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你一起读《道德经》,“悠其贵言,功成事遂”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1-01-16

我们古代都知道人民会崇尚明君,好的帝王受到百姓的拥戴,而暴君则受到百姓的憎恨,最终会被推翻。人民看到的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谁能让我安居乐业,谁能让我好好生活,自然是人民最想要的。我们如今的生活也是这样,如果社会环境已经让大多数人无法生活了,自然大家就会怨气冲天,所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现在所有的民众都能享受到安居乐业的快乐 。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古代老子《道德经》中是如何表达他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老子的《道德经》中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下,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是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害怕他;再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侮辱他。统治者诚信不足,人民自然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谨小慎微,很少随意发号施令,事情自然而然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做好的。”

在这里,老子主要论述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问题,他主张无为而治,无不为是无为的真正内涵,只有统治者达到这一境界,国家才能安定,人民你才能富足。

东汉时期,有一位官员名叫陈寔,他为官清正廉明,黎明百姓在他的管制之下安居乐业,在家乡颇有声望,他常对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德性受到人民的尊重。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执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情缘被官府刑罚处置,也不愿被陈寔说不是。”

当时年景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己努力。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行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开导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事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和陈寔提倡的都是以道德感化人民,而不是以武力镇压人民,就算罪大恶极的人也能够用道德去感化,就好比我们现在监狱实行的劳动改造,去改变思想,从内心深处根绝作恶的心,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优秀的领导,你会记住他,并积极配合他。能力差的领导,可能你就不削一顾,甚至可能还会和领导对着干。所有的大道理都会应用在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需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认知,从老祖宗留下的智慧中学习,扬长避短。当自己做管理者的时候,也能换位思考,如斯来做,这样才能收获颇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