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股文与《左绣》评点述论

 智能人做超人 2021-01-23

《左绣》以评点形式专论《左传》文法,是对《左传》进行全文评点的“法”的里程碑着作,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左绣》与八股文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以古文为时文方面表现为文体、文题、技法上的借鉴,在以时文为古文方面表现为将八股文术语、结构、技法运用于《左传》评点中。从八股文角度可以揭示《左绣》在文学批评、古文义法、修辞学等各方面的特点,从而进一步研究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达到全盛期的历史原因、美学形态及文学价值,推动《左传》评点学史乃至《左传》学史的深入研究。

《左绣》以评点形式专论《左传》文法,在具体评点中归纳了以整齐为错综、剪裁、详略、宾主、离合、虚实、埋伏、牵上搭下、以中间贯两头、褒贬、起法、过渡、伏应、眼目、断结、提应、偶对、正叙、原叙、顺叙、倒叙等各种文法,是真正意义上对《左传》进行全文评点的“法”的里程碑着作,代表了《左传》文学评点的最高成就。《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冯李骅《左绣》曰:“是篇首载《读左卮言》、《十二公时事图说》、《春秋三变说》、《列国盛衰说》、《周十四王说》。书中分上、下二格,下格列杜预《经传集解》及林尧叟《左传解》。杜《解》悉依原文,林《解》则时多删节。又摘取孔氏《正义》及国朝顾炎武《左传补正》二书与杜氏有异同者,附于其后。别无新义。上格皆载李骅与浩评语,则竟以时文之法商榷经传矣。”[1]258四库馆臣坚持《左传》研究当以经义为对象,极力排斥用文学评点之法看待《左传》。虽然四库馆臣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原因,但相反正指出了《左绣》评点的一大特征即是“以时文之法商榷经传”.这里我们即从以古文为时文、以时文为古文两大方面来阐述《左绣》与八股文的内在联系。

一、以古文为时文

冯李骅《读左巵言》曰:“小时学为八股,好作驰骤文字,先师王约斋夫子(先师生平启迪不倦,着有约斋四书,小学讲义行世)指谓:‘先辈点题尚用对偶,何一往不返为?’骅因此求之古文,亦无不散中有整,且往往纯以整御散者。今之评《左》,犹师说也。或谓奈何等《左传》于时文,则吾不知之矣。”[2]64可见冯李骅自小就学习八股文,后为学好八股文之点题对偶之法“求之古文”,这恰是其时学习八股文而倡导“以古文为时文”的普遍法则。“以古文为时文”,最主要的内涵即是吸收古文之学养来学习创作八股文,“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但以‘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理念一直贯穿清代八股文始终。”[3]360“以古文之法为时文”的创作理念得到了清前期文人士子的普遍认可,而“至于古文之法,则根柢乎圣人之六经,而取裁于左、庄、马、班诸书。”[4]88桐城派先驱戴名世即认为“古文之法”当取裁于“左、庄、马、班诸书”,其影响产生的清代最大的文学流派桐城派也一直秉承“《左传》---《史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归有光---方苞”[5]42的古文之法。清前期的《左传》不仅在应试文本上,而且在写作方法上都成为当时士子提高八股文水平的最有效的载体。

科举制度下的八股文写作环境促使广大士子竞相归纳各种文法以提高八股文水平。最具代表的如冯李骅《左绣·刻左例言》即认为《左传》“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乃至“长者于万言,短者一、二字”皆“笔笔有法”;《左传》全篇以至一字皆有法度可循,行文独具义法,可为习文之津筏则无可疑。事实上,《左传》在清初已经被文人士子目为古文创作的重要源泉,故如冯李骅能返求《左传》,并终于以“绣”目《左》,将《左传》作法如绣针一般尽渡世人。综观《左绣》,可见冯氏从《左传》中汲取古文精华以提升八股文创作的实践努力,具体表现在:

(一)文体上的借鉴

清初文人士子普遍认同八股文可以从《左传》等古文源泉上学习作文法则,以提高八股文写作水平。冯李骅《左绣》即十分注重《左传》对八股文写作的作用,如恒公二年取郜大鼎于宋篇,冯李骅评曰:“文用直起法,通篇前整后散,前伏后应,有提有束,有铺排有翻跌,直作制义金针。”[2]175制义,明清时科举考试规定的文体,即八股文。凡称制义、制艺、经义、时艺、时文、举子业、四书文、八比文、程文、墨卷、帖括者,都是八股文的别称。本篇写恒公从宋国取来郜国的大鼎,因不符合礼制,大夫臧哀伯乃谏。臧哀伯谏言以“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直起,而具体论述祭祀、衣冠、文饰以形成整散、伏应、提束等手法,可谓是习作八股文的绝佳范本。又如襄公二十八年子产相郑伯以如楚篇,冯李骅评曰:“总提分应,竟是八股滥觞,谁谓古今有二文法也。”[2]1328本篇以“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国,未尝不为坛”为总提,以“大适小有五美”、“小适大有五恶”分应,冯氏于此则认为古文、时文作法并无二法。又如哀公二十六年卫出公自城鉏使以弓问子赣篇,冯李骅评曰:“内、外、亲、卿,天生有此两对,后世八股立柱,未必不出于此,顾安得有此字字典切恰好也。”[2]2187冯氏认为,“内不闻献之亲,外不闻成之卿”此句字字典切,两两相对,后世八股之定型乃出于此。

(二)文题上的借鉴

八股文之题目都出自《四书》、《五经》,具体有单句题、数句题、一节题、数节题、全章题、连章题、两扇题、三扇题、四扇题、截上题、截下题、截搭题等。文题是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基础,离开文题,八股文“代圣贤立言”的根本就无从着手。清代着名学者焦循即云:“时文之意根于题。”八股文文题在整个八股文写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科举士子十分注重从《左传》等古文范本中学习八股文题之法。具体如庄公二十四年“公使宗妇觌,用币”篇,冯李骅评曰:“《经》并书大夫,《传》单点宗妇,以《经》意本只重宗妇、用币也,此便是认题之法。”[2]296明代八股文名家茅坤将认题作为八股文写作的首要要诀,其云:“一曰认题,题中精神血脉处,学者须先认得明白,了了悉之心中,方可下笔,然后句句字字洞中骨理。予尝论举子业,浅视之,则世所剿袭贴括亦可掇一第,苟于中得其深处,谓之传神可也。孔孟学问宗旨虽同,其部深浅大小亦自迥别,学者苟以孟子论学之言掺入孔子,便隔一层矣。予故论为文须首认题。”清代乾隆年间着名的八股文学家王步青亦云:“摹写虚字眼处是题之情也。题情不得则题理不真,所讲求之法亦死法耳。故认题为文家第一丹头,此不磨之论。”刘熙载也高度概括八股文文题中认题的作用:“善认题,故题外无文。”[6]173认题可以说是八股文写作的首要要义,关系到八股文写作的成败优劣。此篇《春秋》经记:“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而《左传》能领会《春秋》大义,认为《春秋》经此处只重宗妇、用币也,故单点宗妇,这就是八股文写作认题的典型例子。

在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齐”篇,冯李骅评曰:“凡开手点题而妙者,如郑穆公卒是也;至末点题而妙者,如此处楚子围宋是也。起手之妙,妙于后之照应有情;结尾之妙,妙于前之跌落有势。”[2]779此篇写楚庄王派申周去齐国聘问,并让其不用向宋国借道。申周曾因为孟诸的事得罪宋国,并说明这样自己必死无疑。楚庄王则表示如果宋国杀了申周,他就讨伐宋国。后宋国果然杀了申周,楚庄王闻之即讨伐宋国,“楚子围宋”即是文末点题。文题是八股文的标识,不仅决定着八股文的内容,而且决定了八股文的具体作法。又如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篇,冯李骅评曰:“叙是三项,下两层亦都三排说去,合之便通体成三叠文法,相题立格,自古已然。”[2]995此篇写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询问可以接替他的人。“叙是三项”,即指祁奚举荐解狐、祁午、羊舌赤三人,而下文以“君子谓”作议论解释,“三排说去”、“成三叠文法”,文章之成功乃得益于“相题立格”.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中云:“经义固受法于题,故必以法从题,不可以题从法。”此篇首先相题立格,后以法从题,故是经义成功之作。又如襄公九年诸侯伐郑篇,冯李骅评曰:“左氏叙将佐师,番番变换,大概先叙主兵,次叙某师从之。此独倒转,整整写四‘从’字,盖起句目以‘诸侯伐郑',而章法因之,固相题行文,移步换形,一定之法也。”[2]1049-1050冯李骅指出《左传》叙战,往往“先叙叙主兵,次叙某师从之”.如此篇则先叙晋国,以四’从‘字次叙卫国、曹国、邾国、藤国、薛国、杞国等,相题行文,乃一定之法。刘熙载云:“文莫贵于尊题”[6]173,“题有筋有节,文家辨得一节字,则界画分明;辨得一筋字,则脉络贯通。”[6]173文章须先全面、细致、多角度地相题,方可行文。

(三)技法上的借鉴

八股文写作同样十分注重从《左传》等古文范本中学习文法、技法,《左绣》评点也特别注重《左传》中的相关时文技法。如僖公四年“辕涛望谓郑申侯”篇,冯李骅评曰:“此篇直是后人两扇格,换意不换词者。东方陈郑,一利一害,只以颠倒出之,而各以’其可也‘煞住,盖明告我以对股法门矣。”[2]356《四书》、《五经》中有许多意思并列的排句,将这些意思并列的排句选取来做八股文文题便叫扇题。若选取两个意思并列的排句来做题目便叫两扇题,取三个便叫三扇题,四扇题、五扇题依此类推。冯李骅认为,此篇直是八股文中的两扇题,以陈辕涛与申侯关于“东方陈郑”之“一利一害”的论述为词,而以两个“其可也”整齐相对,可以说是学习八股文对股的法门。又如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陈、蔡、不羹”篇,冯李骅评曰:“前两城字,后两大字,即两扇用罗纹之法,法无不剙自《左氏》者。”[2]1606冯李骅指出,“郑庄公城栎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齐桓公城谷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赖之”的两“城”字,“末大必折,尾大不掉”的两“大”字,即是八股文两扇之法,而此法则开创于《左传》。

《左绣》评点还特别注重八股文写作中的“脱换”技巧。“脱换”主要是显示对同一事物叙述有多种表达技巧,它可以使写作八股文者在固定的文题上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表达。如隐公元年“寘姜氏于城颍”篇,冯李骅评曰:“前半克段于鄢,后半寘母于颍,两事本当两断,但一样贬驳,未免情绪无别;忽借君子,忽借考叔,微文刺讥,胜于唾斥。此脱换之妙,凡用间情掉尾,别出事外远致,其法都本于此。”[2]105冯氏指出此篇叙述“寘母于颍”事,本与“克段于鄢”当两断,但一样贬驳则无文章起伏之效。《左传》叙此事则借君子谓:“爱其母,施及庄公”,借考叔谓:“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在同一件事情上显示出不同的表达技巧,八股文之“脱换”法乃本于此。又如庄公二十九年“鲁新作延厩”篇,冯李骅评曰:“以两’日中‘解’时‘字,为后人换意不换字法。”[2]309此篇写《春秋》经记载鲁庄公新造延厩,因为其不合时令。《左传》以“日中而出,日中而入”两个“日中”解释“时”字,为八股文“换意不换字”文法之典型。

二、以时文为古文

冯李骅《读左巵言》云:“自来选左读左,不外词调,故实两项即有标举章法、句法、字法称为奇奇怪怪者,但言其然,而不言其所以然;又或约指大端而遗其委曲,或细分句节而不露全神;虽前辈引而不发使人自思,而后人则一概囫囵吞枣矣。仆深惜左氏妙文,千载埋没,不惮备加评注。先论全旨,次分大段,又次详小节,又次析句调,务令完其本来独开生面,要为初学拨其云雾,指其归趣。”[2]47-48清前期代表《左传》评点学最高成就的《天下才子必读书》、《古文观止》、《左传义法举要》、《左绣》无一不与八股文(即时文)有密切关系,“以时文手法评点《左传》,为初学揭示文法,以应科举之需,是此期《左传》评点的主流。”[7]29《左绣》本为应科举士子之初学“拨其云雾,指其归趣”,故其喜以八股文作法中的整齐、对偶之法评点《左传》,表现出“以时文为古文”的特征。“以古文为时文”,指向古文吸收精华以学习时文,是时文借鉴古文;“以时文为古文”,则是时文向古文的渗透,古文受到时文各种作法及特征的影响。综观《左绣》,八股文的诸多文法都影响着冯氏评点《左传》,具体表现在:

(一)套用八股文术语以评点

八股文通过《左传》评点以汲取作文精华,而《左传》文学评点也深受八股文内在影响。在具体评点中,首先表现为直接套用八股文术语于《左传》文学评点中。如襄公二十五年“子产始知然明问政”篇,冯李骅评曰:“此篇亦合传体,似时文之有搭题。上截子产问政于然明,下截太叔问政于子产。上两如字、下两如字相对,上心字、下思字相映,中间两截交接,以喜然明、告太叔作转捩。通篇以子产为主,盖对叙而侧重者也。”[2]1258此篇写晋国程郑死后,子产开始了解然明,并向他询问治国方略。上截是问政于然明,为然明作传;下截是子太叔问政于子产,为子产作传。故冯李骅指出此篇是合传体,与八股文之有搭题相似。且两“如”字相对,上“心”字、下“思”字相映,有接有转。通篇分析套用八股文诸多术语,实因时文之法而评点精微。

在成公元年齐晋鞍之战篇,冯李骅评曰:“两对后总一笔作束,即从此又生出一段文字,与上两段两分一合,两实一虚,前偶后奇,作三扇文格,化板为活,以散作整,绝妙局法。”[2]823启功《说八股》:“相题作文,题中两项论点,即作两大扇;题中三项论点,即作三大扇。”此段写齐顷公派遣宾媚人把纪甗、玉磬和土地贿赂给战胜诸侯以求和,可作为上两段之束。上两段分别写逢丑父为救齐顷公与其交换位置、齐顷公为寻找逢丑父在晋军中三进三出。冯李骅认为,两对后应总一笔作束,两分后应一合,成三扇文格,绝妙局法。通篇分析融合时文术语如对束、分合、虚实、奇偶、板活、散整、三扇,足见《左绣》评点之时文特色。又如成公六年“晋人谋去故绛”篇,冯李骅评曰:“韩厥大旨只是极言郇、瑕之不乐不利,劝迁新田,若论两两相较,须作四扇对局”[2]857.此篇写晋国人计划迁都,冯李骅认为韩献子极论郇、瑕之地不适合作新都,而新田作新都则较合适。如果两地优劣相互比较,有土地、水泽、宝藏、百姓四大要素,应该作四扇对局。总之,以上各例的“搭题”、“上截”、“下截”、“两截”、“两扇”、“三扇”、“四扇”、“对束”、“分合”、“板活”等都是八股文理论的专用术语,足见其时八股文写作环境中《左传》文学评点的时代特征。

(二)借用八股文结构以评点

八股文在结构上主要包括题目、破题、承题、原题、起讲、入题、起比二股、出题、中比二股、过接、后比二股、束比二股、收结,其中原题、入题、出题、过接不必尽有。八股文写作十分注重起、承、转、合之基本结构,结构为其主体,而《左绣》也强调借用八股文结构之精髓来深入评点。如昭公十三年晋人寻盟篇,冯李骅评曰:“回顾起处以中间提掇。齐人惧、鲁人懵,两股本对,然连写即嫌其板,忽于中间插入示众建旆一番热闹排场,局法变动,通身神彩焕发,读者耳目为之一新,真绝妙结构也。”[2]1654此篇开篇写晋国打算重修旧盟,而齐国不同意。晋昭公于是派叔向向齐国晓以利害,齐人惧;后又派叔向说明可能讨伐鲁国,鲁人懵。前后两股相对,然如果连续写则过于板滞,《左传》于中间插入晋国“建而不旆”一番排场,使读者耳目一新,犹如八股文中之过接部分,乃成绝妙结构。又如哀公元年“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篇,冯李骅评曰:“是一篇议论常格文字,然藏得许多活变在。单句另提,以下分两扇对说,’所以败我‘、’安能败我‘收局最整。”[2]2029此篇写吴军在陈国,楚国大夫都感到害怕,而子西认为今日夫差已不同于昔日阖庐,两扇相对,“所以败我”、“安能败我”各收每扇之结,犹如时文二股。客观地说,“《左绣》评点几乎以’结构整齐论‘贯串而成,冯李骅屡屡自言’独好以整齐论古文‘,加上分析《左传》篇章结构时,也喜欢寻找前后之对应,这都明显是受到八股文结构整齐相对应的启发。”[8]510

(三)运用八股文技法以评点

八股文技法理论本是渊源于古文理论,然在科举应试等作用下,反过来又对古文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古文评点所受尤甚。《左绣》本为科举士子指点作文之法则,反过来也受八股文技法影响而进行评点。如八股文有“转”的技法,《左绣》也非常注重评点《左传》文章的转折变化。在隐公三年宋穆公属殇公篇,冯李骅评曰:“两段一句一转,前’何辞‘,以虚笔作折,后’岂曰‘句以反笔作折,尤婉转有风致,固知文无古今,以曲为工。”[2]118此篇写宋穆公病重召见大司马孔父嘱托殇公即位事,上半段以“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作转折,后半段以“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作转折,实有八股文转折之妙。

另外,八股文中最难作的属截搭题。所谓截搭题,即取《四书》、《五经》书中之一句,截去其上半,而又搭以下句之上半;用截搭题这种方法来出题,可以有效防止科举考试中的作弊行为。科举士子为做好截搭题,首先要掌握“钓”、“渡”、“挽”等八股文技法,启功《说八股》阐释云:“伏笔好比钓鱼,所以叫做钓。渡是从上文引起下文,挽是从下文关照、回顾上文。”[9]30《左绣》在评点《左传》文章中频频运用八股文技法中的“钓”、“渡”、“挽”,使其评点深入人心。如僖公三十年郑公子兰出奔晋后为太子事,冯李骅评曰:“事截而文遍,全在中间转捩处着力,既要有势,又要有情,如此处一许无与围郑,一许逆以求成,两两相对,中间使待命于东,为索上渡下之笔是也。”[2]537此篇写郑公子兰逃奔到晋国,上半叙述其请求不和晋文公一起讨伐郑国,下半叙述郑国迎立公子兰为太子,两两相对,而中间特以晋文公让公子兰在东部边境等候命令为过渡,冯氏即点出此为索上渡下之笔法。又如昭公元年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事,冯李骅评曰:“前段极赞禹功,讽赵孟远缵,正是极善面奉语。看其从禹牵到吾,从吾卸到子,又从子挽到禹,字字圆润,笔意最曲而腴。”[2]1430此篇写周景王派刘定公到颍地慰劳赵文子,刘定公先从大禹的功绩提起,说明没有大禹,“吾其鱼乎”;后又从吾说到子,从子挽到禹:“子盍亦远绩禹功,而大庇民乎”,实得八股文回顾上文之“挽”法。

三、结语

钱基博在《古籍举要》中云:“《左氏》浮夸,文章之士所喜诵说。乡人龚伯伟先生问《左传》文章评点孰为佳?应之曰:《左绣》为佳。而于文章之奇偶相生,《左氏》之错偶于奇,一编之中,尤三致意。每闻老辈诋《左绣》论文,不脱评点八股文习气,不过承桐城文学方张之焰,崇八家以排俪体。《左绣》独被恶名,犹之方望溪之不喜班孟坚书尔。班孟坚之于《左氏》,一脉相传,其文章之妙,在能运偶为奇,尤在凝奇于偶。运偶以奇,故举重若轻;凝奇于偶,斯积健为雄。而自命古文家者,乃必以偶为讳。阮文达《研经堂三集·书昭明文选序后》曰:'

如必以比偶非文之古者而卑之,则孔子系《易》,自命其言曰文者,一篇之中,偶句凡四十有八。而班孟坚《两都赋》序,白麟神雀二比,言语公卿二比,即开明人八比之先路。八比之文,真乃上接唐宋四六为一脉,为文之正统也。’斯其论文章之奇偶相生,真乃上接《左绣》为一脉。世论不敢难文达,而独致讥《左绣》,多见其不知类也。其书出钱塘冯李骅天闲、定海陆浩大瀛之手,前有高安朱端公轼之序,称:‘统括全书,指其精神脉络,以尽行文之态,亦论文之至。’岂曰借誉之论。”[10]68-69《左绣》时为公认的《左传》文章评点代表作,但也因其与八股文内在联系,每为众人诋毁。钱基博先生在指出《左绣》每被诋毁的现象的同时,引用阮元之论说明孔子系《易》乃以偶为文,一篇之中达四十有八;班固《两都赋》序即开八股文之先路,而认为八股文实乃真正接脉唐宋四六骈文,为文之正统;故因《左绣》与八股文的密切联系而“独致讥《左绣》,多见其不知类也”.应该说《左绣》内蕴的“奇偶相生,凝奇于偶”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不深入研究《左绣》与八股文之内在联系,就无法真正理解《左绣》及《左传》评点学之意义。

参考文献:

[1][清]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清]冯李骅,陆浩。左绣[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3]罗军凤。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清]戴名世。戴名世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5]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6][清]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7]李卫军。《左传》评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蔡妙真。追寻与传释---左绣对左传的接受[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3.

[9]启功。说八股[M].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钱基博。古籍举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