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神门讲义书稿.docx

 贺雄飞 2021-02-01

PAGE 1

阴阳务求实据,不可一味见头治头,见咳治咳,总要探求阴阳盈缩机关,与夫用药之从阴从阳变化法窍,而能明白了然,经方、时方,俱无拘执。久之,法活圆通,理精艺熟,头头是道,随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 ~ 郑钦安(《医法圆通》

医必先明理路,而后可言方药。临证之际望色观神,闻声问情,以至切脉,实本诸理而考之法,以立确切不易之方,期尽轩、岐、扁鹊、仲景之能事,此非可空作漫语以欺人也。

医以专一为主,诚意为用。穆穆明明辉光发越于四达,隆隆冥冥气化超然于全球。乃能心灵耳聪手敏,即心手相应,人我相应;洞鉴阴阳,显微毕露;然后法与方随,仁术可得称焉。 ~卢铸之《卢氏临证实验录》

《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我们用姜桂附,抓住的就是一个“气”字。我们的立法、用药、配伍,都是在“气”字上下功夫。

生命之本,既是坎中一阳,又是离中一阴,这两个结合起来就是真气。我们讲坎离既济,就是讲阴阳结合,这就是要维护真气的根本所在。????????????????????????????????????????????????????? ~彭重善《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

医者,绝不可胸无医道数象,以药猜方,以方猜病。假借“辨证施治”之美名,乱行随症加减之能事,套背死法,人云亦云。对《黄帝内经》一问便知,再问皆不知,实辱岐黄医学矣。 ~文道长《中华仙学》

扶阳医学讲义~医易互通

(第一册)

主讲人:张雨轩、傅文录

前 言

医究竟源于哪里?有人说医源于易,有人说医源于道。在《内经》里,既可以看到很多易的东西,也可以看到很多道家的东西。而最早给《素问》全面作注的是唐代的王冰,他的注到现在都有很大的权威性。从他的注释内容可以看出,字里行间道家的韵味十分浓厚。

王冰自号启玄子,也就是说,他本人自身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道派中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与道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和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上最先明确提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