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医,在临床跟诊过程中思考常用高效方

 jinasdhxz19ade 2021-02-03

每位医家都有几个自己的看门方。于我而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无疑是其中之一。本文详细分析此方。

在临床跟诊过程中,余发现董师尤喜用六经辨证,再结合八纲辨证,并且强调方证相应。临床治病常常疗效卓越。众多方剂中,董师又喜用柴胡类方剂,特别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尤其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常常临床辨证为少阳病兼有太阴病者,则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始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但历来学者对该条的认识、争论、探讨不断,临床应用范围也很广。

一、病机

小柴胡汤方证属于半表半里,已是大家的共识。而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亦是多数注家的共识。然其病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争议。历代主要有以下观点:

1、少阳病兼水饮内结。持此见解者以当代注家居多。

2、少阳病兼表邪未解。如成无己谓“即邪在半表半里为未解也”。清代医家尤在径亦支持此观点,在其《伤寒贯珠集》中云“夫邪聚于上,热胜于内,而表邪不解”。

3、少阳病兼津伤。如汪苓友云:“小便不利者,因下后下焦津液不足也”。

4、邪陷少阳,胆火内郁兼太阴虚寒。持此说者,如刘渡舟教授的《伤寒论通俗讲话》。

陈慎吾先生曾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又,张路玉指出:“小柴胡汤本阴阳二停之方,可随证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而从阳,若加瓜蒌、石膏,则进而从阴”。那么,“阴证机转”是什么?“从阴从阳”是什么?胡希恕先生在讲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时明确指出:伤寒五六日,为表病常传少阳之期,因已发汗而复下之,使津液大伤,使半表半里的阳证变为半表半里的阴证。可知小柴胡汤从阴,是适应治疗半表半里阳证,从阳则适应治疗半表半里阴证。也可知,阴证机转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阳证转为阴证。

而刘渡舟教授经过对“阴证机转”的多年思考,提出了“胆热脾寒”之说。

其在《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并以口苦便溏为主证。

5、本证属厥阴病。持此说者,以胡希恕先生为代表。冯世纶教授继承胡希恕先生研究成果,综合《伤寒论》第147条和148条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认为本方主治上热下寒、半表半里之阴证,为六经之厥阴病。其适应证为:有上热(心烦,口渴,头汗出,气上冲,心悸),有下寒(微恶寒,手足冷,心下痞,口不欲食),有津液虚(小便不利,大便硬,脉细),有半表半里的特殊热型(寒热往来)。

二、组方分析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汤减去人参、大枣、半夏,加牡蛎、栝楼根、桂枝,并以干姜易生姜而成。《医宗金鉴》认为:“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柯韵伯认为:“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楼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柯氏注意到干姜易生姜,注意到寒饮在下是满结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干姜之温。

总之,本方针对邪入少阳、三焦不利、津伤饮结、寒热互呈,来和解少阳、解表清里、温中散结、清热养津,使少阳、太阴之邪得以双解。

本方与小柴胡汤的区别是: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热,而本方则偏于祛半表半里寒。二者病位相同,皆用于半表半里证:但二者病性不同,小柴胡汤用于阳证,本方则用于阴证。

三、应用指证

有学者总结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指证,认为本方属于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剂,其“热”是指肝胆郁热,“寒”是指脾脏的虚寒。

临床辨证要点有:胸胁或心下满微结,口苦、口干、口中粘腻或口臭,汗出或但头汗出,头晕目眩、耳鸣或耳聋等热象,又可见腹满、食不下、肠鸣、便秘、便溏、手足不温或四肢厥冷、小便不利等太阴脾虚的寒象。这些症状无需全部具备,关键在于小柴胡汤证的部分证候加太阴证,或有阳明、太阳证的部分证候。

四、现代临床应用:

本方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外感热病、泌尿系统、妇科等病症,尤其常用于消化系统,但只要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病机者,无论何种疾病,皆可用之。

五、董师临床应用

余见董师以此方取效者甚多。试看以下几则医案:

病案一:

一54岁男性患者,因右下腹隐痛20余天来诊。自觉躺下及坐着疼痛无缓解,伴口干口苦,下腹偶有坠胀感。眠可,纳差,易胀气,无饥饿感。小便黄,大便次数多,时干时稀。医院诊断此患者有肝硬化,脾大,门脉高压伴侧枝循环开放。

病案二:

一女性患者,平时手足冰凉,手足心易出汗。脾胃不好,易胃胀,饮食一不注意就会腹泻。自觉口苦。腰腹部易冷,腰易酸软。月经周期不准,常提前一周左右,色较黑。眠浅,难入睡。纳可,厌食症史。二便正常。

病例三:

一女性患者,子宫多发肌瘤十年,有乳腺增生及结节。教师职业,慢性咽炎,常清嗓子。常有心跳快,伴心慌感。月经量少,自觉不顺畅,偶有血块,经期胸胀痛。平时手脚冰凉,时有腰痛。纳可,眠一般。二便正常。体检检查有甲胎蛋白增高,窦性心律,T波改变。

可见,只要抓住病机并灵活掌握,可以大大扩展本方的应用范围。然本方证候寒热错杂,组方巧妙,仍需临床多多思考及体悟,才能更好运用。

董注:本文由我的学生戢璐撰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