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心灵》书摘及感悟

 聪妹创业手记 2021-01-16

前几天我读了李中莹的《重塑心灵》,简单介绍下,李中莹是华语世界NLP及EQ方面的专家。这本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其中讲“沟通”的部分,让我对“沟通无对错,但效果有好坏”有了更深的认知,我意识到好沟通一定是双向的,沟通人要在沟通结束后主动获取反馈,及时调整,从而形成沟通闭环。此外,作者的代表作还有《亲密关系全面技巧》(这本书对我影响也很深,让我对亲密关系有了认知,建议对亲密关系有疑惑的小伙伴阅读)。现将读书感悟与书摘发表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一 感悟

1.有关情绪的认知:

有情绪很正常,有情绪不是问题,毫无情绪是人生的缺失;

认为有情绪只能忍让或对情绪无可奈何都是错误的;

不同的情绪是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

我们可以运用方法妥善处理情绪。

2.情绪分类:

开心的和不开心的

3.如何管理自我情绪(可借用焦虑处理方法):

觉察-描述-剥离-飘然-等待

4.如何处理他人情绪:

接受-分享(先分享感受,再分享事实)-肯定(先肯定积极面,再指出不妥之处)-策划(最好要让对方给出解决办法)

5.有关沟通的认知:

沟通无对错,但效果有好坏;

好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彼此都可以有收获(认知\行为);

雄辩胜于沉默,吵架也好过把事情埋于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不沟通=无法了解=无法同行。

6.沟通前提:

安全、尊重、空间、倾听

7.恰当使用正面词汇

二 书摘

◆ 自序 我们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

>> 学NLP的最好方法是,先努力记熟那些概念,多练习相关技巧。然后,当熟练之后,把它们忘掉,不再限于某一句话怎样说,或者某一个技巧的某一个程序应该是怎样的。

◆ 第七章 沟通

>> 两个人之间的沟通问题和冲突,只有这两个人可以真正解决。沟通方式没有对与错之分,而沟通效果则有好与坏之别,决定于对方的回应。强调说的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好效果才重要。坦白、诚恳、关怀的态度,便是在乎两人的关系而不是强调本人的优越地位,更能给对方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可以直接谈的不要经由第三者,带着坦白、诚恳、关怀的心,什么都可谈。

◆ 沟通的含义及前提条件

>> 生于大千世界,长在茫茫人海,我们每天都少不了沟通。

与物沟通,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与人沟通,情意畅达,处事圆融;与己沟通,自限解脱,心境澄明。

>> 生于大千世界,长在茫茫人海,我们每天都少不了沟通。

与物沟通,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与人沟通,情意畅达,处事圆融;与己沟通,自限解脱,心境澄明。

>>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方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之后,另一方对那份信息做出回应。有效的双向沟通是指我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而对方的回应是我所祈望的。也许对方不一定会接受我的意见,但是乐意进一步了解我的意思,或者提出他自己的意见与我讨论,这都是良好的回应,是可以基于此而达成更好的效果的。

>> “沟”者渠也,“通”者连也,“沟通”本身的意思是借助某种渠道使双方能够通连。

>> 爱要说出口,任何一种沟通其实都是如此。对方是否是这个意思或者已否明白你的心意,只有对方才能决定。不要假设,若不肯定,找他谈淡。

>>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讲究修养,做人要含蓄、内敛,往往使人不谈心中不快的事。其实真正上乘的修养,是心中没有不快的事。既然有了,面对它,积极和善意地处理、化解它才是正确的做法

>> 其实真正上乘的修养,是心中没有不快的事。既然有了,面对它,积极和善意地处理、化解它才是正确的做法。

>> 请记住这句箴言吧:可以直接谈的不要经由第三者,带着坦白、诚恳、关怀的心,什么都可谈。当然,谈的时候,要注意下面一些前提条件: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信息。

>>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二是建立和谐气氛。

和谐气氛使双方感到安全而无须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

>>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三是给别人一些空间。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一个人,也因此不能推动另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推动自己

>> 沟通的前提条件之四是学会倾听。

沟通是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收进去,并且做出回应。当沟通用非语言的方式进行,倾听将需要用眼睛完成;当沟通用语言的方式进行,则倾听将需要同时用眼睛和耳朵进行。更积极的倾听还需要用上嘴巴、心甚至整个人。

>> 在另一方面,倾听并不是只听到对方的文字及其意思,更重要的倾听是:

◇ 对方语言文字背后的信念、价值观、规条和对方对自己“身份”的定位。若有问题、争吵或冲突,真正的原因总是在这里找到。

◇ 对方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这些显示出对方的内心状态,尤其是他的情绪感受。嘴巴可以说出很多好听的话,但是语音语调和身体语言真实地显露他内心的真正立场。

◆ 什么决定了沟通的效果

>> 沟通是两个人的事。对方走开了你仍在说,说得再对也没有用,旁人会说你是傻子;对方没有走开,但是听不进你所说的,说得再对也没有用。

>> 沟通方式没有对与错之分,而沟通效果则有好与坏之别。

沟通的效果决定于对方的回应。强调说得对不对没有意义,说得有好效果才重要。

因为良好沟通效果是你的目标,所以绝对不能停下来,一味地强调自己说得对,而要不断地改变你的沟通方式,直至你所期望的回应出现。然后,你应继续这个沟通方式,保持良好的沟通效果。如果有一天所期望的回应消失了,你便需要不断地改变你的沟通方式,直到理想的回应重新出现。

◆ 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身份定位对沟通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沟通的时候,你的内心认定对方的身份是什么,决定了你对他的态度和说话行为模式。所以,最快最简单同时又是最本质的改善沟通效果的技巧,就是改变对方在你心里的身份定位。例如,准备去接待一个投诉的顾客,你把他的身份定为“给我麻烦的人”还是“最能帮助我们有效提升的人”?准备去跟自己的配偶或孩子讨论一些不愉快事情的时候,你把他的身份定为“总不谅解我的人”还是“证明我是多么好的妻子/妈妈的人”?

>> 沟通中不能“强人所难”。很多时候,我们凭着一些正面的动机,就以为可以代别人决定什么是对他最好的,不仅为他安排了事情,而且强逼他接受。当对方不接受时,我们埋怨他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好意,甚至责怪他不爱惜自己、自暴自弃。这种现象,最常出现于家庭中,对家人的一份爱心,往往使自己盲目而看不清什么才是对所有人最好的。

其实每一个人内心的一套BVR,早已为他决定了什么对他好,应该怎样做。这些决定,或许最终不能带给他理想的结果,但是他要后来才能知道,当时,他只会坚持本人内心的BVR去行事。你认为对他更好的做法,是从你的角度,也就是你的BVR做出的判断。每个人都由自己的BVR所控制;每个人的BVR,也只能控制他自己。因此,你这样的看法,对你来说是对的;而他那样的决定,在他当时的BVR的角度去看,也是对的

◆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

>> 规律之一就是——人类的大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就是不能接受含有“不”字的指令。

>> 恰当使用正面词语,利用大脑接收语言的规律,能够让我们目标明确、内心清晰、拥有力量感,因此活得更阳光、更积极。

◆ 什么是“情绪”

>> ◇ 改变一个人的信念系统,就可以改变事情带给他的情绪。

◇ 信念系统是自己培养建立、修正提升的东西,所以情绪,乃至人生成就,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

>> 哭泣不是情绪,更不是负面情绪。

>> “不开心”不是某种情绪,而是负面情绪的统称

很多人被问及有什么情绪时,会回答说:“不开心。”不开心不是情绪的一种,而是一些负面情绪的统称。世上所有的情绪可以被分为两类:“开心”与“不开心”。

>> 从对人的作用,或者从“人生的意义”这个角度去看,情绪有些少为人知的意义,共有7点:

1.情绪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情绪其实是大脑中所储藏的经验回忆和大脑与身体的相互协调与推动所产生的现象。因此,一个正常的人必然是有情绪的。

不仅如此,没有某些情绪的人其实是有缺憾、不完整的人,其人生不是有欠缺,就是极其痛苦。(可参考Daniel Goleman《Emotional Intelligence)P.15, P.27~28, P.50)

2.情绪绝对诚实可靠和正确。

除非我们内在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所改变,否则,对同样的事我们会自然地有同样的情绪反应。如果你是一个对某些说法或者事物特别反感或者害怕的人,一旦偶然遇上,你不是每次都会出现惊叫、跳起来或者其他行为吗?某人的嘴脸、他说的某些话,每次遇到不都会引起你同样的情绪反应吗?情绪的源起与我们的潜意识和BVR有着直接的关联,它最能体现我们真正的感觉。

3.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

如果你感到不适去看医生,医生说你的额头很烫,需要做手术切除,你会觉得这个医生精神有点不正常吧?人人都知道额头很烫是身体有病的症状,可能是肠胃有毛病,也可能是感冒,但99.9%不会是额头本身的问题。症状使我们知道健康有问题,但它本身不是问题。情绪也是一样,它只是症状而已,可是绝大部分人都把情绪看作问题本身(比如家长往往都针对孩子出现的情绪而加以斥责,目的只是制止情绪的出现)。情绪只是告诉我们,人生里有些事情出现了,需要我们进行处理。

4.情绪教导了我们在事情中该有所学习、有所收获。

人生中出现的每一件事都是让我们学习怎样使人生变得更好的机会。情绪的出现,正是保证我们有所学习的动力。每份情绪都有其意义和价值,不是指引我们一个方向,便是给我们一份力量,甚至两者兼有。如果我们没有不甘心被别人小看的感觉,我们便不会发奋。正如如果我们没有痛的感觉,便不会把手从火炉上抽回。试想,如果我们没有恐惧,生命会变得多么脆弱!

5.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成为我们的主人。

情绪,如果能妥善运用,是可以使人生变得更好的。只是,“运用”的前提是必须先使它臣服,受你驾驭。既然情绪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应像我们的手与脚、过去的经验、累积的知识能力等,为我们服务,使人生更加美满。

可惜的是,在今天的社会上,很多人都陷入了迷惘苦恼中不能自拔,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而不是驾驭自己情绪的主人。这个情况是可以扭转的,有很多技巧可以帮助每一个人重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6.情绪是经验记忆的必需部分。

在大脑把摄入的资料储存为记忆的过程中,把这些数据的意义固定下来是最重要的一个程序,我称之为“编码”(encoding)程序。这个程序其实是把摄入的资料与已有资料进行比较合并,所得出的模糊意思再经由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做一次过滤,最后得出的意义才能纳入我们的记忆系统做长期储存。这份意义必与一份感觉并存,没有这份感觉便是没有做或者未做好“编码”的程序。何以见得?你少年时在学校曾经熟读的多少页书的内容,现在还记得多少?而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外的一次经验却永世难忘。为什么?那便是前者没有做好“编码”工作,没有足够的感觉伴随,而后者有深刻感觉伴随的关系。若你说像《长恨歌》那么长的古诗你仍记得,那也是因为诗中的每一句,你都有很深的感觉。所以,感觉是记忆储存的必需部分。

7.情绪就是我们的能力。

活到今天,你当然拥有很多能力,在很多事情上,你都有自信、勇气、冲劲,或者是冷静、轻松、悠然,或者是坚定、决心,也或者是创造力、幽默感,再或者是敢冒险、灵活、随机应变……所有这些能力,细想一下,你会发觉都是一份感觉,一份在内在的感觉。就算有理论、技能和其他资源去帮助你,使用这些资源的原动力仍是这份内在的感觉。没有这份感觉,我们就算具备了知识技巧和冠冕堂皇的道理也都不会去做,或者不会做好。

◆ 如何管理情绪

>> 引导人们更准确地体会和说出内心的情绪感受,我惯用的说法是:

◇ “不开心的背后,是一些什么情绪?”

◇ “不开心一般不会单独存在,与它在一起的是些什么情绪?”

◇ “你还可以用什么其他文字去描述这份情绪?”

如果对方对情绪认识很少,这方面的词汇很贫乏,我常会加上一些建议让他选择(但从不假设或武断判定):“不开心的背后,是愤怒还是恐惧?焦虑还是无力感?”

了解了情绪的真正来源,我们就可以在情绪管理方面有所作为。

>> 我认为当一个人拥有以下四种能力时,才算有足够的情绪管理能力。

1.自觉力:随时随地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也就是总与自己的感觉在一起。

2.理解力:明白情绪的来源不是外界的人事物,而是自己内心的信念系统。也就是清楚了解自己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里什么地方受到冒犯,因而产生情绪。这点也就决定了一个被环境所控制的人,如果产生了无力感,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人生放在自己的手里。因为信念系统是自己可以改变的东西,而外面的人事物则是一个人无法控制的。

3.运用力:认识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和意义,因而可以在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基础上运用它,去获得更多的成功快乐。这使负面情绪总具备正面情绪的性质和价值。

4.摆脱力:当某种负面情绪不能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功快乐时,能够使自己从这种情绪中摆脱出来,进入另外一种更有帮助的情绪状态中。

◆ 处理他人情绪的方式

>> 我认为只用两点便能充分解释EQ的意思:

◇ 清楚认识和正确运用情绪去帮助自己

◇ 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 正确处理他人情绪的方法共有四个步骤:接受、分享、肯定和策划。

>> 1.接受——接受是注意到受导者有情绪、接受有这份情绪的他并如实告诉他。例如:“你看来有点情绪,愿意与我谈谈吗?”或者:“我看到你有点怒气,什么事使你生气呀?”

接受绝对不是批判(“你怎么可以又发怒啊!”),不是否定(“你不应该在这里发怒的!”),不是表示不耐烦(“唉,你又发脾气啦!”),也不是忽视(好像完全没有事般平常闲谈)。接受就是“你这个样子我是接受的,我愿跟你沟通”的意思。

2.分享——永远先分享情绪感受,后分享事情的内容。就算受导者反复或坚持先说事情内容,你也需要巧妙地把话题先带到情绪感受的分享。情绪感受未曾处理,谈事情细节不会有效果,往往只会使对方的情绪更大。

先分享情绪,应该做的是帮助受导者去捕捉内心的情绪。一般人们对情绪认识不多,他们不懂得用足够和适当的文字描述情绪,因此正确表达内心的感受时会有困难。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帮助受导者把内心的情绪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下定义、有界限的情绪类别。例如:“我敢说,那使你觉得尴尬,对吗?”或者:“你感到被人拖累了,是吗?”

如果受导者总是想说出事情的内容、始末、谁人对错等,可以用语言把他带回到正确的方向(即先处理情绪),例如:“原来是这些使你这样不开心。来,先告诉我你现在内心的感觉怎样。”或者:“哦,怪不得你这样反应啦!现在你心里觉得怎样?”

帮助受导者描述他的情绪,并不是告诉他那是应该有的感觉。而只是单纯地帮助他正确认识他当时的内心感受,并且帮助他找到或发展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

一个人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的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例如,当孩子生气时,他可能同时感到失意、愤怒、混乱、被出卖、妒忌等。当一个女士感到难过,她可能同时感到受伤害、被排斥、空虚、沮丧等。认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他们便更容易了解和处理所面对的事情。

当他们充分表达完情绪后,你会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速度、音调、音量及语气等都已经有舒缓的迹象。

后分享事情,意味着如果上述情绪分享做得好,受导者会表现得平静了一些,这时才引导对方说出事情的细节,好让你知道该怎样进一步引导他们。

3.肯定——应该对不适当的行为设立规范,就是说,勾画出一个明确的框架,里面是可以理解或接受的部分,并就这些可以接受的部分给受导者以肯定。框架外面则是不能接受或者没有效果的东西,应当明确指出并质疑。给予肯定之后,会更容易引导受导者注意到和愿意针对不能接受或者没有效果的东西而有所改变。

例一:“你对小张拿走你的游戏机的行为很生气,我明白你的那份感受。但你打他就不对了。你想,现在他也想打你。这样,你俩便不能做朋友了,对吗?”

例二:“你感到妒忌是正常的,因为他比你先升职;但你用难听的字眼当众骂他,使同事们包括上级都听到了,他们会更觉得让他升级是对的,你以后超越他的机会不是更少了吗?”

给予肯定使受导者保留了他们的尊严和自信,他们会更愿意听从你的引导。重要的是让受导者明白他的情绪感觉不是问题之所在,而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有的感觉及所有的期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能被接受,或者会有效果。

4.策划——有负面情绪的人现在会想:“我有这样的情绪原来不是错误,但是应该怎样去处理问题呢?”要帮助他解决问题就要询问他想得到些什么,然后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引导他去发展自己的想法,帮助他做出最好的选择,鼓励他自己解决问题。你可以引导他说:“凡事都有至少三个解决办法嘛,让我们一起想想,如果重新来过,怎样做可能会更有效果?”或者:“下次同样情况出现,怎样才是更好的做法,使效果更理想?”或者:“避免同样的不如意的情况出现,你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