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案例:初中历史课堂小结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老胡聊科研 2021-01-20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过程的重要阶段。课堂小结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连贯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突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知识,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主题升华,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完整、紧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动力。可以说良好的课堂小结不是课堂的结束,而是高效历史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开始。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课堂小结有一些不足:

    (1)课堂小结意识比较淡薄。在历史课上,很多时候我认为课堂小结是一节课可有可无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更注重在新课的导入、教学过程的优化、练习的强化等环节上的创新求变,却对结尾部分的课堂小结很少讲究。有时虽然也注意到了课堂小结,但是纯粹是为了小结而小结,有的虽然小结了却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失去了课堂小结的教学效果。

    (2)小结的形式单一呆板,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小结形式。如小结的主体主要是老师本人,没有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如在小结时更多的注重教材内容的归纳总结,而忽视了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升华;又如小结的形式主要是传统的构建知识体系式小结、表格式小结、语言文字式小结等,形式不够丰富。这些情况使得目前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不足,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出课堂小结的应有作用。

    (3)课堂小结的时间上不能保证。课堂小结一般是教学的最后环节,这也使它必然成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弱势群体”,时间够用则总结一下,时间不够干脆就去掉这个“累赘”,以免拖堂起到反作用。

二、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搜索,发现国内对课堂小结的研究成果比较多。

浙江省台州中学的徐世德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小结的艺术》中指出,课堂小结“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环节,可以深化知识,探微见源,锦上添花,余音绕梁”。同时,罗列了在常规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小结形式,如归纳式、承上启下式、承接式、联系式、提问式、补充式、悬念式、练习式、图示式小结。另外,还提出了设计课堂小结应遵循的几个原则:提炼精讲的原则、联系贯通的原则、讲练结合的原则、启发升华的原则。

李文忠老师在《课堂小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认为课堂小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老师小结、升华主题;老师小结,设置悬念;学生总结,自我提高;师生合作,拓展视野。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的黄峥老师在《利用课堂小结,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利用好课堂小结,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主干知识,就能提升学生的历史科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昭关中学的孙曙光老师在《初中历史课堂小结的主要方式》中简要列举了几种常用的课堂小结形式。

刘海燕老师在《为一节课的成功画上点睛之笔——浅谈历史教学中小结的设计和运用》一文中,从课堂小结入手,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持下,结合具体案例从多个方面对课堂小结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力求在实践层面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支撑和借鉴。 

这些研究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搜集学习相关理论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效果,充分认识并发掘课堂小结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对课堂教学小结的重视程度。

(2)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及反思,结合传统的课堂小结形式,探寻更新颖更有效的课堂小结行式,实现课堂小结的多样化。    

(3)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及反思,能够合理安排课堂小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应有作用,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中学历史课堂小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来进行研究,分别是:

1.中学历史课堂小结的意识提高性研究;

2.中学历史课堂小结的形式多样化研究;

3.中学历史课堂小结的合理化安排研究。

四、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检索、研读和讨论分析,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以正确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为本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保障。

2.调查法:对目前教师课堂小结的形式、策略与效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搜集目前初中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案例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确定教学案例,并通过教学实践组织听课、调研、观察等活动,了解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小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不断提出改进措施。

4.观察法:课题组成员通过听课调研,观察教师教学的课堂小结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等,进行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和改进教学策略。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修改、补充完善措施,形成对课堂小结形式和策略的经验性总结,使本研究理论化、系统化,最后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详细计划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5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文献知识,收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2)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和内容。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阶段(2019年6月――2020年1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进一步的行动研究,在观察与分析中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教学实践,分阶段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

(2)研究组成员深入课堂,围绕本课题进行示范课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具体实践,进行课题教研,分别作出对比性汇报。

(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总结体会及成果,鼓励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3.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20年2月――2020年3月)

在前一阶段全面深入分析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教训,对未来进行展望。

(王晓敏  郑州市第69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