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章技法讲座|印章边栏分类(一)

 攸州刀郎 2021-01-25

在操刀治印或欣赏把玩印章时,人们总是把着眼点放在两点上——印文与边栏。我们一般所见的印章,总是印文在内,边栏在外,相辅相成,妙趣横生。我们说方寸之间,天地有限,不论是白文印还是朱文印,在设计印章时,总是在印石的边栏内进行分朱布白。任何印章都必然有边有栏。朱文印边栏,是用线条设置在印文的四周;白文印边栏,是指印文外围的自然留红部分;有一些所谓“无边栏”印章,在设计时,也总是在一个无形的“边栏”内进行,甚至还可以把印文最外边的笔画借用为边栏。
徐上达《印法参同》云:“印有边栏,犹家之有垣墙。”在房屋设计中,墙垣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房屋的补充、外延,与房屋同属一个体系。同理,一方印章是由印文和边栏组成的,边栏和印文的章法必须融为一体,互相协调,气势贯通,浑然天成。边栏既是印的界限,又是印文的“围墙”,它是印文的补充与外延,是印章形式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历代篆刻艺术家为之巧运匠心、各显神通,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边栏佳构。例如吴昌硕、王大忻、钱瘦铁诸家,喜采用冲边、借边、残边等法,其印章显得气势磅礴,古拙多趣;赵古泥、邓散木等人参以封泥式边栏,斑驳苍老、粗犷豪放。再如赵之谦、黄牧甫、吴熙载等人,把边栏刻得典雅明快,似行云流水;而白石老人的印章边栏,则是干净利落,与印文顾盼呼应,令人耳目一新。
那么,设计、刻制或欣赏印章边栏时要注意、掌握哪些基本原则呢?
其一,印章边栏和印文要协调。印文属写意、豪放一路,边栏相应也要突出粗犷、奔放的特点;印文以小桥流水、平湖秋月、秀丽柔美为主,边栏也应配以端庄、明丽的风格。协调是指风格上的一致,两者之间没有别扭与矛盾。
其二,要注意烘托,即边栏烘托印文。一般来说,印章文字细巧简疏,宜用粗边栏;而文字笔画粗壮,则宜用细边栏。细文也能用细边栏来烘托,就像工笔画一样,秀丽的画面用秀丽的绫锦来烘托。靠近印文边沿的长划线,或靠近印文笔画的密实处,边栏不妨可以多残破一些。粗文细边及双边栏印章,在合适的部位亦可加一些破残,旨在突出印文、突出主题。
其三,要平衡。边栏是有重心的,在设计、刻制边栏时,不可重心偏移、缺乏平衡感。这里所说的平衡,是指整个印作的艺术平衡。就印文的布局而言,有时会出现左右不平,一边过虚、一边过实的现象,但借用边栏的粗细调整,会弥补这些缺陷。
其四,要传统。作为一个印人,有必要了解与掌握印章边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如秦印多用“田”字边栏、“日”字边栏,而汉印多用粗文白边,周玺封泥一类印章则采用粗细边混合、残缺式的边栏。了解掌握了其历史与流派,才有可能从中汲取养料,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其五,要创新。边栏与印文虽是同一印章中的两个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组成部分,但在风格和基调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应当大胆革新与创意。它可以用斜直的线、屈伸自如的线、断续破残的线、刚柔相济的线、简练概括的线,来渲染、营造多姿多彩的艺术气氛与各种不同的边栏艺术风格。不妨做这样一个试验:一方印章刻就,如果将其边栏敲击、切削,使之薄弱一些,那么马上就改变了原来的艺术效果。这充分说明,边栏的可塑性很强,也证明了边栏的创新空间非常广阔。值得说明的是,有一些印章,除了设置在印文外围的边栏外,在印章中间部位还设置了界格、界线,毫无疑问,这些界格、界线起的也是边栏的作用。它不仅与外围的边栏密不可分,而且与印文的章法唇齿相依,因而,印章中间部位的界格、界线也应视作边栏的范畴。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与体会,归纳印章边栏有如下艺术特点:
其一,刚劲有力、平整端庄。这类边栏外形方正、四角饱满、端庄肃穆。朱文印边栏表现为线条的刚劲有力,无论粗细,都充满着力量、壮健、朴茂感。同样,白文印边栏亦表现得平匀一致、干净利落、浑厚无华。边栏的线条一般都比较横平竖直、顶天立地,体现了严峻、大方的理性之美。
其二,柔美秀丽、精工典雅。柔美秀丽,也就是说以柔取妍。边栏随印文变化而变化,可谓“随文布线”,它与印文顾盼揖让,更有情趣,给人的感觉特别轻快、温柔、富有动感。随着边栏线条的蜿蜒、屈伸,体现出圆润、纤丽、飘逸的精工典雅之美。
其三,破残断续、古拙多趣。古人的印章也许原来并没有什么破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土前的腐蚀风化或与其他器物的碰撞挤压,致使其边栏断续破残。这类印章的边栏虽然破残,但形断意连,从现实的审美观出发,它破除了边栏的封闭与平板。之后的印人们将计就计,在处理印章边栏时,通过切削、敲击、碰撞之法,有意把印章边栏搞得破残,增添了印章苍古、斑驳的艺术气息,更具金石味。印人吴昌硕、齐白石、来楚生等常用此法治理印章边栏。而大量出土的封泥印章,其边栏就是破残得宜、古拙多趣的,可称典范。
以上三方面并未囊括全部,不过是述说了组成边栏的三类主要线条:粗壮的线、细柔的线与破残的线。而印章边栏就是通过线的巧妙组合,从而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印章边栏形式。
那么能用哪些方法来设计、刻制边栏呢?
其一,在设计印章时,先把边栏勾画好,然后在边栏内再布下印文,这叫先有边栏后有印文。由于没有印文的牵制,故在勾画边栏时,可尽量潇洒大胆一些、浪漫活泼一些,无拘无束,尽量把想象化为现实。
其二,可先写好印文,之后再在印文四周勾画边栏,这叫先有印文后有边栏。由于是围绕印文进行的,因此,边栏和印文较为贴切呼应、自然平稳。它可以依照印文周围的字画,因地制宜、紧密配合地勾画出饶有趣味的边栏线条。
其三,边栏与印文,两者可交替进行。多勾画一些样稿,善于抓住灵感,不断改进,直到满意为止。白文印边栏和朱文印边栏,一朱一白,虽有区别,但原理是一样的,可先勾画留红部分,或者先写印文,再勾画应留红的边栏。前面曾提及过,有一种无边栏印章,实际上也是在一个无形的边栏内设计印文的,不过它在刻制印章时,没有把这个边栏刻出来罢了。印稿上石后,应当是先刻印文,最后收拾边栏,无论是端庄工整的边栏,还是“奇袭猛攻”、大胆写意的边栏,作为印人,都应不趋时风、讲求法度,在传统的基础上刻出自己的特色来。
古往今来,在浩瀚的篆刻领域里,我们可以浏览到数以万计的印章,而它们的边栏更是不尽相同,各具风姿。当然,其中也有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边栏。我抓住这一点,从边栏的不同视觉形式为主要特征和依据,进行归纳分类,最终将印章边栏分成了50类。

朱文类之朱文粗边边栏

朱文粗边边栏,指印章边栏线条粗于印文文字点画的线条,即“边粗文细”。这样的印章多见于周、秦、汉、明、清和近现代等历史时期。朱文粗边边栏的印章有大有小、有浑厚、有峻利、有方正、有残破,多种多样,极为丰富多彩。它是印章外观形式中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印章边栏类别之一。
“右司马”印,系先秦古玺朱文印,印文的点画线条粗细较为一致,布白参差错落,揖让穿插,长短伸缩自如。其边栏则方正端庄,要比印文的线条粗得多。汉印“左公车宫”,边栏的线条呈内圆外方式,粗粗细细,不计工拙,非常古朴老到,与印文的点画相比,明显要粗壮得多。辽夏官印“元德二年”,其边栏更是方峻阔厚,十分雄伟,与印文细劲的线条形成较大反差,显示出印章粗边边栏的气魄与魅力,也显示出边栏在印章中的亮点与分量。

右司马

(古玺)

左公车宫

(汉印)

元德二年

(辽夏官印)

江苏常熟印人赵古泥的篆刻不仅广泛吸取了古玺、封泥等印章的神韵,而且吸取了印陶、瓦当及明清各派印章的精华。他十分重视印章的边栏形式,特别喜爱刻制印章粗边边栏。“希中”一印的边栏特别方正宽阔,而且在右边与下边作了适当的残破处理,气息尤显古拙,给印章平添了诸多活力。再看吴朴堂的“景盘”一印,端庄工整的印文配以粗壮雄浑的边栏,一看便知出自古玺风貌,气息相当浓厚。

希中

(赵古泥印)


朱文粗边边栏的主要特点是气势磅礴、朴质遒劲、端庄稳重。一般点画稀疏的印文常采用这种边栏,尤能体现出稳重、安详、平正、团聚的氛围。在操刀刻制时,多用冲刀,突出挺峻古拙之气。印章的粗边边栏要注意粗细、屈伸的微妙变化,要注意透气,印文文字不宜过密、不宜过于拥挤,尤其是不宜过于紧靠边栏。徐上达把边栏比作房屋的垣墙,非常巧妙生动、恰到好处。在垣墙内方可装饰点缀,方可布白、刻制印文。朱文粗边边栏是粗犷、宽厚的“垣墙”,“粗边”二字代表了这类印章的全部含义与特色。如果把朱文粗边边栏比作厚实的“围墙”,那么它的功用就是关得住“满园春色”。

景盘

(吴朴堂印)

延年益寿

(王本兴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