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简史:汉字造字的基本原理

 老刘tdrhg 2021-01-20

东汉的许慎是第一个研究文字构造的人,他在《说文解字·序》中介绍了文字的由来,以及周秦汉时期的演变,并详细阐述了造字的基本原理,即“六书”。

在《序言》中许慎介绍了汉字的起源于有三个阶段,一是伏羲画卦,二是结绳记事,三是仓颉造字。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早期汉字多以刻文为主,从至今八千多年的贾湖遗址,到至今七千年的双墩遗址,以及至六千年的半坡遗址所发现的文字符号均是刻写出来的。而“岩画”则是集中地出现在距今五千年之后。这些“刻符”和“岩画”共同构成了汉字的早期萌芽。

汉字简史:汉字造字的基本原理

象形

伏羲画卦本质上和文字关系不大,其阴爻“--”,阳爻“—”,所表达的含义是阴阳变化之象,其哲思、其义蕴远比画个圆圈加一横代表“日”,画个半圈加一横代表“月”,要深远的多。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这么一个过程。因此文字、文化的发展,只能是由早期简单的字符发展为较为复杂的文字,由浅显的象形表意发展出深邃的哲学。此说倒果为因。

结绳记事本质上和文字是没有关系的,目前对于结绳记事的解释还是存在分歧的。一从古说:“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扬众寡”;一破古说:“结绳记事”不是“在绳子上打结记住事情”的意思,“绳”其实就是旗帜的前身,“结绳”是在旗杆上结上绳子的意思,一根旗杆上结着几条不同绳子,就是代表几个不同部族的联合,“结绳记事”的“事”字不是“事情”的意思,而是同事的“事”,是做人帮手、为人打工的那种“事”。按其出处《系辞》之中只有“结绳而治”而无“结绳记事”,按结绳只能计数,而不能记事,远古之事或许采用过结绳来记数,但决然不足以发挥早期文字记事的作用。

汉字简史:汉字造字的基本原理

指事

至于仓颉造字之说,在战国之前是没有人提过上古有仓颉这么一个历史人物的,战国时期有了“仓颉传文字”的说法,西汉有了“仓颉作书”的说法,东汉时期才逐渐丰富了“仓颉造字”的故事传说。仓颉成了黄帝治下的史官,通过观察鸟兽的脚印来造出了文字,当时粟米像雨一样从天而降,把鬼吓得在半夜里哭泣。故事总是越传越邪乎,在古人的历史观中,文明都是从牛鬼蛇神开始的。

我们可以认为汉字是先民集体的智慧结晶,而不必归功于某一个人。那么汉字是如何造出来的呢?许慎通过对字形字体的研究,总结出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其中前四种是造字原理,后两种是用字方法。

汉字简史:汉字造字的基本原理

会意

汉字并不完全是象形文字,可以说是发端于象形,而真正占据主流的是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约占80%,在《康熙字典》中约占90%。形声字一半表音、一半表意,比如:“江、河、湖、海”均为“氵”,均与水有关。当然并非所有的汉字采用的都是相同、相近、相通的含义造字,也有一些是采取相逆、相反的属类。比如:晴、昭、晞、昕等含有明亮之意;晚、昧、暗、晦等则含有昏暗之意,均为“日”字旁,有日则明,无日则暗,而表示昏暗的字采取的是取相反的意思。

形声字的母体来源于指事、象形、会意三大类。指事字以某一种抽象的符号为依据,赋予某种含义,比如以“一”为标准,在上面的是“上”字,在下面的是“下”字。在单体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来合体指事的字,比如在“刀”上加一点,用“刃”表示刀口。合体指事字很多根源出自象形字,比如观牛正面牛角向上,牛耳在下,取象为“牛”字,又以牛口出气发声,会意出来“牟”字。取人侧面站立之象,为“人”字;取人跟人之意,为“从”字,很多人站在一起,为“众”字。

汉字简史:汉字造字的基本原理

形声

象形、指事两类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又以会意、形声进行汉字的二次创造。这四种造字方法,在甲骨文中已经运用的非常成熟了,后世逐渐丰富的文字依然不能满足书写表达的要求,于是出现了转注、假借两种汉字使用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都是以另外一个字代替书写时要表达的意思。转注有三种,一是形转,不如老、考,二是音转,比如巅、顶,三是义转,比如常、恒。这些字在古文中都是可以互相替换使用的。而假借有一部分属于本无其字,借它字表示,比如“难”本来是指“鸡”的,后被假借为受困苦难的意思。还有一部分属于难写的字,用异体字替代,比如“泪、涙”,“罪、辠”,不好记不好写的字在流传中逐渐被淘汰。

汉语简史:从文言文到白话文

极简史:中国汉字的来龙去脉

汉字简史:关于汉字起源的六种说法

转载请注明出自【极简国学】,插图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先与作者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