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4、桂枝甘草汤证 表虚证 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丹波氏云:悸,《说文》云,“心动也”,今云心下悸,脐下悸。《活人书》云,“悸气者,动气也”,乃知悸假为动气之总称。《活人指掌》云:悸即怔忡之別名。未允(以上丹波氏)。 惟忠云:按之则少安,故欲得按也。 渊雷案: 表证为气血上冲,发表剂则借其冲势以取效,故发表过度,则冲势亦剧。气血上冲之唯一方法,为扩张上行动脉,收缩下行动脉。下行动脉收缩不已,心室输来之血,不能柔和容纳,而与脉管壁撞击,则见动悸。故此证之心下悸,发于下行大动脉,由于过度发表,冲势一往不返所致。所以不作衄者,以再三汗出,浅层动脉不甚紧张故也。桂枝虽是表药,用大量,则反不见汗出,特见平冲逆之效,故独任之。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证治大还》云:桂枝汤,治生产不快,或死腹中,桂枝一握,甘草三钱,水煎服。 《方极》云:桂枝甘草汤,治上冲急迫者。 渊雷案: 用桂诸方,仲景书皆作桂枝,《千金》、《外台》,则或作桂,或作桂心,或作桂枝。细核之,殊无义例。知古人于肉桂、桂枝,固通用也。今则温补降纳之剂例用肉桂。若本方,及下文之苓桂甘枣、苓桂术甘诸方,皆宜用肉桂者。 又:此证似可用芍药以弛下行大动脉之挛缩。所以不用者,以发汗己多,血浆被泄而血压已降,若更弛张血管,恐血压从此低落,而心脏愈益大张大缩以为救济,则动悸将益甚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