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研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江山携手 2021-01-18
教研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
    教研员,顾名思义是搞教学研究的,针对教学现状进行研究是教研员的主要任务。课改的实施使教研员的工作量剧增,同时也为教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研工作,教研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已是为当务之急。教研工作的特点是头绪多、任务重,有时甚至要应付一些十万火急,充当不同的脚色。教研员的性质属半行政、半业务人员。因此,教研员不仅是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教学教改的指导者,而且是教研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这样,教研员就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扎实的文化专业基础、娴熟的业务能力、锐意改革的创新意识、富于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规律的自觉性。同时,更要有组织、安排、协调能力和半行政半业务性质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以至胜任本职工作,才能使理念上不断更新,意识上与时俱进,思维上不断创新,工作上游刃有余;才能顺利、轻松、不留遗憾地完成岗位职责。希望年轻教研员个个具备如下素质,真正做到能研、能导、能说、能写、能想、能干、能随遇而安。
  一、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
  这里所指的专业知识并非完全指在大专院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从现在的教研员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是司空见惯。且大多都受过较好的专业训练,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基础。然而如何用学过的东西来解决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章节的知识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学,都有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研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去阐述、剖析教科书中的难点、疑点,研究教学教改中的焦点、热点,拟定对策或设计解决方略。在教研实践中遴选教科研课题并提炼课题,拟定科研方案,完成课题研究。并与一线教师合作,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的技能、技巧,以达到课标的要求。这一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具体的教科研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就需要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支撑。另外,只要空闲,经常到基层走走,听课或与授课者交换意见,切磋方法,进行讲解,分析教材,找出教材体系的规律性,评估教学质量。参与设计或评价公开课等都需要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教研员应有目的地把已有的书本理论知识有效地向中小学教学教改实践过渡,向教材靠拢,使其达到左右逢源,为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研员的本职工作之一就是指导教学,搞调查研究,推广典型,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实施中,教研的指导功能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课改的进程。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要指导教师的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大多是束之高阁,很难做到得心应手。我深感,要丰富自己教学实践经验,教研员务必经常深入课堂教学,深入到一线教师的备课、上课中去,如果有机会,最好每个学期在某个学段亲自尝试,上一两节课,备三五节课。这样可以体察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艰辛,感受老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了解和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始终处于思考、探索、实践和总结之中。如果没有这种条件,就要经常深入学校,多听一些老师的课,把他们对教法的选择、运用,对教材的处理、教具的使用,课件的设计以及教学中列举的精彩之处记录下来,从中汲取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同时还要通过评价教学中的成败以及学生在听课、答题、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从中得到补救。除此以外,还要阅读有关资料、刊物,记录专题卡片,召开学生座谈会等都是丰富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总之,丰富的教学经验不可能一蹴而就,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积累起来的,而是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不断探索、总结才能形成。
  三、掌握教育教学法理论并灵活运用
  去基层听课是教研员经常性的工作。教研员不懂得教学法,就不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评课,总结教学规律,深入教学研究;不懂得教学法,就不能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其教学艺术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教育教学原则。因此,教研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教学法,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才能做到指导教学有方,提高教学质量。
  四、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
  语言和文字是思维的两种表达形式,在学科活动中,通知、总结、汇报、交流、典型的宣传、编制试题、论文撰写等都需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夫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表达能力则成为教研员工作的量化的评价标准之一。有的人对某一事物说的或写的比较干净利落,令人折服,有的则挂一漏万,抓不住重点,更有甚者则是词不达意、含糊不清。口语表达因人而异,谈话中要注意逻辑性,各种会议活动经常发言,不放过锻炼机会;而文字表达则需要严格训练,教研员最好能每年都给自己规定出论文题目,给自己施加压力。在写作中,把主题分成若干小题,分清层次,逐题编写,强迫自己非完成不可。另外,在开教研会时,可以把口语和文字结合起来,把要说的东西写成讲稿,即练口又练手,效果甚佳。也可以经常深入各个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素材,拟定出一些有价值的调查提纲,写出调查报告。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要有毅力,锲而不舍定能成功。
  五、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对于一名青年教研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研工作的成与败、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很多工作都是一样的,如果组织得好,教研工作开展就顺利,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否则,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消极影响。教研员要特别重视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在进行每一项活动之前,结合活动内容的特点写出具体计划,把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落到实处,然后总结归纳、分析、比较,找出最佳方案,以建立起常规的组织模式。另外,可以参加一些其他学科的各类教研活动,把别人先进、可行的组织形式、组织程序、组织方法等吸收过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自己单独组织教研活动积累经验。这样,久而久之,个人的组织能力一定会得到明显提高。
  六、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是成功的一半”。(爱因斯坦语)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工作的基础。教研员的工作具有复杂、艰巨、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每个教研员要承担许多方面的工作,新的课程标准又要求教研员实现角色的转变,还要给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并重视信息服务,更要进行专题讲座、问题研究等。总之,在课改进行中,教研员将首先经历更强烈的脱胎换骨的改革阵痛,因此教研员要有一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心,还要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甘当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教研员的工作才有价值和意义。
  教研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细致、艰辛的工作。教研员要做好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除上述基本素质外,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创造性的工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按课改理念,要求教研员首先是学者,他不仅要研究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而且还要懂得教育。同时他更应该是本地区、本部门先进教学理念的代表。课改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教研员提供了很大的工作空间,并不是在教研员这个位置就一定有了教研能力,但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做有心人,就能很快进入角色。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年轻一代教研员与课改同步成长,同步发展,同步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