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6)|让每个生命绽放灼华——平度市实验中学的精神品质与实践探索(五)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2-07



读写丰盈师生的智慧

【高福生】陶老师的点评总能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其间所展现的智慧和睿智,时时透露着书华的浸润。书是一天天读的,滋养是一天天进行的,思想是一天天成长的。过去我们上学就叫念书,所以读书是学校教育的奠基工程。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看,中国人的读书量不多,尤其年轻人不读书的现象越来越多。学校秉承“用读书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的活动理念,以“分享、信任、传播”为宗旨,着力推进师生读书活动。我们建立好书漂流站,动员全校师生每学期捐献两本好书,投放到六个“漂流站”,学生自由借阅,撰写“漂流感言”,让思想伴着书籍一起漂流。创设了“诚信报刊亭”,为便于师生们阅读,学生志愿者将学校专门订阅和自行购买的200余种杂志,每天定时摆放在报刊亭,每天按时更新各种报刊。开辟了“开放式书架”。我校率先实施了“图书下架“工程,在教学楼内特设了20个开放书架,将16万册馆藏图书分批陈列于此,供师生随时借阅,使教育资源效益达到了最大化。

【陶继新】学校,就应当是文化的圣地。可是,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本应当有一个宁静心态的校园,也因这种浮躁与功利之心的浸染,使得有些老师与学生的心灵也喧嚣起来了。于是,读书的老师少了,读书的学生也少了。可是,疏离了读书,没有了书香的滋润,也就没有了人生的品位。你们组织师生读书,将书放置在师生随手可见可取的地方,从而让师生喜欢上了读书。哲人说,好书是人生的富贵血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贵的人谈话。长期与好书为伴,虽然不能直接聆听大师的教诲,却可以穿越时空,到他们留存的精神文本中汲取其生命的智慧。我们常说,名师出高徒,大师更出高徒。如果师生经常读大师的作品,成长之快也成为必然。

【高福生】所以说提升教育品位的一个最有效的捷径,就是读书,读经典的书,接受千百年来文化积淀的熏陶,这对于生命成长是一种有效的滋养。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倡导他们读书,更要给他们搭建展示读书的平台,激发他们的自我潜能。为此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展示活动“一路书香伴我行”,针对学生目的不明、盲目读书的现状,依据各阶段学生不同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语文老师分层次有步骤地安排了三年六个学期的读书内容,形成了一个教育目标的层次化和课外阅读的序列化相结合的由低到高、循环滚动、纵横交融、不断提升的读书工程。

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在读书的活动层面,举行了“品味书香,感悟人生”读书演讲活动、“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开展了“走近《论语》”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与经典同行”——《弟子规》诵读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经典诵读活动等。与经典为伴,与大师对话,构筑“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陶继新】有一个成语叫“开卷有益”。可是,真正是开卷有益吗?有些是,有些不是。因为书的质量有高有低,有上有下,如果读了质量低下的书,不但不会开卷有益,反而会开卷有害。所以,非常欣赏你们的“品味书香,感悟人生”读书演讲活动。曾国藩就告诫其儿子说,要读经典。因为读书有一个规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读大师的经典之作,很难达到大师的水平,却可以达到中层;而读中层之书呢,则只能在下层徘徊复徘徊;如果读了水平很低甚至是坏书呢,那就是得乎下下。您是一位很有智慧的校长,让教师取法乎上地阅读,他们也就可以从大师那里不断地汲取智慧与思想,也就有了长足的发展。

【高福生】为了把读书长期地坚持下去,我们还把读书开发成了一门校本课程,课时设置在地校课程中,教材就是从“一路书香伴我行”中的书目中择选。有教材、有老师、有课时,真正把读书开发成了课程。谈到读书,我不由得还要提到我们的日记教育。读写结合,这是很多读书大家的经验,我们也在倡导师生读书的同时,注意读写结合,因为在读与写之间还有一个思考的环节。所以说,写下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中的现成东西,更是自己通过和书本对话碰撞出的自我对话,所以读的同时一定要养成写的习惯。而写是一个跨越,对很多刚开始阅读的人是一个挑战,我作为校长首先带头写日记。我们开辟了校长思考日记、领导干部管理日记、教师专业成长日记、班主任工作日记、学生成长日记、家长陪伴日记六个板块。《平度日报》开辟了实验中学日记专栏;《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我校的创新经验作了专题报道;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副厅长对我校日记教育进行了高度评价,他说:作为一位名校长,要办出自己的学校特色。那么,什么是特色?把有益的探索做到极致就会形成特色……我个人认为,平度实验中学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日记教育。

【陶继新】我将写作作为生命的精神收藏,有了可记的人与事,有了生命的感悟,就形诸文字,将其收藏起来,如果再有一定的思想与文化品位,则可以成为终生的精神收藏,不但可以作为自己的精神产品,还可以传之于人,让精神产生更大更久的影响。日记,则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收藏,魏书生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天天记日记。他的好几本书,都是因日记结集而成的。日记有一个好处,就是要天天记,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规律,写作亦然。写得多了,就会慢慢地得心应手。所有的作家,都是写得多了才成为作家的。当然,不能只写不读,而应当如您所说,读写结合。读得越多,特别是读的好书越多,就会形成自己优质的语言系统;练写得多了,就会越写越好。读与写的结合,则可以让写作驶向一个更高的境界,甚至有可能抵达一种审美的境界。写作不再是一件痛苦之事,而是一种记录生命回响与升华精神的文化之旅。

【高福生】读书会带给人很多的思考,陶老师,我要向您讨教这样一个问题:这几年我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思维的穿越。夜深人静,我分明是在读某一个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可脑子里却清晰地出现了白天听的一节课。讲课老师肯定没读过这个专家的理论,但他的课堂实践却和那种理论高度吻合。有时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脑子里也会忽然闪过某一个教育专家的某一项教育理论。这种思维的穿越,引起了我的思考:出现这种思维穿越的原因是什么?我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大家在从两个层面做同一件事情,教育专家在总结教育实践,得出教育理论,教师就在实践的层面落实教育理论,所以就会使人经常思维穿越。当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这种反思之后,我开始更加关注课堂,要想总结出一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必须从一线老师中产生,但一线老师往往只忙于做,疏于思考,或者说思想的高度不够。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教师当成专家培养,我从教师中选拔了一批业务能力强、肯钻研、爱学习的老师,成立了一个准专家培养团队,除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提升之外,学校还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教育理论书籍,采用老师自学和团队统一学习的形式,认真研究专家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在专家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契合点,寻找思维穿越点。这个点很重要,就像黑夜中的亮光,找到它才能衔接起光明和黑暗,找到它才能把自己和专家连接在一起。这批教师必须能够静下心,坐住冷板凳,在专家和自己的课堂之间,默默地探索,静静地思考,找到那个亮点。从那个点开始,教师就会在专家的理论引领下,探索出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从那个点开始,打造出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就会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找到那个亮点,就能跨入课堂改革的光明世界,至此就可能会产生专家型的老师,目前这一做法我们正在摸索实验中。

【陶继新】很欣赏您的思维穿越说。之所以产生这种穿越,是您有两个方面的思维积淀,一是您学习了不少教育理论,而且沉淀到了您的心里,以至形成了属于您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您又经常性地身在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耳熟能详,其某个教学点,恰恰走进了您已有的理论系统之中。这正是您的高明与智慧所在。如果只有理论,没有教育教学实践,就不会有这种穿越;如果只有教育教学实践,而没有理论,也不会有这种穿越。为什么有些只作教育理论研究而不深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所谓的教育专家所讲没有生命的穿透力,就是因为这种理论没有接地气,是飘浮在太空的。孔子的教育理论之所以有着恒久的生命穿透力,就是因为他既有教育理论,更有教育教学实践。不过,只有实践,而没有理论的指导,往往也是很难抵达教育教学高层境界的。而老师,多属于这样一个群体。好在,老师是一直在大地上行走着的,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升华成理论之后,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教师当成专家来培养。当教师有了一定的理论素养之后,不但可以成为名师、成为专家,而且可以超越一般化的专家。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可以成为专家型的老师。只要扎扎实实地在教育教学中持之以恒地实践,又持续不断地阅读高品位的理论书刊,聆听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大家的箴言,就可以产生生命的飞跃,让人生步入一个辉煌的成功殿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