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镜中我”效应:你终究活成了他人眼中的样子

 度麦心理 2021-02-04

“镜中我”效应:你终究活成了他人眼中的样子

如何通过镜中我效应,找回真正的自己

  

“镜中我”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学效应,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他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别人的思想以及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为了让人们对这个理论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库利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为其理论做了形象的比喻。他说:“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另一个过路者。”说到底,小时候的经历之所以如此重要,原生家庭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强大,其根本原因就是“镜中我”效应的存在。

正所谓“三人成虎”,他人对我们的认识与评价,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感情,并主导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虽然这个认知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却会对我们的行为和状态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而那个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真我”,却往往在“镜中我”覆盖下,无法被清晰地呈现。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最常见的表现有三种:一是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并因他人的评价而否定自己;二是为了让他人满意而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忽略了自我感受;三是做人做事想达到所有人的满意,以至于左右摇摆,无法确定方向和目标。

  

作为度麦学苑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接待的许多来访者都存在这样的心理状态。而转换这种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就是首先确立自己的目标,并把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主观感受放在第一位。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回“真我”。

如果是未成年人存在这样的状态,那就需要经由父母的改变和成长,并同步引导孩子在父母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建立“真我”;如果是成年人存在这样的状态,则只需要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在提升自我认可度的同时,强化自我关注,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回“真我”。

当然,“镜中我”效应也有其积极意义。

如果说找回“真我”的过程,是转化“镜中我”的来自他人的不良影响;那么,运用“镜中我”的积极影响,就能通过积极的认识和评价,给予他人正向的影响,并改变其现有的心理状态。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积极认识和评价,能够帮助孩子经由“镜中我”的影响而建立积极的“真我”,实现内在成长;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人的积极认识和评价,能够帮助自己实现由积极“镜中我”到积极“真我”的自然转化。

案例:

  

一个女孩没有自信,总认为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不敢交男朋友。她的闺蜜为了帮助她建立自信,找了好多人做“托”。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碰到的人都会有意无意地看她,眼光里带着欣赏;甚至还有人夸她“有气质、温柔、清秀”。开始的时候,她也不相信这是真的,可是,有那么多人都这样对她,她从开始的不敢相信,到后来的试着相信,再到最后的确信,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的欣赏她,她也借由“镜中我”效应,找回了那个散发的自信的“真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