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剧中的“多重人格”你真的了解吗?

 新用户8696qEji 2021-01-19


2017年底,由张一山主演的《柒个我》在腾讯视频播出,该剧讲述了拥有七重人格的财阀三世沈亦臻和他的秘密女主治医生白欣欣的治愈系、搞笑、浪漫的爱情故事 。

主人公有七个人格:

第一重人格:主人格--沈亦臻

第二重人格:自由人格--朱长江

第三重人格:暴力型人格--崔皓月

第四重人格:少女人格--莫晓娜

第五重人格:忧郁人格--莫晓俊

第六重人格:幼年人格--星星

第七重人格:神秘人格--X先生

剧情中,沈亦臻作为主人格,背负着巨大的责任,却默默承担。他始终待人和善、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他客气地对待别人,试图用隐忍的性子包裹自己,可是,他却忘了,自己最强大的保护伞是崔皓月。

他拖着一身的疲惫,为暴力型人格崔皓月处理后续事宜;他选择以逃避的态度纵横原野,向往自由,成全朱长江;他亦在极度痛苦后,释放少女心性,成为俏皮活泼的莫晓娜;他偶尔也会厌倦,成为天才画家、悲观者莫晓俊;他仍是内心恐惧的七岁孩童星星;他还是神秘人格X先生。

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分裂出这么多人格呢?其实,从医学的角度讲,沈亦臻患上了分裂性身份障碍,属于一种精神疾病

什么是分离性身份障碍(DID)?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指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是一种分离性障碍。

该类患者身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的特征、结构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它们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成长历史、性别和年龄,因此,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心理、行为特点及生理水平。

此外,这些不同的身份会交替地控制患者的行为,都想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并会经常发生相互间的争执和竞争。由于各个身份之间难以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因而患者会不能回忆起具体的事件和个人信息,而这种情况是不能简单地归因于一般性遗忘的。DID患者对于保持完整的时间历程记忆存在困难,他们会经常报告自己有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不知道做了什么。

是什么导致了DID?

DID与超出承受能力的体验、创伤性事件或发生于儿童期的虐待有关,如受到性虐待、身体虐待、目睹亲人的死亡等。

动力学流派的观点认为,个体在经受了无法承受的痛苦、无力和绝望感后,又没有获得外界的支持,无从逃脱时,通过使用分离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减轻创伤对自己全部心理的不利影响,逐渐改变意识状态,帮助自己能应对以后的创伤。

在人际交往及其它生活事件中,DID患者与正常个体以及其它精神障碍患者有明显的不同。当面对矛盾冲突时,他们并不会像正常人一样自我调解,而是通过创造替身人格来解决问题。因此,分离也可以被看作是DID患者逼不得已使用的一种防御机制。

分裂型人格障碍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病程相对稳定,只有小部分人会发展成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性障碍。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就可能表现出孤僻、不良的伙伴关系、社交焦虑、学业不佳、高度敏感、独特的思维和言语以及古怪的幻想等,从而可能易遭受欺负或奚落

目前在我国关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确诊案例报告还较少,但在西方国家却具有较高的临床流行率,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DID的流行率呈较大幅度地增长,引起了临床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虽然近年来其流行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如何诊断DID?

2015年最新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对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的诊断标准翻译过来就是:

  • 至少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人格存在于同一个身体里,被换下去的人格会感到自己有一段时间不存在了,也失去了对身体的控制权;

  • 日常生活经常断片,常想不起来一些重要场合发生过的事(即分离性遗忘);

  • 感觉痛苦,生活、工作、社交各方各面都受到影响;

  • 不能用宗教或者文化来解释。

许多文艺作品中将痛苦和分裂的关系表述为:因为太痛苦了,所以为了逃避痛苦,就幻想出一个不是自己的人来承受,再幻想出一个强大的人来保护自己。

此外,大部分DID患者都存在伴随性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其它常见的还有抑郁和焦虑,边缘性人格障碍,饮食障碍,自我伤害和自等。

DID如何治疗?

“综合”是DID的治疗目标

临床上怎样的状态才算达到综合呢?应该是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使那些替身消失,而是在不同人格之间创造更多的了解和合作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其它人格非常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对自己某些奇异的行为感到惊讶,通过内部人格间的沟通与合作,他就能够控制自己的选择和行为。

DID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被推荐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职业疗法

该疗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DID患者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从而能够胜任工作的要求。

职业疗法的核心过程是让患者有规律地从事一项简单的日常活动,以此培养患者身上不同人格的规则意识,促进它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在选取活动方案时,应该考虑到患者身上不同人格的行为、心理功能水平以及兴趣,从而促使有尽可能多的人格参加。

Tips:

在国外报道的一个案例中,医生根据患者身上的24种人格兴趣采取跑步活动,每种人格5分钟的跑步时间,共2个小时,每星期3次,持续4个月,并在每次跑步活动结束后由治疗师主持解决不同人格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一种治疗程序,患者的24种人格逐渐学会了基本的合作规则,并以治疗师为桥梁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宽容与合作,增加了处理事务的能力,从而使患者最终能够重新开始工作。

02

音乐疗法

该疗法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消除歧视、增强自尊以及预防将来的虐待

该疗法认为,DID是儿童使用分离行为作为一种应对机制来逃离虐待而导致的一种状态,其分离行为是一种错误的适应行为。

通过让患者模仿唱歌这一形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行为来改变分离状况,从而减轻患者症状。

03

家庭疗法

该疗法认为疾病的产生并不仅仅是患者的问题,而是由于家庭这个系统出现了问题,因此对DID患者的治疗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内部家庭系统模型疗法主张家庭成员共同学习DID的相关知识,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共同应对症状的复发,通过成员间的合作与关怀来帮助DID患者。

04

动态解构心理疗法

动态解构心理疗法(DDP)目标在于通过促进患者对人际交往经验的加工,归因的整合以及在治疗关系中提供新的经验,从而刺激并修复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

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是DID常见的伴随性疾病,DDP疗法已经被证明对伴随有BPD的DID患者有效。

Tips:

在研究报告的案例中,3位患者经过1年的DDP治疗,在分离经验量表上的得分下降了34%至79%。另一项研究证明:伴随有双相障碍的DID患者在诊断和治疗共存疾病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紧密合作,可能是治疗DID最为重要的方面。

写在最后:

由于其特殊的人格转换特征,DID一直以来也是被众多影视剧以及新闻青睐的对象,其中不乏许多优秀的作品例如《致命ID》、《分裂》、《Kill Me Heal Me》等,纪实小说《24个比利》也因为其对于DID患者生活的真实描绘而受到众多好评。

但也正是由于媒体上许多关于DID患者的负面渲染,导致外界对于人格分裂多处于“暴力”、“反社会”、“危害性”、“不可控”等消极态度上。

当然,并不是说DID患者都是纯良无害的,某些分裂出的强势人格会逐步与主人格抢夺身体控制权,反社会人格的出现也是无法控制的。但这只是一少部分,对于DID患者们,不能以偏概全地一概否定,从而对他们有所歧视和偏见。

参考文献:

[1]赵一博,陈友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312-315

专家介绍

丁燕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

门诊科主任、主治医师

擅长精神障碍,抑郁障碍,焦虑,老年痴呆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等心理疾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