbossa评分标准为0-5分:

1.在任何导联上,ST段发生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的抬高≥1mm(5分);

2.在V1-3导联中任一导联ST段压低≥1mm(3分);

3.ST抬高≥5mm且与QRS波主方向相反(2分);

对于LBBB患者,总分≥3分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为90%,敏感性20%。Sgarbossa标准的前两条标准主要是指ST段的改变与主波方向一致,第三条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在不完全性LBBB中就可见V1-V3导联ST段抬高,尤其是左室肥厚时更为明显。在 ASSENT2和3研究中,第三条仍有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因此,在2012年对 Sgarbossa标准进行了改良。

改良Sgarbossa标准

1.在任何导联上,ST段发生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的抬高≥1mm;

2.在V1~V3导联中任一导联ST段压低≥1mm;

3.ST段抬高/S波振幅≤-0.25;

满足其中任何一条,考虑诊断心肌梗死。其诊断特异性90%,敏感性91%。研究结果显示,改良 Sgarbossa标准与 Sgarbossat标准相比,诊断敏感性明显增加,特异性相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