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气、痰湿太重会伤身,教你中医怎样从小便排湿祛湿!

 雷师兄说养生 2021-01-25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

最近呢 好多网友在我的视频下方评论呢,还有个别人私信我说这个 你经常说这个痰湿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经常说 怪B皆由痰作祟,湿气人人有 化痰祛湿势在必行。那今天呢,咱们就具体说说 什么是痰湿,我们又该如何化掉痰湿首先呢?什么是痰湿简单点给大家来分析一下。

第一我们先了解 人体体内大部分是什么水 水占了我们人体的70%以上,本身呢 我们各个脏腑 都是需要水 或者是津液的滋润的,这是先了解这一点。第二点呢 湿气啊,就是因为体内水多余了,没有通过大小便排出去 多余了在我们体内 它就成了废物,需要排掉一些。


那么带在了解痰 痰呢。是因为湿气排不出体外,在体内进一步凝聚而成,所以这就有了痰有了湿 合起来就是痰湿吗?那么我们在了解 痰它又是分为了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那有形之痰呢 就是我们吐出来啊。这个痰是看的见的 这叫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呢。它是在我们身体里面 没有形成一个实质性的痰啊,你也看不见啊,是无形的痰,但是呢,它也会形成一些瘀阻。

这个呢是痰的表现,那痰的根源 到底是从哪来的呢?我们之前跟大家说过 肺是储痰之器,脾是生痰之源,所以脾虚了之后 就会生湿气,湿气多了之后 就会凝聚成痰。所以你知道 问题根源在脾上。那么痰湿又有哪些危害呢?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第一身体的水太多,就像呢地上的水太多,水往哪走,往低处流啊,所以我们身体的水。


水湿多之后 就会流到腿上,流到腿上 就成什么水肿。第二个呢?体内的水湿泛滥成灾,人呢就出现什么肥胖 肥胖而且呢,减肥也减不掉啊,容易反弹,就是体内的水?它总是产生 你减掉了它又来了,减掉它又来了 第三个呢,就是水堵在了一些肾脏 排不出去 就会引起 我们肾功能的异常。比如说像尿毒症,还有肾衰竭这类问题 第四个呢?

痰湿我刚才讲了 是脾的问题 是脾虚引起的,那么痰湿则脾虚,脾虚就会出现什么呢。比如说胃胀,消化不良,大便溏稀这些问题 第五个危害呢 就是痰多的人怪B多,比如说很多癫痫痴呆。都是因为这种无形的痰 蒙住了我们的 心脑的通道造成的,所以呢,滋生了很多怪B,就是因为有的地方堵住了吗。那么针对痰湿,我们又有什么好方法呢?首先第一个 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 多运动少吃这些肥甘厚味。


大家看 大多这些肥胖的人啊,就是因为痰湿引起的,所以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饮食,多运动,少吃这些大猪肉膘的啊,少吃这些红烧肉啊。第二个方法呢 就是我们在ZY里面 经常用的什么 二陈汤温胆汤?这些呢,都是常用的化痰湿的方法 这里呢,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小茶饮啊。自己平时痰湿重的话 可以在家喝一下,用什么呢 薏米仁,红豆,芡实,茯苓,荷叶,桑叶,陈皮,大麦,甘草,栀子 煮水或者是泡茶喝。

第三个呢 再教给大家一个 化痰的穴位,那丰隆穴怎么找呢?很简单,先交给大家,先找到你的膝眼,内外各一个膝眼 找到我们的外膝眼,你看这有个窝,你一使劲就会看到这个有个窝。这个呢是我们的外膝眼,然后呢,再找到一个 我们的关键部位,叫外踝尖。


那么我们外踝尖 到我们这个膝眼。你找到这个连线的中点 就是我们的丰隆穴,丰隆穴你会按到前面 有个这块肌肉 这块呢,按揉的时候会非常的酸胀,这个就是我们的丰隆穴。这个丰隆穴呢?我们可以每次对它 按揉三分钟左右,大家记住 一定要找到这种 按压有酸胀感啊。你找的这个中点 可能不太准啊,上下多按一下,找到非常酸胀的点 就是准的 。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对位置啊。如果你找不准,你也可以在这个部位 会对它进行敲击。这个穴位对我们 比如说化痰,对一些打呼噜的人 你经常按揉 都有很好的帮助。最后呢,再跟大家说一下,痰湿体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应该改掉哪些坏习惯,痰湿的人大部分是因为 比如说,晚上的人洗完头不吹干 就睡觉,这样呢造成 体内的湿气 入侵体内。


第二个呢 就是赖床 赖床我们说 久卧卧则伤气 伤的是我们的脾气啊。所以赖床的人 总会气虚而肥胖。第三个呢,就是喝啤酒,尤其是冰镇的啤酒啊。这些坏习惯我们要慢慢改掉。第四个呢 吃多动少的人啊,吃得多运动少,一定要去改善这种问题。第五个呢,很多人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 或者一些比较油的啊,厚腻的食物啊,一定要少吃。

所以最后总结呢?咱们最终要调整好痰湿体质 都要是从咱们这些 生活当中的根本原因入手,现在的人呢,特别是痰湿肥胖的人特别特别多,所以不要被传染 传染就是因为这些 不好的习惯 为什么呢?因为人都喜欢美食 喜欢享受,这是人的天性,有谁愿意违背天性的,你愿意那么干嘛?不一定吧。





关于痰湿小知识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有什么问题、见解可以在公众号留言、分享,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您感觉写的不错,请点个赞,点一下“在看”,雷师兄在这说一声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