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年油腻男的惑与不惑

 新用户1376zvtQ 2021-02-05

时间:12月7日清晨。地点:重庆街头一个有着微光的角落。我站在轻雨和迷雾中,点燃一支烟,望着静静的街道出神。寂静的街道上,连细雨都开启了润物无声的模式,变得毫无声响。习惯早起的我,突然想出来静一静,于是就产生了篇首的一幕。

都说酒精可以麻醉一切,无论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几杯酒下肚,随着大脑思绪的升温,就会发酵出一种神奇的效果。会让人暂时忘记烦恼,忘记忧愁。撕掉虚伪的面具,找回人类原有最宝贵的那一点原始野性。

但是酒醒了呢?原本的虚幻二次元世界也随着酒精一起挥发干净,我们仍需认认真真的戴好面具,收拾妆容,回归到现实世界之中。四十岁之前,看不懂中年之惑,四十岁后,看不懂惑从何来。这几天在空闲的时候一直在考虑中年之惑这个命题,却越思越惑,没有办法,只好在这样一个清晨去想办法解开这些惑。

站在街角,其实什么也没想,就想这么静静的呆着。因为想也想不出什么头绪来。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抄手店开始营业,路上的行人车辆减减多了起来。不知道那么多人,那么多光如何一下子闪现了出来。身边桥上的地铁呼啸而过,载着一车人的梦想驶向前方。再把人们分门别类的放在了一个个不同的站台。对比一下此时与当时的感受,人生怎么会不值得?最大的值得就是具有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每个方面,体会每种感觉,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是心存感激。如果这么认为的话,又哪里还会产生什么不惑的感觉呢?

在这个矛盾的命题中,我唯一能解释的就是人在红尘中,从生到死,就是一种体验,一种修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不会让你有过多的选择,只会系统默认你按照它们写好的剧本演下去。既然是剧本,就会有冲突,就会有矛盾,无论所谓的平凡还是伟大,皆在其中。所以我从不相信人定胜天,一时的成败只不过是剧本早已设定好的情节,只是戏中人不能自拔而已。如果说奋斗后的成功是喜悦的,那为什么会留下泪滴,我不相信这是完全幸福的泪水,因为从泪水中看到更多的是经历的艰辛和苦难,无奈和绝望。所以,人到中年,在完成阅历的积累后,在完成思想的沉淀后,自然就会面临惑与不惑的问题,惑的出现是正常的,而解惑之道确是各有不同。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就是老穆经历的,看到的惑与不惑。

先来说说我遇到的惑。“惑”是什么?就是心中对现实和未来各种不确定性的组合。总体来讲,我在工作、生活、身体、信仰上都遇到了各自的惑。当然也就自然产生了如何解惑的问题。但发现惑与不惑总是交替产生,循环往复。都说解惑的过程就是修行的过程,按照佛法的教义,也就是通向彼岸的过程。但是细细品味,我却总是觉得,佛陀菩提树下顿悟红尘,立地成佛后,世间也就再也无佛了。

在工作上,经历了三十而立后十年的苦修,以为到了不惑之年就再也无惑,哪里知道,我们和孔老夫子的差距太大,哪里是无惑,实际上是惑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阶段,我们一方面失去了年少时的锐气和无所畏惧,另一方面却还有着不甘平凡的雄心壮志,于是,第一重惑就来了。在这里,惑其实就是一种自相矛盾,无法取舍的过程,于是也就有了对断舍离的诉求。这时的状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惑莫过于高不成而低不就的落差感。求稳觉得不甘心,求变觉得风险大,于是就会有很多人陷入了我们口中所说的平庸阶段。上下一对比,离退休还尚远,后面年轻人追赶的势头正猛,一股无名虚火直冲脑门儿,惑就来了。

再看看第二重惑:生活之惑。到了这个年龄,该有的差不多都该有了,爱人、孩子、车子、房子。如果还没有,实不相瞒,以后费点劲了。而且这个惑会比有的更大些?我为啥没有?我为啥一事无成?这种自责心一起,甚至有的时候处理不好就变成悲了。在这个阶段,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老人如果身体硬朗,孩子如果身体健康,那就是不定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我们这一代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往往两个人背负着三个家。今天害怕老人身体不舒服,明天担心孩子不上进。医院和各种教育机构成了周末最熟悉的“休闲”区域。这个时候最大的惑是:何为自我?每天入睡前和睁眼后第一件事想的是今天全家的开销准备好了吗?孩子要出国的钱准备好了吗?今天晚上要再和他谈谈上学的事,父母家好长时间没回去了。我想这些场景很多朋友都感同身受。

人到中年,思想进入了成熟期,不是不会生活,二是应该可以生活的更有质量。但是在这个阶段,时间往往又成了最大的敌人。因为在此时,你已经不是全为自己活着了,而是为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如果有再要个二胎的想法,可以这样思考一下,好不容易快冲出所谓的牢笼,干嘛非要把自己二度套牢呢?等到这个小的长大了,第三辈人又差不多准时来报到了,真的要把我们折腾到那个小盒盒里才算使命的终结吗?所以这个时候的男人,会有两个选择,一是把烟戒掉,开始维系自己的健康,因为使命太重。另一种是喜欢在回家前在车里默默的抽上两根,在烟气中让自己放松一下,把一天已经装的精疲力竭的妆容再重新整理一下,而后毅然决然的推开车门,去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

再看看第三重惑:身体之惑。年过四十,再健硕的我们也会发现,身体机能的衰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这是不可逆转的。身体机能的下降不仅仅是各项运动能力的下降,更是会极容易疲劳,也会对精神产生影响。进而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相对于其他疑惑,这一点对于个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它,啥都是没有意义和基础的。

那该怎么办?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解决。一是养生、二是健身,三是调心。养生很容易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别再逞能,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加减衣服的时候加减衣服,多学学黄老五行养生之术。也别怕人家笑话自己中年油腻,保温杯配枸杞还是装备上吧。每个人身体不同,性格不同,养生的方法也就不同,有人要动,有人要静,本身都没有错误,给您支个小窍门,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相反的反向来进行养生。比如爱吃肉,就要改成多吃素。比如您好静,那就要加强运动量。这就是所谓的阴阳平衡之术,但是不是绝对哦。

健身对于中年人来说有点难,主要指的是坚持锻炼。因为生活和工作占用的时间太多,时间似乎根本就不够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坚持锻炼对于自身而言确实是好处多多。长期坚持肯定可以瘦身,一个瘦身成功的中年大叔,那魅力可是杠杠的。正如冯唐所言,在不惑的年纪还能穿上年轻时的牛仔裤,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对于各项身体指标都有问题的同志们,坚持锻炼更是不二之选,譬如慢跑、譬如登山、譬如游泳,两年下来,我保证您各项指标均会得到有效地控制。最主要的是,经常运动会身体分泌出让人感到快乐的多巴胺,每天早上我五点跑完步,我会发现一天都会很快乐,很清醒,这种美妙的感觉值得和大家分享。锻炼是个苦差事,也是万般皆苦的一类,但是如果你打败自己的惰性,得到的奖赏会让你大吃一惊。

重点说说调心。按照中医的理论,大多数疾病的根源都是来自于免疫系统的紊乱,也就是五行紊乱,心乱了对精神造成了影响,继而会对身体的机能产生影响。相声里常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绝对是至理名言。情绪是控制身体好坏的源泉,养生、健身的目的最终都是指向情绪的管理。当然并不是我们都能修的和仙风道骨的仙长一样,看透世间事,愁不上心头。但是我们要尽量锻炼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都是感情宣泄的工具,但要注意适度,一旦超越了度,那就成麻烦了,一切病因皆在其中。而调心的核心法门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豁达。事情来了,不避让,尽力而为,不必刻意跟结果较劲。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也不用时刻挂在心头,今天,明天还有干不完的事等着呢。

最后看看第四重惑,信仰之惑。人经历事情多了,就容易啥也不轻易相信,因为都见过。但也很奇怪,同时也开始什么都信起来了,不然心里总觉得空唠唠。我们姑且就把这种要信的东西称为信仰吧。国人信仰比较杂?基本啥都信,啥都拜,你要是不灵,立马转拜别人。其实信仰,就是一种文明。佛也好,道也罢,基督、伊斯兰、儒家等等,各有各的信仰,各有各的文明。也就是说,信仰之惑是不是就是文明之惑,是不是就是人类的终极之惑呢?

从总体上而言,文明对于我们来说觉得是一种福音。因为在早期,文明史人类拜托蒙昧和野蛮的工具。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进化的文明史,如果我们否定文明,那就是否定了我们自己。然而文明的发展必定产生权力。而权力的争夺最终会演化成暴力。想想古往今来的每一次流血事件,何尝不是都披着道义、文明的外衣,残害对手、剥夺财富、悖逆人道呢?想到了这里,不觉得冒了一身冷汗,我们是否还需要信仰和文明?当信仰和文明演化成一种追求虚伪的利己主义工具,我们又该如何?

面对这些惑,一次又一次让自己陷入了深思,自己已经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已经发生和未发生的种种,但依然会被负面情绪所干扰,所感染,依然在两种极端的情绪中追求平衡。这种平衡是否说的就是佛家的我执、道家的无为、儒家的中庸呢?在目前的修行阶段,我想可能是吧。于是在纸上写了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九个字,作为自己修行的指南。但是总觉得还是缺了些什么?但心中马上浮出了自己的答案,于是我加上了三个字“人间气”。整个这篇文章,其实就是因这三个字而生。也是想和大家分享的重点。无论如何修行,如果脱离了人间气这三个字,那就变得有些形而上了。破我执是让我们立眼于当下,过往不究,未来不望,做好当下的每个时刻。无为和无不为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到家的无为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让我们顺应天道和自然的力量,顺势而为。中庸是让我们外方内圆,做事讲究技巧,注重平衡之道,不能陷于其中不能自拔。而这一切修炼,都要让自己首先染上人间气

只有身在人间,精神在人间,才能有经历,有历练,才能遇到各种事情,增强自己的认知。在一次次经历中,我们慢慢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成长和成熟。慢慢的我们学会了不该去逃避事情,也无需去改变结果,要做的只是伸出双手接纳各种命中该来的缘。不管是怎样的一段缘,都能去接受。如果没有接受,哪里又会来什么领悟呢?想到这里似乎茅塞顿开,自己陷入的所有困惑其实都可以归结于心的困惑。所有的表象都是自己心所排演出来的一出出戏剧。我们所做的只是自己演给自己看罢了。我们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些共同形成了一股气,也就是我说的人间气。在其中,不在其中真的很重要吗?我们的痛苦在于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的给自己设定角色。但这个角色又偏离了自然之道。于是就形成了幻想,也就有了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因为偏离了正途,那么自然就会有迷惑。那么解决惑的办法就会回到自然的路径上,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全力而为每一个当下,其他的就交给老天吧。

桥上地铁的轰鸣把我从沉思中惊醒,街头上的人慢慢的多了起来。刚才心中的虚幻已经变得无影无踪。只是记下了人间气三个字。嗯,那还等什么?身边小店的老麻抄手刚刚出锅,趁着热乎气先去吃一碗再说。对了,对了,我的手串呢?我的手串放哪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