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科举的庠生、贡生、监生、廪生、增生、附生、例生、童生各有什么不同?

 小熊家228 2021-02-10

假设一名学子叫A,我用A的晋级之路给您说说这些“生”的区别。

A三岁识千字,五岁读百家,二十岁时学问已经闻名乡里,可没参加县学的考试,他的学问不被认可,只能被当做小学生看待,也就是所谓的“童生”,后来他参加了县学考试,发挥出色,取得了入学资格,解锁了“秀才”成就,因为古代学校又叫做庠,A也同时被授予了“庠生”的称号。

A有个邻居叫B,B虽然学习不好,可家里有钱啊,恰巧当时是清朝康熙年间,为了筹措军饷,朝廷允许富家子弟花钱购买县学的入学资格,这样学习不好的B,和辛苦考试的A一样,也成了县学的学生。对B这种花钱上学的行为,A是极其鄙视的,私下里A都管B叫“例生”

和今天一样,进入了县学后,学校为了鼓励A努力学习,就要适当的给他发奖学金和生活补助。因为是新生,A拿的是最末一等的教学金,所以在学习好的前辈看来,A只是一名“附生“,A家里穷啊,为了多拿奖学金,A就努力学习,他先是考上了省级奖学金成了“增生“,之后又不负众望的考取了国家奖学金,终于获得“廪生”的称号。这时不学无术的B仍然在县学里混日子,时不时还说些风凉话,嘲笑A是为了奖学金才拼命读书的。

靠着“廪生”发放的钱粮,A安心读了好几年书,学问大大长进,县学和府学的师资力量已经教不了他了,于是在校长的推荐下,A成了贡献给国家的人才,打包行李,来到了京师,进入了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贡生”,因为是在国子监学习,A和同学们又被称为“监生”。

能进入国子监读A是十分得意的,除了他能获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外,最主要的是他终于看不见讨厌的有钱子弟B了,然而就在A开学的那一天,他发现,B竟然也到了国子监,B笑呵呵的跟他说,家里又花钱给他买了监生的名额,他现在是“例监”了。

辞典解释:

童生:凡是学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还未考取秀才之前统称为童生(也就是说,要成为秀才首先是成为童生)。

庠生:指通过院试考的童生,又称生员,俗称秀才。包括县学考取的 “邑庠生”,和在府学考取的 “郡庠生”。因为学校叫庠,顾叫庠生。注意,“庠”这个字读“xiang”,音同“祥”,而不读“痒”;前面看到的把庠生误做人名的对话同样误读为“痒生”了。

秀才:不同朝代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明朝的秀才就是考上县学或府学的童生,即庠生。所以秀才也是庠生的别称。然而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较严格,考生通过县试,府试以后,还要通过院试。才能叫秀才。院试则必须由钦派的学政主持。院试第一名,叫案首。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包括可以站着和县知说话、免于差傜、不予上刑等。但是,必须每年参加考试,考试不及者,可能将受到申斥、警告甚至除名。

秀才又分三等:廪生、增生和附生

廪生是指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其中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就像现在小公务员了),即廪膳生员,其中廪生有名额限定。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增生是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仅次于廪生者。政府不给廪食(小编突然想到现今公务员体系编制外的临时工)。这部分主要由于读书人较多,要求进学的较多,而廪生名额有限,因此又扩广了一定名额的生员(就现在的扩招生),该部分生员为了区别于廪生,顾叫增广生员,即增生。

附生由于后来读书人一增再增,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即附生。由于廪生和增生都有固定的名额,而附生没有数额的限制,所以后来凡是初入儒学的生员,统统称为附生。再从附生中经过考试补充廪生与增生。

贡生是指经过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吼吼,北大清华保送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也就是说国子监也有花钱买的)。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又分为:岁贡,恩公,优贡,拔贡,例贡

岁贡: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得选拔廩生一、二人,保送到京师(又见北大清华保送生),入国子监肄业,称之为「岁贡」。

恩贡: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优贡: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道,谓之「优贡」。

拔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有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给以任用。

副贡生: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例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复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任用。

举人:经过乡试(省考),被考取的秀才。乡试每三年举办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因时逢秋季,故称「秋闱」。各省秀才集中在省会的贡院中考试,但不是所有的秀才都有资格应试,必须在各州、县学政举办的科考中名列第一、二、三等者才有资格参加。

乡试中试的举人,第一名成解元,第二名叫亚元,第三名至第五名称经魁,第六名叫亚魁,第七名以下,均称文魁。

贡士:通过会试考取的举人,叫贡士。

会试照例在乡试举行过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由礼部主持,通称「春闱」。有了贡士资格,才能参加最后一关考试殿试。

进士:通过殿试考取的贡士,叫进士。殿试等级分一甲,二甲,三甲。所用参加殿试的贡士都可以列名。

一甲第一名称狀元,赐进士及第。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均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第一名叫传胪,三甲进士同进士出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