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学习路线?

 周松涛图书馆 2021-01-27

渔父图(局部)元 (传)吴镇


帮主斯唔嗯·超:“越是古的东西,越是简单,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可以包罗万象。”
沉思的旋律古琴曲7.52



书法之难唯笔法可以穷书家一生精力也难得其奥,所谓书法只到唐代的说法虽多偏颇,却也有一定道理。






从近世大量出土的秦汉简犊,楼兰汉文残纸,魏、唐墓志,高昌墓表及唐前诸名家经典,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色彩斑斓的书法史。我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书法资源优势逐渐靠近钟张二王真相,靠近书法真相,汉晋确是书法高峰!








尤其从东汉到两晋的文字遗存如东牌楼东汉简、额济那东汉简、湖南郴州西晋简、南京吴简中我们找到了绝迹千余年的纯正而高贵的章草、古意透顶的小草,发现了从来不为我们所知的两晋时绝顶书法高手张超济、韦效毅、马厉、华督,更重要的是我们从这里找到了通往中国书法笔法核心的密码的希望,也从此角度看到了另外一个或许更为真切的二王。







由此再返观宋、元、明、清书法,虽各自领异标新却终究难掩每况愈下的事实


唐楷确是楷书的一个典范,但却不是一览众山小的岱宗!更不是颜、柳、褚、欧等几家说了算的唐楷。《千唐墓志》及近年新出土的大量唐代墓志精品绝不在四家之下,习唐楷若不参会众多墓志墓砖及敦煌唐人诸本,写不出真正具有唐法的唐楷,此为源头之活水至关重要,目前能写出唐楷风韵的国内寥寥。











二王书法是一个颠峰,然而登顶之路却是那么艰难,那么可望不可及!千余年过去二王依然孤独求败,问题出在哪里?

除了时代差异,最重要的就是资料的失却。明白了这点我们就可以依此对症下药,制定登顶的路线图了:

先明执笔→汉碑土秦汉简牍隶书→魏碑唐碑墓志、北朝摩崖刻石、高昌墓砖,解放笔锋、悟得使转之妙→魏晋残纸→东汉至两晋章草、准章草→二王经典(信札、兰亭序、圣教序、淳化阁、大观帖)→王氏一门及南朝名家→旁通宋元名家尤其赵孟頫。至此,书法的核心一笔法基本理清,登顶之路已到半山腰
    





劲利迅捷、轻松弹跳、处处见锋、杀纸有力是古法用笔最大的特征,点画质感:温润如玉、绵韧若藤

晋以后隋人智永得其正脉,唐代诸家尤其欧阳率更、颜鲁公续接薪;有宋一代唯米芾、蔡襄得其三昧;元代赵子昂坚守古法,复古成功终得正果,直人晋室,上下五百年纵横万里罕有其匹。至明兴,董其昌、王铎天资卓绝而又手无怠倦、夕惕不息、钻坚仰高,使得以好书数行留名书史;乾隆盛世书道衰微,书堪称妙者凤毛麟角;到了近代则云间白蕉、林散老独领风骚,非但不愧也!





还有一个系统是万毫齐力的绞转笔法。涩进逆入、杀纸慢拖为其特征,点画质感:厚实凝重。其路线图为:三代金文→秦汉刻石、汉碑(以汉隶为主)→魏碑→清代篆隶→康有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生翁、陆维钊等,此系统力弱者不能习,非长寿者不能成,自黄宾虹以后,林散之、萧娴、沙孟海、游寿为此中高手。
    




以上两个系统各自成法、互为体用。都拥有对“古法(二王法)”的诠释权,悟得一理便能卓然成家。两条路线到此会合,其后功夫则需参会学问、修以身心,再辅以上等根器即常能灵机一现,两个系统融通之时即是登顶之日!




节选自《中国书法》
原题:《谈古法》
作者:陈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