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命38: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经典对话,点醒你了吗?

 启明灯 2021-02-08


启明灯

(微信号:QIMING-DENG)

你的维度决定你的功德。

△点击播放音频

【原文】
然行义未纯,检身多误。或见善而行之不勇;或救人而心常自疑;或身勉为善,而口有过言;或醒时操持,而醉后放逸;以过折功,日常虚度。自己巳岁(西元1569)发愿,直至己卯岁(西元1579),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时方从李渐庵入关,未及回向。

01
自己巳岁发愿直至己卯岁,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


说自从己巳这一年,这一年袁了凡三十七岁。“直至己卯岁”,三十七(岁)就变四十七(岁)了。三十七(岁)的时候还能叫小伙子,四十七(岁)就只能叫大叔了。

这一晃眼十多年就过去了,历十余年,而三千善行始完。”这个时候真的做出了三千件善事。善事(数)减恶事(数)大于等于三千了,用了十一年时间。三十七到四十七,我们算起来是十年,可是要论年头是十一年,所以他叫“历十余年”,他不是讲“历十年,而三千善行始完”。



02

时方从渐庵入关

当时跟着李渐庵才刚刚入关。四十七岁这年才入关。为啥才入关呢?因为明朝那个时候,浙江沿海地区闹倭寇——李渐庵的名字叫李世达,后来做到陕西省巡抚。李世达当时带领军民,沿海打击倭寇(抗击倭寇)

当时的袁了凡是一名参军。参军是个职务,今天的说法叫参谋,部队上的参谋,他是这样的一个职务。正在抗击倭寇。所以他讲“时方从李渐庵入关”。

未及回向。”刚刚回来,所以没有来得及做回向这件事。

“回向”这个词也是佛家的一个术语。“回向”是啥意思?“回向”的意思和作用,我分几个角度说。

先说它这个形式,它这个形式就像祈祷。你看电视上一祈祷,“我祈祷阳光照耀我们,感谢主赐给我们……”这是祈祷;或者说我希望我实现什么愿望。这是个祈祷,从形式上看像是这样子的。

从作用上像什么呢?像投资。什么叫投资呢?就是我拿我现在的这点钱,投到另外一个事业里面,让这点钱变成更多的钱,它一直能滚动,一直能创造新的效果,这叫投资。

“回向”其实是这么个意思。

那么“回向”是干嘛呢?“回向”就是把我现在通过学习、通过成长,或者通过干什么,它产生的能量,让这个能量再次滚动,让这个能量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而且给它一个指定的方向,朝这个方向变大,叫“回向”。




03
如果还是不太懂的话呢,我们用佛家的一段《回向偈》,来讲一下什么叫“回向”。


前面讲,偈子就像诗歌,在佛家这个仪式里面,《回向偈》有好多种。各种各样的回向嘛,各种各样的愿望嘛,所以回向有好多种。我现在要讲的这段,是很常见的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

我们来看一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我们把这一段讲一下,讲一下你就明白“回向”是怎么回事了。
 
第一句,说“愿以此功德。”说我呀,希望用我现在创造的这一份功德——“功德”这个词,就说来就话长了。

因为你看学传统文化的人,经常会互相吹捧,用这个词不知道准确不准确,一见某人做什么事情,马上马屁就拍过去了:哇,你了不起啊!你功德无量啊!被拍马屁的这个人觉得洋洋得意:哪里啊,没有啦,没有啦。心里边还觉得是美滋滋的。

但是我跟你讲,你的功德恐怕未必无量,恐怕很有限,甚至可能没有功德。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这么讲可能、万一,不小心伤着谁的话,纯属故意——开个玩笑,意思让你重视一下。


在南北朝时候,有一个皇帝——梁武帝。达摩祖师刚刚来到东土的时候,他就去拜见梁武帝。梁武帝就问他,说“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啊?”梁武帝这个人好这口。“布施设斋,造寺度僧,有何功德?”他为什么这么讲?

咱不是学过这么一个古诗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就是南朝时期,梁武帝满世界盖庙。盖了多少庙?盖了多得不得了。梁武帝这么一人。

而且这人动不动自己出家去了。说早上起来,文武百官上早朝,一进去——哎哟,皇上哪去了?一打听,皇上昨天晚上出家了。哇,天呐!这一堆文武百官奔到庙里边。
皇上,您老人家怎么给出家了呢?
“阿弥陀佛!贫僧已经剃发了,大家不要再叫我皇上了。
皇上,国不可一日无主啊!
哎哟,那怎么办呢?你说我都已经出家了。要不,诸位爱卿凑点钱把我赎出去算了。
没办法,大家凑分子把他弄出去了。弄出去过几天又出家了,没办法再凑钱吧。“如此者三。”像这样的,三、四回,搞这种事情。

然后他到处盖庙,光有庙不行啊,还得有和尚呀。要是光有庙,那就叫房子,里面有文化、有人,那才叫“庙”呀。这没和尚怎么办?就问被抓起来的犯人:你是想出家呢?还是想坐牢呢?”犯人说:那我出家吧。”这下就进庙里了。所以“造寺度僧”,度了很多僧人。

梁武帝是这样一个人。那么达摩祖师见到梁武帝,梁武帝就问他:“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布施,捐钱;设斋,请和尚吃饭,叫供养僧人。这一生干这么多事,“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怎么回答?“实无功德。”没有。“不好意思,皇上,半毛钱功德都没有。”梁武帝很不爽,脸“咵嗒”就掉下来了。

我的问题来了,今天的你(一千多年后的你),你现在做的那些所谓的功德,能大过梁武帝去吗?能大过一千年前的梁武帝去吗?不能吧。梁武帝都一毛钱的功德没有,你有啊?你比他长得好看?这个话是什么意思?我们得知道什么叫功德。



04
先来看一段《六祖坛经》中的讲解。

第三品: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

《六祖坛经》的缘起是怎么回事呢?缘起是韶州刺史(市长),韶州市市长韦璩,请师出山,到城中宝灵寺讲堂,做一个大讲座。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道德大讲堂。
 
有一天,韦市长为六祖大师做了一个大会斋。什么叫大会斋?大型宴会。

斋讫”,吃完饭了。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市长请六祖大师走上主席台。坐上主席台叫“请师升座”,升座是一套佛教仪式,不是我们随便走上去坐,是在庄严的仪式当中坐在主席台上。
 
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因为第一品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拜过了,所以叫“再拜”。说他和领导、干部、参会群众等人,一起对老师行礼。庄严的行了个礼。
 
弟子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老师您讲的这个真好!这个东西不是“思议”——不是合计出来的,不是逻辑出来的。它不是“思议”。
 
今有少疑,愿大慈悲解说我现在还是有点困惑,希望大师您发大慈悲心,专门给我做个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有问题,有疑惑,说就行了,我告你。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这句话提前下个套。说和尚——“和尚”的意思是尊称,就像我们讲教授,老教授。老和尚是尊称,不像今天光头就叫“和尚”,这是蔑称。古时候“和尚”是尊称。

“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大师啊,您讲的这个法跟当年达摩大师讲的那个法,是一回事吗?
 

师曰:是。达摩大师是禅宗初祖,六祖是禅宗六祖,第六代掌门人,当然是一个嘛。
 

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说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

他说,我就想不通,人家建了那么多庙,度了那么多和尚,捐了那么多钱,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是没有功德呢?所以和尚您给我讲一讲。
 

师曰实无功德确实没有功德,真的没有功德。“实无功德”。
 
先圣之言你不要对当年达摩祖师讲的话有怀疑。
 
帝心邪,不知正法这一句很重要。

武帝心邪。”什么叫“心邪”?说我出去坑蒙拐骗偷、烧杀抢掠、杀人放火,你以为这叫“心邪”吗?不是。什么叫“心邪”?你不在正法上,就叫“心邪”,你不明正法就叫“心邪”。

什么叫正法?觉悟的法,真相的法。这本经里五祖说:“识本心,学法无益本心就叫正法,不识本心就叫邪法。
 
所以他这讲,说“武帝心邪”,武帝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不知正法”,他不在觉悟当中,他不在真相当中。

造寺度僧,设斋,名为求福。什么叫“名为求福”?就是他在物质这个维度里面做的,他不是在真相这个维度里面做。

事是一样样的事,但是你的维度,决定了你的功德;或者说决定了你的成绩。所以他说“名为求福”,这是在物质行动这个维度里面做的。
 
不可将变为功德什么意思?物质这个维度里的东西,你没办法把它提升到功德这个维度,真相这个维度。



05
那么功德在哪里?功德在法身中福。

什么叫“修福”?行动啊。就是你做的那一套行动,念经、放生,什么的,那个叫行动。功德不在行动当中,功德在哪里?“功德在法身中”。

什么叫法身?其实佛门里面有一个讲法,叫“三身”。“三身”是什么呢?报身、化身、法身。


什么叫“报身”呢?“报身”就是你没办法,你被迫接受的这个身。
长成这样这是你的报应,我举个例子,你看每天早上美女们对着镜子护肤。你不就是想让自己好看点嘛!但是不好意思,你只能长这样。报身嘛,报应你就长这样了,你也特想让自己身体更好点,身体更健康,不好意思,报应你只能这样。被迫接受,这叫报身,报应来的身体。

 
“化身”是什么意思?“化身”就是根据你应用的场合不一样,你使用的身份不一样。
我们前面讲过,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自在菩萨、准提菩萨……他的身份不一样。他要应用地方不一样,所以他就换一个身份嘛。我再举个例子,今天你坐在这儿叫学习者,你回到学校,你就是个教育者。身份不一样,这个就是化身。
 
什么叫“法身”?“法身”就是那个真正的我。这么一讲,是不是就明白了?我们头一天就讲,“真正的我”那个“我”是谁?“我”是那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那个东西——“觉”!那个就是法身。真正的那个东西。
 
好,你有没有发现这儿讲,功德在哪里?“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什么意思?你觉悟了才有功德,没有觉悟哪有功德,只有福德。



06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

见性”是干嘛?“见性”就是你知道那个本质了。“性”就是本体,本质。你终于知道本体是怎么回事,它本来的性质是怎么回事,“见性是功”见性你就知道。

“平等是德。”什么叫“平等”?我们前面讲“德”是干嘛?“德”就是按照“道”的样子去做,“德”是有形有相的那一部分东西。为什么说“平等是德”?怎么就平等了?我告诉你,你知道一切都是“觉”变现的。

就像你看电视,电视里边一会演了个皇帝,一会又演了个的乞丐,你是不是觉得乞丐跟皇帝不一样?但是对于电视来讲,那些都叫图像。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平等?而且,电视知道你们都是从“觉”,从电视里面呈现出来的,不但是平等,还是一体呢。

“众生一体”这话你听过吗?“众生一体”,好多人都把它学成个信念了——我爱他,我跟他就是一体;那他踹你的时候,你就不跟他一体了?但是你知道,就这个东西,它都是一回事,性质全是一样的。

咱们以前也讲过:金庸写一本小说叫《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里有个郭靖,还有个“西毒”欧阳锋,“西毒”欧阳锋跟郭靖打了一场,金庸知道他俩是一体,但是郭靖和欧阳锋不知道他俩是一体,还以为各自是对立的。能懂我这意思吗?

那么对于郭靖来讲,怎么就叫活出来?是郭靖练会九阴白骨爪、练会降龙十八掌、练会武穆遗书,他就能活出来吗?我告诉你,不能!是郭靖知道——我是金庸。就活出来了!知道原来我是金庸啊,就创造一切。就这么简单的事情。

所以这儿讲,“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我知道我是金庸,这叫“见性”;“平等”就是知道我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觉”创造的。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念念无滞”,就是每个念你都是清楚的,中间没有阻碍,一念一念都是清晰的,而且“常见本性”——就是你一直地观照着本体,一直站在本体的立场上观照着现实,一直是这个样子。你知道一切现实的真实妙用。

什么叫“真实妙用”?你作为已经知道自己是金庸的郭靖,这么讲叫“见性”,你作为知道自己是金庸的郭靖,你看着黄药师打出来一套什么桃花拳,你看着欧阳锋练出了蛤蟆功,你看着他们各自发挥的作用,该干啥干啥,叫“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就是你在真相里头,这个才叫功德。


内心功,外行于礼是德

“内心谦下”,就是我很富足,我怎么的也能接受。“内心谦下”,这个是功。

“外行于礼”,你里面富足了外面自然而然就生恭敬;你里面匮乏,外面自然而然就生傲慢,你不得不表现出傲慢。


建立万法之功,心体离。”

你知道一切都是在“自性”上,建立起来的,在本体上建立起的,都是由“觉”创造的,这个是功。

“心体离念是德”,你知道我不用判断。“离念”就是不用判断。你在判断里,你就上当了,你不用判断、不用分别。

 
不离自性是功。时时刻刻守着本体是功。
应用无染是德。你在运用自己生命的时候,你没有“染”。什么叫“染”?“染”就是给它定义、给它执着、给它各种有限,框它,限制它。你没有。
 

若觅功德法身,但此作是真功德

什么叫“此作”?上面讲什么来着?上面讲的不就是让我时时刻刻守着本心,该干嘛干嘛,一切如实地行动着嘛。对吧?

但依此作是真功德前提是你了悟自性,你是清晰的。
 

若修功德之人轻,常行普敬。

如果你是个真修功德的人,你是一直在检查自己有没有傲慢心。“轻”,轻蔑别人的心、轻视别人的心。你有没有那个傲慢?傲慢什么意思?傲慢就是我感觉不好嘛。

我一直在观照着,我有没有一个想要掩饰的东西,想要讨好的东西,有没有那个东西。这讲“常行普敬”,我在行动上显示出来的是,永远的恭敬。
 

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

如果你经常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说这个,说那个。如果是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你的“小我”没有断掉,你一直站在“小我”的立场上。

无功”,你只要有“小我”就没有功德了。
 

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你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所以你也没有德了。
 
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为什么?因为你的“小我”太大了,你被“小我”充斥了,所以你“常轻一切故”——你常常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就这么个情况。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

“念念无间”就是一念一念,你都守着真相,中间没有空档。一念一念,我一直知道我在真相里,“念念无间是功”。

什么叫“心行平直”?就是你是什么感觉,就照着什么感觉来。不用掩饰,不自欺,不用骗自己——“我没生气!”不用这样的。

 
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你向里边修就是功,反映在行动上就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

功德在哪里呀?功德是你“自性内见”——就是你见真相,我们讲明心见性。你知道这个东西了,这叫功德。

“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不是你捐了钱了、放了生了、念了经了,你干了嘛,不是你的行动带来的,是你对真相的了悟带来的。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因此你就知道,福德和功德是有区别的。什么叫区别?它俩不是一个维度的。

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这是因为梁武帝他不识真理,他不明白真相,不是我的祖师说错啦。
 

这下知道什么是功德了吗?所以你只有见自性,你只有明心见性,活明白,你才有功德。

说“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那么这儿讲“愿以此功德”,这个地方是讲我对真相的了悟。



欢迎留言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