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从古代流传至今的糕点有何过人之处?如何制作呢?

 4050szl 2021-02-16

一、金糕

金糕始于清代,原叫山楂糕,是北京传统风味食品。当年慈禧太后爱吃这一口,专门派人出宫买山楂糕,不仅对这爽滑细腻、酸甜可口的滋味赞赏有加,更是爱极了这为皇家所专用的金色,于是金口一开、御赐亲封其名为“金糕”。

原料:

红果500克,白糖350克,桂花酱5克,白矾7.5克。

制作过程:

1.用清水将红果洗净,放入铜锅中,注入清水,上火煮10分钟后,捞出红果擦过细罗,去掉皮和籽,和桂花酱一起放入盆中备用。

2.将150克清水注入铜锅中,加入白糖,上火烧开,熬15分钟即可。同时将白矾放入另一铜锅中,注入50克清水,上火烧开至白矾溶化。

3.将熬好的糖水倒入盛有红果的盆中,趁热急速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再倒入化开的白矾水,再搅拌均匀。然后倒入一个7分高的长方形铁模中摊平,盖上一张薄油纸。晾凉后切成5分见方的块,码在盘中即可。

二、枣泥山药糕

枣泥山药糕是《红楼梦》中一美食,为秦可卿病中所服之滋补品。枣泥山药糕易于消化,味道清甜,而红枣可以补气血,山药可以健脾胃,对可卿这些病中之人,是不错的补养小食。

原料:

新鲜山药650克、无核红枣100克、枸杞1汤匙、冰糖4汤匙、糯米粉3汤匙

制作过程:

1、洗净无核红枣和枸杞,分别用清水先浸泡一晚;山药去皮切成薄片,浸泡在清水中待用。

2、烧开半锅水,放入山药片,洒上1汤匙白糖拌匀,以大火隔水清蒸25分钟,取出摊凉。

3、红枣切成细丝,放进锅内洒上3汤匙白糖拌匀,大火隔水清蒸15分钟,取出摊凉。

4、将摊凉的山药压制成泥,加入3汤匙糯米粉,用手不断揉搓压制成山药面团,让其静置15分钟。

5、蒸好的红枣用勺子捣烂,放入榨汁机中搅打成枣泥,取出待用。

6、取鸡蛋大小的山药面团,压成饼状,夹入适量枣泥作馅,用手将其搓成丸状,一一置入碟中。

7、烧开锅内的水,放入做好枣泥山药糕,大火隔水清蒸10分钟,取出放入枸杞作点缀,便可食用。

三、太师饼

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京式糕点八大件中就有太师饼。其馅有枣泥、豆沙或白糖等等。

原料:(制50块)

精面粉2.5千克,火腿丁300克,豆沙、白糖、鲜猪肉各500克, 精盐、葱花各30克,酱油20克,熟猪油1.6千克

制作过程

1、揉面:先用面粉(l千克)与猪油(500克)和成酥面;再用面粉(1.5千克)、猪油(200克)、冷水(450毫升),分3次掺入揉成面皮。

2、白糖入碗,加入火腿丁、猪油(100克),拌成糖腿馅。鲜肉煮熟切成小丁,加入盐、酱油、葱花拌成肉馅。

3、成型:先将揉好的面皮摊平,把酥面放当中包起来褂平、卷起用刀切成 50个小团,把每个小团用手按平,包上芯子(甜的包糖腿、洗沙、咸的包肉馅),再接平成饼状。

4、锅上火,放入猪油(800克),待油温达三成热时,将饼下入油锅中炸至皮酥、心透,捞出控油即成。

四、栗子糕

北京小吃。以栗子泥夹金糕片和澄沙馅而成。糕分5层,上中下为黄色栗子泥,吕间夹红、褐两色的金糕、澄沙。色泽艳丽,质地松软细腻,香甜适口。

原料:(制120块)

板栗1千克、金糕310克、澄沙馅450克、青梅5克、白糖300克、瓜子仁2.5克

制作:

1、将栗子洗净,用刀在皮上划一小口,放凉水锅里,水要漫过栗子,用旺火煮20分钟捞出,剥去皮,再上笼蒸1小时左右。当栗子肉软烂后,捣碎过罗,揉匀即成栗子泥,如泥干散,可适当加水和白糖。

2、将金糕(300克)切成四块长13厘米、宽10厘米的大片,余下的切小菱形片。青梅切成细丝;瓜子仁洗净;白糖加凉水300克熬成黏亮的糖汁。

3、案板上铺一块湿布,取200克栗子泥分成等量的三份。先将其中一份摊在湿布上,用小刀抹成13厘米长、10厘米宽的长方形片,上面放一大片金糕,再取一份栗子泥抹成同样大的片,取四分之一的澄沙馅摊在第二层栗子泥上抹平,上面再覆盖一层栗子泥片。照此法共做4块。最后用青梅、瓜子仁及切成菱形的金糕片在糕面上饰成各种图案花纹,即成栗子糕。

4、食用时,将栗子糕切成小方块,摆在盘内,浇上糖汁即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