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芍散就是三阴病的“万能方”

 liuqingxun 2021-01-19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经方的临床思维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而经方六经的本质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的。两个病性就是阴阳。从病性角度而言,世间一切疾病,不是阴证就是阳证。正如《医宗金鉴》所说: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阴证,为机体功能沉衰不足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综合征。其多表现为虚证、寒证。

虚证为正气不足,无力抗邪,症状反应表现为机体功能沉衰不足,多表现为寒证而喜暖等。而实证则反之。 

当人体功能沉衰不足的时候津血生化乏源,同时阳虚寒凝,临床上常表现为血虚血瘀证。血不利则为水,加上阴证阳虚的内在环境,至水液代谢敷布失常,水湿停滞,从而形成血虚水盛证。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第5条:“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第17条:“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冯老将本方证归属太阴病证,辨证要点为:腹痛拘急、头晕心悸、小便不利者。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血虚血瘀及水湿停滞的腹中急痛症,其人或冒眩,或心下悸,或小便不利而有血虚水盛的患者。马家驹老师更加强调:在临床实际运用本方时,原条文虽说是妇人腹中诸疾痛,但无论男女、无论有无腹中痛,只要见到太阴病血虚水盛者皆可应用。

举一案例如下:叶XX 女性  32岁   初诊日期:2020.10.24

患者咳嗽,咯痰,痰少,咽堵,口干不思饮,无口苦,无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二便可,月经量可,淋漓不尽,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辨证:太阴病痰饮水湿证,兼血虚水盛。

处方:半夏厚朴汤合归芍散加减

姜半夏15g姜厚朴12g茯苓30g紫苏叶15g炒杏仁10g全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炒白术15g枇杷叶15g泽泻15g干姜10g

7剂  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每日一剂/7天。

少阴病是表阴证,治法是解表加温阳。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或桂枝加附子汤后虽然表证解了,但脉微细,正气不足的情况亦然存在,若不予以纠正,稍有不慎就会再感。因此临床中经常会看到家驹老师用麻附甘(辛)合归芍散合方标本兼顾,或用麻附甘(辛)表解后,用小剂量的四逆汤合当芍散善后。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其代表方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胡老更是用一生经验的总结: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多见血虚水盛。因此无论是胡老、冯老,还是家驹老师的医案中柴桂姜合归芍散合方比比皆是。这一高频次的高效合方还被业内人士称为“神合方”。举一案例如下:

王X  女性 40岁  初诊日期:2020.11.28

睡眠差半年余,易紧张,心烦意乱,每晚2-3点易醒,醒后再入睡难,口粘、口微苦,饮不多,足凉,大便溏,月经可,舌暗齿痕苔白,脉沉弱。

辨证:厥阴病,血虚水盛证

处方:柴桂姜合归芍散加减

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炒白术18g茯苓30g泽泻15g柴胡15g黄芩10g桂枝6g干姜6g枳壳10g生牡蛎15g陈皮10g合欢花15g炙甘草6g

14剂  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 每日一剂/14天。

少阴病、太阴病、厥阴病虽然病位有表、里、半表半里的不同,但是其病性都同属阴证。而阴证的治法是需要机体功能亢奋并运转起来,那就是温阳,而温阳当然离不开姜、桂、附、吴茱萸。而人体“阳、气”,是功能,它是无形的,需要依附于有形的津液、血液才能存在。“阳、气”需要津液、血液的涵养,津血少了,自然“阳、气”也会不足。因此在三阴病的治疗或善后中,依据病情加入归芍散养津血,更有阴中求阳之意。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