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无法确诊到6个月后告别肿瘤,只因她认准一件事… | 案例分享

 盛诺一家 2021-01-28


  导   言   

病理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它决定着每一位癌症患者的命运。

“比起癌症本身,我更害怕误诊误治!”52岁的钱阿姨说。

疾病诊断一度困难重重,原发病灶还未找到就要匆忙手术?理智之下,钱阿姨决定一定要先明确病因,不然治得不明不白。为此,她不惜远赴万里之外的美国……希望她的经历,能给病友们一些启发。

(以下内容根据患者本人叙述记录)

  
患者情况:52岁,女性
国内诊断:盆腔粘液性腺癌、原发病灶不明
国外诊断:阑尾癌(一种罕见癌症)
目前情况:病灶消失,情况良好,定期复查
 
找不到的“病根儿”

2018年9月,我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腰痛和腿痛,本以为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坐骨神经痛,所以我去做了中医按摩。

谁想腹部却发现了肿块,我赶紧去医院做了B超,当时结果说没事,我也就放心了。没想到回去之后不久,疼痛加剧,再到医院做B超,医生却说我得了盆腔粘液性腺癌,需要马上手术,还催着我马上化疗。

听说是癌,我和家人都感到难以置信。我和先生一向注重健康生活,爱好跑步、普拉提、游泳,饮食也都很注意。医生在经过几轮科室综合会诊后,还是说不出我的原发病灶,却又催着我化疗,我感觉有些心里没底。

考虑再三,我还是拒绝了医生的提议,决定尽快到美国去寻求治疗。

一波三折的诊断经历

这是一家全美排名靠前的癌症中心,我先是来到医院的妇科见诊。

 

干净的医院诊室

医生回顾了我的病史,做全身身体检查、内检。盛诺一家已经提前提交了我在国内的病理,病理报告已经准备好了。医生告诉我,我的病理切片报告显示粘液性腺癌,长在子宫外壁,但是医生在我的病理组织里并没有发现PAX-8这种妇科特有的染色剂,所以医生怀疑原发病灶有可能不是妇科,而是胃肠

医生建议我先做血检,看看肿瘤标志物,全身CT,另外见胃肠科医生做胃镜和肠镜。找到原发位,再确定治疗方案。

一周之后,我见到了肠胃科的Dr.H医生。他笑着告诉我,根据比对我的病理切片,可以确定我的原发病灶是阑尾。美国每年阑尾癌可能就500-1000例,而我也很遗憾成为了这个罕见癌型中的一员。

6个月后重返正常生活

根据我目前的状况,医生认为只需要做6个月的化疗即可,每2周一次。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到MD安德森癌症中心,找到了正确的治疗方案。而且医生告诉我,化疗后复发几率可以降到15%。

一开始化疗让我很紧张。但是医生很详细地跟我讲解了化疗的流程以及可能会有的副作用,还告知我应对方法。

第一次化疗后,我没有怎么运动,也没怎么出门,第一怕白细胞低,第二身体有些疲乏,怕运动后身体吃不消。第二次化疗后我开始尝试着运动,结果发现运动后我能更快地从化疗的副作用中走出来,所以至此之后,我每天坚持运动。

盛诺一家给我准备的公寓有健身房以及游泳池,我每天游泳,每天健身,而且公寓旁边是赫尔曼公园,空气特别新鲜,到公园散步也成了我每天必有的活动。

 公寓下面的游泳池

 赫尔曼公园里的小动物

2019 年7月,我做了最后一次评估。第二天见医生,医生告诉我,我可以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了!叮嘱我只需要注意复查就好,前两年每四个月一次,往后三年每六个月一次。

治疗顺利,我心情也好很多,治疗期间还抽空到黄石公园、路易斯安那、奥斯汀、波多黎各等地旅游了一圈。在美国的就医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乏味,哪怕是现在回国了,我还是很想念在休斯顿的日子。

编者按:

一张病理医生的报告,直接决定内科医生的用药方案和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法及范围,因此病理医生也被称为“医生的医生”。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科的精准诊断水平,得益于90年代末期开始对病理医生亚专科化的发展,对于罕见病细分程度更高,且具有大量癌细胞病理数据库,让很多赴美就医患者受益。

本【案例分享】的记录者:

 

王春丽,盛诺一家休斯顿分公司副经理

服务过300多位赴美就医患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