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昊晟堂 2021-02-02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此类疾病要争取时间,积极治疗。而暴盲是多种内障急症的主要症状,现分述如下。

(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诊断依据

1、患眼视力骤然剧降,甚至无光感。

2、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3、视盘色淡,边缘不清,视网膜动脉变细,甚则如白线状,静脉变细,后极部视网膜水肿浑浊呈乳白色,黄斑呈典型樱桃红点。

4、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

5、荧光眼底血管造影以助诊断。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气滞血瘀

【证候】视力骤降、失明,眼底可见动脉阻塞性改变,情志郁结,头晕耳鸣,胸闷。舌紫暗,苔薄,脉细。

【治法】行气活血,通窍明目。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桃仁10g,川芎9g,红花9g,赤芍10g,地龙15g,石昌蒲9g,生姜6g,大枣9g,老葱1根,麝香0.1g(冲服)。

(2)气血两虚

【证候】瘀阻日久,视力未复,视盘色苍白,视网膜水肿已消,然视网膜血管纤细

成白线状或伴有白鞘,黄斑区色素紊乱,头晕乏力。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补气养血,化瘀通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0g,当归10g,川芎9g,赤芍12g,桃仁10g,红花9g,地龙15g,丹参15g,石昌蒲9g,茺蔚子15g,女贞子10g,枸杞子12g.

(3)肝阳化风

【证候】突然失明,自然缓解,视力恢复,可能反复发生,最终失明不能恢复,伴肢麻、头晕耳鸣。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滋阴熄风,活血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代赭石30g,怀牛膝15g,白芍15g,地龙20g,龟板30g,桃仁10g,苏木10g,石菖蒲9g,丝瓜络9g,丹参15g,磁石20g,知母10g,黄柏12g.

2、针灸疗法针刺睛明、球后、曲池、承泣、风池、肾俞等,每次针3穴,1日1次。尚可间歇性按摩眼球,以降低眼压。

3、单方验方用人参30g,苏木10g,煎水频饮。其他疗法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与护理

1、须立即抢救,分秒必争。

2、安慰病人,避免恼怒。

3、保持心情平和,配合治疗。

(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诊断依据

1、视力突然下降,严重时仅见手动。

2、重型(缺血型),视盘充血水肿,边缘模糊,视网膜静脉高度扩张迂曲,断续、起伏于出血斑和水肿之视网膜中,动脉较细,视网膜上有大量火焰状、点状出血,夹有棉团状渗出斑,出血可进入内界膜下形成网膜前出血,或进入玻璃体形成玻璃体出血。

3、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有助诊断和判断预后。

4、易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轻型(非缺血型)视力减退程度轻,出血少,呈点、片状,没有或偶见棉团状渗出,预后好,分支阻塞常发生在动静脉交叉处,有与阻塞部位相应的视野改变。累及黄斑,视力减退。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肝胆火炽

【证候】视网膜出血、色红,视力突然下降,头痛眼胀,口苦口干,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明目。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当归10g,生地黄12g,车前子10g,木通8g,柴胡9g,茺蔚子12g,石菖蒲9g,白芷12g,蔓荆子10g,酸枣仁15g.

(2)血热瘀滞

【证候】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突然视力下降,头目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喜饮,或伴有肢体瘀斑,结节压痛。舌红,苔薄,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清瘀明目。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片30g(先煎),生地黄15g,玄参15g,川芎9g,丹皮12g,栀子12g,连翘18g,知母10g,黄柏12g,丹参15g,赤芍10g,青葙子10g,车前子10g,牛膝12g.

(3)气滞血瘀

【证候】视力骤降未复,或云雾移睛,有团块状红色浑浊,或视网膜出血日久虽减未消。舌暗,苔薄,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明目。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2g,川芎9g,桃仁9g,生地黄15g,地龙20g,牛膝12g,枳壳10g,桔梗9g,石菖蒲9g,三七粉6g(吞服),生蒲黄12g,木贼草10g.

(4)阴虚火旺

【证候】病程已久,视力未复,视网膜出血色暗红,伴五心烦热,口干饮不多。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明目。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10g,丹皮12g,泽泻10g,知母12g,黄柏10g,白芍12g,木贼草9g,茺蔚子10g,石斛15g.

2、针灸疗法

(1)体针:针刺球后、睛明、承泣、太阳等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2)耳针:选眼、肝、目。

1、目。

2、皮质下。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

其他疗法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肥甘、辛辣之品皆为不宜。还应戒除烟酒。

预防与护理

1、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2、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克服急躁情绪。

3、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4、坚持服药治疗。

(三)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视力突然减退,甚至仅有光感,多发于青年男性。且有反复发作史。

2、发病时玻璃体大量积血,呈黑色或轻度红色反射,眼底不能见,玻璃体积血吸收后可见有条状、膜状机化、浑浊,周边部视网膜小静脉不规则扩张及弯曲,有白鞘伴行,邻近视网膜有火焰状或不规则出血、渗出,逐渐波及较大支静脉。后期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检查“健眼”,可见早期病变,周边部静脉旁有白鞘,血管迂曲、扩张,附近视网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渗出、出血。

3、玻璃体积血时作眼超声检查,确定视网膜有无脱离。

4、早期或玻璃体积血吸收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有助诊断。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肝胆火炽

【证候】视力骤降,玻璃体积血,头目胀痛,口干口苦,心烦失眠。舌红,苔薄,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明目。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栀子12g,黄芩10g,当归10g,生地黄15g,车前子10g,木通8g,柴胡9g,枸杞子10g,川芎9g,木贼草10g,甘草6g.

(2)阴虚火旺

【证候】病情迁延,玻璃体积血反复发作,潮热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舌红,苔薄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明目。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10g,丹皮12g,泽泻12g,知母12g,黄柏10g,石斛15g,玄参12g,白芍15g,青葙子10g,五味子12g.

(3)心脾两虚

【证候】出血反复发作,面色白,纳食不香,心悸失眠,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明目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20g,党参15g,茯神12g,远志8g,陈皮10g,当归12g,龙眼肉10g,木香10g,白术12g,酸枣仁15g,炙甘草9g,五味子10g,白及12g,三七粉6g(吞服)。

2、针灸疗法取承泣、球后、太阳、瞳子髎(均取患侧),远部取膈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留针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3、单方验方

(1)仙鹤草、旱莲草、生地黄、栀子炭、白芍、白蔹、侧柏叶、阿胶各15g,白茅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

(2)生蒲黄、旱莲草各24g,丹参、郁金各15g,丹皮、荆芥炭、生地黄各12g,川芎6g,每日1剂,水煎服。其他疗法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忌烟酒,慎食和禁食辛辣等有刺激的食品;忌食辛辣之发物如狗肉、羊肉等。

预防与护理

1、平素宜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创伤。

3、若眼内出血较多,且在出血期者,宜卧床休息,以利止血。

(四)急性视神经炎

诊断依据

1、视力骤降,急性重症者可在数小时内失明。

2、眼球转动痛、压痛。

3、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光线持续照射患眼时,对光反应不持久(瞳孔颤动)。

4、眼底改变,视神经乳头炎时可见视盘充血、水肿、边缘模糊,轻度隆起不超过3D。邻近视网膜受累时,可发生水肿,出血和渗出,静脉迂曲、扩张。后期发生继发性视神经萎缩。球后视神经炎时,视盘无明显改变,晚期出现原发性视神经萎缩。

5、视野出现中心暗点或视野缩小。

6、视觉电生理VEP检查有助诊断。

辨证论治

1、分证论治

(1)肝火亢盛

【证候】视力骤降,头目胀痛,眼珠压痛,转动时牵拉痛,视盘充血、水肿,口苦咽干,性情急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降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9g,龙胆草10g,黄芩12g,夏枯草15g,菊花10g,青葙子10g,草决明15g,当归12g,生地黄15g,白蒺藜20g,桃仁10g,丹皮12g.

(2)肝郁气滞

【证候】视力骤降,眼胀痛,转动痛,压痛,眼底无明显异常,情志抑郁,胸闷叹息,口干唇燥。舌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枳壳12g,白芍15g,香附10g,川芎9g,白蒺藜10g,木贼草10g,夏枯草10g,青葙子12g,枸杞子12g,蔓荆子12g,当归10g.

(3)阴虚火旺

【证候】视力骤降,五心烦热,潮热颧红,口干唇红。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15g,菊花10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丹皮12g,泽泻12g,茯苓15g,麦冬12g,石斛15g,夏枯草10g,木贼草10g.

(4)气血两虚

【证候】视力骤降,起于大失血或产后哺乳期,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动则气短,心悸失眠。舌淡,苔薄,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加减。当归10g,熟地黄15g,白芍12g,黄芪30g,党参15g,黄精15g,山药12g,五味子10g,丹参20g,鸡血藤20g,陈皮9g,葛根30g,潼蒺藜20g。

2、针灸疗法取睛明、球后、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攒竹、三阴交、肝俞、肾俞,每次选用眼周穴位与远端穴位各2个,每日1次。其他疗法忌烟酒、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物,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