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坡刘村史 民俗 丧葬(三) 丧事料理

 古陵憨子 2021-01-23

第三节.丧事料理

一、执客头与礼房先生

    家中有了丧事,主人家一般会托人去请一位信得过且有威望的乡党来主办丧事,俗称“执客头”。丧事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全权委托给“执客头”负责办理。公社化时,执客头多由生产队长充当。

除执客头外,主人家还要请一位熟悉礼仪风尚、能写会算、认真负责的有文化的乡党(也有是主人家亲朋的)担任礼房先生,主管丧事期间的一切礼尚往来。

执客头和礼房先生请到后,主人家摆上一桌小酒菜,请他们和族中辈长年高的人根据家庭情况一起商讨丧事料理,包括大致花多少钱,请多少乐人,设多少酒席等等。讨论决定之后,执客头就安排人报丧,买丧事用品,请厨子、乐人,订做纸扎,请阴阳先生看穴地,安排挖墓人,买酒买菜磨面等。礼房先生进驻礼房,主人家将准备办丧事的一应资金交给他,此后办丧事的一切往来费用都由他来管理记账,如果没有意外,丧事期间主人家就不再管事了。

二、礼房:

主人家选一显亮房间设置“礼房”,门口用白纸写上“礼房”二字加以标注。礼房中有放钱以及重要物件的能上锁柜子,办公的桌椅以及让客人临时休息的凳子。礼房先生带一助手坐镇礼房,记录丧事过程中迎来送往的收支情况以及用度物品。所有来客送来的祭礼、奠仪要先交到礼房登记,物品也存放礼房。礼房先生负责给送来的挽幛、花圈等署上客人姓名挂到丧棚或院子里,并给客人的回礼等等。此外,礼房先生还有两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一是根据逝者过世时间,计算好安葬时间、过七的日期、百日、周年以及客人统一祭拜的时间。二是根据已经登记的来客名单,以及吊唁行礼的乡邻名单,安排奠酒、迎客、转饭的顺序以及坐席的位次。

早先,客人带来的祭礼主要为“献食”、挽幛。献食是吊丧之后回家特地制作的,有蒸的有烙的,无论是蒸食烙食,都有特定的形式花色。也有以点心、酥饼等代替献食的。挽幛一般为黑、白二色,偶有深蓝色的,质料不拘一格。逝者友人、同事和工作单位一般送个花圈。现在,献食挽幛已经少见了,改为直接到礼房交不等的奠仪(现金)。

还有就是灵前的纸扎等一应物事费用都有女婿外甥承担。

三、请执客:

“执客头”接受权力以后就开始派人在当天傍晚去请村里众多乡党前来帮忙,俗称“请执客”。请执客讲究“宁越一村,不越一邻”,意思是所有乡党邻里都必须请到。请到后主人家会用简单的宴请方式款待执客。宴席上执客头因人而异给执客分派所执职责,宴席后大家立即各执其事,丧事活动从此开始。

坡刘村的传统,不管逝者生前与谁有多大的恩怨,都得有请必到,有些在外工作的还会请假回来帮忙,这体现了“死者为大” 、不计前嫌的观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互相包容、礼尚往来的传统。如果有谁不到,就会遭到全村人的唾弃。这一点表现了坡刘村人的“大家风气”。

四、贴挽联、挂挽幛:

老人过世,家中一般都要贴挽联。挽联一般由礼房先生拟定,分为两种,大门前的都是赞誉逝者一生功德的话,比如:“兴家立业赖操持 呕心沥血 几代儿孙称典范;抚幼膳老堪勤谨 鞠躬尽瘁 四乡邻里赞楷模”。灵棚贴的则是表示家人哀伤怀念逝者的词语,比如:“时事伤心 风号鹤唳人何处,哀情惨目 月落乌啼霜满天”。

     另外,灵棚外还有亲戚朋友送来的花圈,花圈因送花圈人的身份不同写着不同的悼词。如外甥送的花圈,右上侧写沉痛哀悼舅父大人仙逝或驾鹤西去,左下侧写外甥某某某敬挽或敬献。一般关系的右上写着:某某老太太或某某老先生“音容宛在”(或驾鹤西游),左下侧写着某某人或某单位敬挽。现代人不大讲究了,往往右上侧就写个“沉痛悼念某某大人或老先生(太太)仙逝”。

客人送来的挽幛一般都挂在灵棚里。挽幛上写的悼词有如花圈。个别的也有客人自己写的挽词的。

孝义会:

上世纪文革之前,我们村子有村民自发组建的“丧葬互助合作组织”“孝义会”。一般是儿子辈为父亲或母亲入会,一个老人算一份,会长和理事由全体会员公推。孝义会有会员集资购买的丧葬用品,如碗碟、筷子勺子等,还有会旗、门幡等。如果某个会员家庭办丧事,所有会员都要协助办理,并按孝义会约定资助一定数量的粮食,如村里原先的老会每份是二斗小麦,在逝者去世后直接交到事主家,由会长登记在册。转饭时,孝义会代表打着“孝义会”的旗帜和门幡,走在逝者遗像的后边,其他会员也必须到场排队跟随,各人手持献食或一根点燃的香,表示同哀。这在过去的贫困时期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孝义会的互助,可能很多家庭就会因一场丧事而倾家荡产,因此在过去贫困的年月里,孝义会很受村民欢迎。直到文革前,村里还存在着三个孝义会,可惜这个组织文革中被作为“调和阶级矛盾”的毒草强制解散,现在已不复存在。

六、乐人

坡刘村办丧事一般都要请乐人(俗称“吹鼓手”),“乐人”席位就设在灵棚门外右侧。一般是一张桌子几条板凳,“乐人”的数量视主人家的情况而定,最不行的也要请四个“乐人”,两个吹唢呐的,一个敲干鼓的,一个敲铙钹的。家境好的可以请六个“乐人”、八个“乐人”甚至更多,比如“八挎五”,就是八个吹鼓手再带五个唱戏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近年来西方乐器也登临了丧葬现场,有电子琴、羊皮鼓、长管(俗称洋鼓洋号)、功放机等。

乐人的任务就是在不同丧葬礼仪活动中吹奏不同哀乐,增加悲哀气氛。如迎客时有迎客哀乐,祭拜时有祭拜哀乐,转饭时有引路哀乐等等。“八挎五”的,还要在奠酒前和葬埋时各唱三折哀戏。

丧葬中唱戏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一般家庭请“八挎五”的乐人奠酒前在灵棚、安葬时在墓地各唱几出折子戏,也有乡党自己组织的自乐班自发演唱的。另一种是家境比较好的逝者家庭会在街上搭台请戏班子(专业剧团)唱戏,也有表演灯影戏、木偶剧(俗称“掫胡楼”)的。一般为安葬前一天的中午和晚上唱两场,也有安葬后的午后继续唱的。剧目一般都为表达哀伤,祭奠和怀念逝者的内容,如《祭灵》、《悔路》、《男寡夫上坟》等。现在有些地方变成西洋歌舞,不伦不类,已经失去哀伤丧事含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