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卒中,请走开:房颤治疗的重中之重,是抗血栓

 nygf 2021-02-17

房颤,尤其是慢性房颤,有人不会觉得很难受,但是心电图一拉,房颤波代替了基线,疙疙瘩瘩的,显得有点慌张。

单纯的房颤并不致命,但房颤却是个水性杨花的主,最爱招惹那个遭人痛恨的“街溜子”:脑卒中。没错,房颤与血栓的私下串通,使得多少人的余生在床上度过,再也站不起来。

心脏出现房颤,为什么会和血栓狼狈为奸

脑卒中,是房颤常见的,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没有抗凝治疗,一名慢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大约是是5%。这个概率算不算大?自己掂量着看吧,至于脑卒中的危害,这里就不展开了。

预防卒中、控制心室率、控制心脏节律是房颤治疗的三大重点。其中,预防血栓的形成,是重中之重。

这里冒出来一个问题:房颤,由于心房里的“通讯电缆”发生了短路而引起,是发生在心脏上的疾病,和脑卒中是怎样扯上关系的呢?房颤是如何召唤出脑子里的那块血栓的呢?

血流好比河流,怕洪水溃坝,也怕河道淤积。例如,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改道,这和下游水流缓慢有密切相关。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垫高,为防水患,人们会加固堤坝,河床继续抬高,直至把黄河搞成了“悬河”,赶上个水大的年份,黄河就会冲垮堤坝,泛滥开来。可见,河流水流速度的下降,很容易形成泥沙淤积。

在心脏上,长了一个耳朵一样的结构,叫做“左心耳”。血液在血管、心脏里正常流动时,啥事也没有,这个左心耳里也流淌有血液。房颤发作时,血液流进左心耳,由于心房只是在颤动而非规律性的搏动,泵血的力气小,使得左心耳中的血液失去了流动的动力,淤积下来。

左心耳内的血液动力出现改变,此状态下,血液里的血小板及凝血系统更容易被激活,启动凝血进程,继而形成凝血块。因此,左心耳是房颤患者最易发生血栓的部位。血栓形成之后,常常会以附壁血栓的形式,挂在心脏内壁上。千万不要脱落啊亲,掉下来就意味着会有一条倒霉的血管,被堵上。

脑血栓阴影挥之不去,要不要用上抗凝药?

房颤,不等于脑卒中,但脑卒中的风险会由于房颤而大大增加也是事实。同样都是房颤,哪些人出现脑卒中的风险更大呢?或者说,是不是所有的房颤患者,都应该采取措施,吃点啥药,来应对这种风险?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与人之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临床上,医生会依照 “CHA2DS2‑VASc积分”来进行评估,房颤患者出现脑卒中危险度有多大。

这个积分的名字看上去很不亲民,内容却并不复杂,如下:

脑卒中,请走开:房颤治疗的重中之重,是抗血栓

图片来源:.心房颤动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平日里人们都爱考个高分啥的,但是在这张表格里,高分可不是什么好事。

积分越高,出现脑卒中的可能性越大。几乎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对抗血栓栓塞风险,除非得分为0。如果一名男性患者的积分为2分或更高、女性患者的积分为3分或更高,那么使用抗凝药物,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

举例来说,某大爷,70岁,有高血压病,其他一切都挺好,积分为2分,抗凝药物,安排上!

某大娘,66岁,除了房颤啥病也没有,积分2分,此时就应该看一看有没有出血风险。如果没有禁忌证,建议使用抗凝药物。

某大姐,49岁,平素体健,体检发现房颤。恭喜这位大姐,得了0分,暂不需要进行抗拴治疗。

把血栓一脚踢开!口服抗凝药的使用,贵在坚持

抗拴治疗的药物在最近几年内,发展迅速。

最初是只有华法林可用,几乎没得选,天下独此一家绝无分店。合理使用华法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三分之二的脑卒中风险。

现在除了华法林,还有更新的药物可供挑选,即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又被称为NOAC类抗凝药)。旗下分为两大类: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例如:达比加群酯;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例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等。

口服抗凝药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房颤患者出现脑血栓的风险。但是想要把血栓彻底踢开,还需要注意坚持两点:

第一点,要坚持服用。如果只是想起来吃几天,想不起来就不吃,脑血栓的风险仍旧会是居高不下。

第二点,要坚持监测指标。服用华法林,要坚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是因为华法林这个药物用起来有些矫情,吃少了没有用,吃多了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必须使用INR来监测华法林是否用到了位。

服用利伐沙班等NOAC类抗凝药时,应当坚持监测肾功能的情况,定期复查肌酐清除率,肾功能正常的话每年测定 1次即可。

坚持住了这两点,房颤最大的“雷”:脑血栓,基本上就排除得差不多了。

口服抗凝药,为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立下了汗马功劳。说起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的发现、发展的过程,也是颇为奇妙,同样值得追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