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内家拳,须心怀笃诚之力,身发立体之力

 tjboyue 2021-02-11

《断手谦悟》004。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之允升园。

关于意拳(大成拳)断手,我已连续写了三篇拳悟。执笔的过程,也是我自己研悟的过程,每每有所收获,内心甚是喜悦。

我的观点,“矛盾老人”王芗斋先生《断手述要》所言的诸多观点,不仅适合意拳,也适合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各派内家拳。

谦悟三,我和朋友们聊了聊意拳断手的“三角弦应”。本文作为谦悟四,按顺序应谈断手的“劲力均整”这个必要条件。但在撰写的过程中,我感觉,若先明白王芗斋先生的一段拳论,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劲力均整”。

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说:学习大成拳,不尽在年限之长短,与功夫之深浅和体质之强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要在于有无真实笃诚之力,如有此种笃诚之力,又能运用立体发力之方法,则于拳道就不难升堂入室,然于学者,平日亦须用此发力方法将本能活力加以训练,否则,亦不成功夫。此即“后天返先天”之谓也。

有拳友可能会问,此段拳论乃属意拳,与太极拳有何关系?

我认为,学习太极拳,不应把现在的套路太极拳视为古太极拳。不管哪门哪派,只要符合太极之理的拳法,都可纳入太极拳范畴,并为我所用。

关于王芗斋先生的此段拳论,我有三点体悟与拳友分享。

01

学习意拳,对于拳者来说,学拳时间的长短、个人功夫的深浅、拳者体质的强弱、行拳动作的快慢、行拳技法的多少,都不是问题。

为何?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后天练出来的。意拳练得是先天,得把这些后天的东西练没了,也就是王芗斋先生说的“后天返先天”。

因此,学习大成拳,不能刻意追求后天的东西,更不能被后天的东西所束缚,需要体悟的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智慧。

学习内家拳,须心怀笃诚之力,身发立体之力

02

学习意拳,得须两种力。

一种是笃诚之力。

简单地说,笃诚之力,就是心意的力量,之于拳者的内修非常重要。拳者惟有心意笃诚,才能练出真功夫,才能练出真意志。

道家讲的“致虚极、守静笃”,即是此意。没有笃诚之力,人拳合一的境界是难以达到的。

对于任何内家拳来说,这种笃诚之力的练法很难说清楚,须拳者慢慢自悟、心悟。

一种是立体之力。

先说明一点,在我的文章里,我不是很想区分何谓劲、何谓力。因为,实在没有必要。

为何?

只要拳者走出走双螺旋拳架,一则发力就会形成立体之力;二则人体周身就会一气周流,这实际上就是内劲的中级阶段。

之于“无极生太极”的至高境界,百年能有一人即是太极拳的奇迹,我不奢望自己能练成,但希望自己能遇见。

关于立体之力,我以前的很多文章都已谈过,本文不再赘述。

03

我的行拳体悟,立体之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静态的六合之力。倘若上下、左右、前后都是对拉的矛盾力,人怎么能运动呢?

以手带身为例。实战中的六合之力,不仅仅是六个方位的矛盾力,而是立体的双螺旋力,自己发劲走缠丝法,借力打力走背丝扣,简单地说是阴重心打人。此时,身形几乎不动,一拳照样可以打出超于体重几倍的劲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