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中“初头硬,后必溏”的四种情况

 中间件 2021-01-16

在《伤寒论》阳明腑证中,仲景在四处原文中(宋本第238条,251条,109条,209条)均用到了“初头硬,后必溏”来描述患者的排便情况。“初头硬,后必溏”是指大便部分出现结聚而部分出现稀溏的症状。而仲景在《伤寒论》中就为我们描述了大便“初头硬,后必溏”的四种不同情况,其中病因病机(包括并发症状)、舌脉预后等均有所不同。

238条中“初头硬,后必溏”是由于阳明病中误用下法导致的。出现了在上“懊恼而烦”,在下“腹中满”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仍不排便,则判断内有燥屎已成,一下不解,可再施下法。如果大便只是先硬后溏尚可以排出,即排除内有燥屎的情况,不可攻下,再参以前面“心中懊恼而烦,腹微满”等伴症,说明这一种“初头硬,后必溏”属于阳明浊热甚于燥实,肠津已亏,胃津尚存的病机。209条中,这一症状则是在阳明病中,用小承气汤试探燥屎是否结成而导致的。不大便六七日,疑有燥屎,试投以小承气汤后不转矢气,腹气也并没有得到通利,而是出现了“初头硬,后必溏”,这说明胃阳已被承气微伤,若不识此而复攻,就会出现腹满不能食饮水则哕,提示胃阳大伤。251条中,提示此处导致大便先硬后溏是由于患者素体脾弱导致清浊水谷不别,脾不为胃行其津液所致是有一脉弱之词。对此,日本丹波氏云:“脉弱,非脉弱虚弱之弱,盖谓不浮盛大也”。我以为此处当从柯琴“太阴中风”之说。“烦躁,心下硬”提示胃肠邪热充斥在里,再加之素体脾弱气虚,大便极易燥实。若能食,表示腑气尚通,可以小承气汤微和之。若不能食,则要观察小便情况。如果小便利,说明是一种小便正常的状态或是肠中浊热迫津偏渗膀胱所致,出现了大便硬结干燥,脾虚无力推动排出的情况,宜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我以为此所以仲景后列252,253,254阳明三急下证之意。若小便少,说明脾虚导致清浊水谷不别,津液与糟粕混于肠中,自然会出现“初头硬,后必溏”的情况。191条中的“初头硬,后必溏”是由于中阳不足,复感外寒的阳明中寒证所致。其中焦脾胃必冷,腐熟无权,故不能食。虚寒困脾,使之不能远达四末以敛摄津液,故手足然然出冷湿之汗。脾寒失职,水谷不别,则见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而水谷夹杂,又因寒性凝滞,故见“初头硬,后必溏”。仲景称之为“固瘕”,即柯琴所说“肛门虽结聚,而肠中不全干也”。

总的来说,251条与191条中的初硬后溏是原发性因寒因虚而形成的,而238条与209条中则是由于误用下法后转属形成的。按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旨,238条须谨防妄攻更伤胃肠阴液,助热为患;209条中则不可使胃阳进一步受损,以免出现“与水则哕”的情况;251条中注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复伤素弱之脾,泌别能力愈发紊乱;191条预后则应注意两点:其一是防止阳明中寒恶性发展出现呕吐呃逆;其二是避免过用热药而使其燥化,复结燥屎。从舌脉的角度进一步鉴别诊断这四处“初头硬,后必溏”。238条中可见舌质红绛,舌苔薄黄而少津,脉象洪大,提示胃热甚于实也;191条中可见舌白胎滑,脉沉迟,提示胃中寒也;251条中胃强脾弱,清浊不分,出现淡嫩胖大的舌象,仲景原文所述脉弱应当是相对伤寒“得病二三日”脉沉紧而言,加之“不大便六七日”,综合脉象为略沉紧略数;209条中的初硬后溏则为典型的里实热轻证,苔黄腻,脉沉实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