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与“多维和谐互动式教学”

 木香草堂 2021-02-19

李宏青、于慧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建构多层次的多维和谐互动式教育之路之上。关于和谐互动教学,笔者主要从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课内、课外的和谐互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一)课堂教学追求师生、生生和谐互动

课堂教学追求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坚持主动性教学,必须狠抓"新""实""活"三字。

"新"是赋予新的目标,赋予教育培养创新教育的内涵。如:地理课堂教学不再把说明结论作为重点,而是调动学生多思、多想、多议的积极性,并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上下功夫。

"活"是教师教的活,学生学的活。如:中学阶段的地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这一现象一直困绕着教师和学生。究其根源,就是在地理教学中过分强调一个"背"字。学生上课背,下课背,搞的学生苦不堪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如:自制小地球仪,剪拼中国政区图,知识竞赛等方式,课堂教学十分活跃,学生学的有趣,结果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校推出了自学、共学、导学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作了如下创新:

1、在教学的程序上主张"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这样的教学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自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从而把学生自学活动置于一种突出的位置。实现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移,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自主学习,而不必"齐步走",但同时又将个别指导与班级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折衷的形式。

(二)班级管理追求师生、生生和谐互动

班级管理追求师生、生生和谐互动首先须遵循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平等互助、激励评价的原则。

1、主体参于原则。

学生由被动参与班级工作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索、创造的过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参与班级工作中来,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分层指导原则。

保证全体学生真正深入参与。优秀生起到班级骨干带头作用,中等生、落后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导,使他们充分认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使他们懂得为班级工作服务,从中也提高自身的素质。

3、平等互助原则。

全体学生不论分工如何,在班级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4、激励评价原则。

坚持激励表扬高于期望值的原则,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强化其荣誉感。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青少年思维活跃,富于幻想,乐于参与,并有自己的追求和对他人的评价能力,只有学生的独立人格确立起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才有可能,过去的师道尊严,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民主,学生接受的常常是训斥惩罚;教师的教育手段也常常是管、卡、压。这种教育不仅是违背人性原则,也压抑了学生的灵气和活力。因此建造一个民主合作的班级管理情境,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和谐互动是造就一带新人的需要。

通过笔者班级管理的实践证明和谐互动式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二、课内、课外的和谐互动

坚持课内课外的和谐互动,开展学科活动,参加科技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据我校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洁化校园,开设"文化橱窗""科技博览""学习园地""读报栏"等栏目,创造了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深化学科学习,提供了资料。

2、开设技术讲座、科技博览、科技幻灯、电影、录象、生产参观等群众性活动;数、理、化、生、地等学科小组活动;针对个别有专长的学生,单独进行劳动技术教育,因材施教,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个模型的设计、教具的制作和制作标本等个别活动。

3、学校成立了"学海文学社""英语沙龙""小记者团""科技制作小组""地震检测小组""摄影小组"等课外活动小组。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某项活动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充分施展他们的聪明才智,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互动

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不仅仅是学校的"专利",而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和谐互动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统一,互相促进,它们形成的互动力就大,效果就好;反之教育影响就被削弱,甚至抵消。为了教育好下一代,不仅要搞好学校教育,还要搞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好三者的关系,形成并增强教育互动力,以取得教育的增体效应。

一般来说,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大体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基本方面,据了解,城市中小学生目前平均每天在校外活动6小时,其中在社会上每天活动3~4小时,其余在家庭。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失控,都会导致整个教育在空间和时间上出现断裂和空白。同时三者在方向上必须保持一致,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在学校中所受的思想教育,在校外常常会被家长的几句"人生真谛"或朋友的几句"肺腑之言"冲的一干二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如果在基本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一致,那么它们的作用不仅会互相抵消,还会给学生造成很大混乱,来自全国各地的专门性研究都指出,一些反动、荒诞、淫秽的电影、录象、书刊、画片、照片、歌曲、"手抄本"特别是随着因特网得遍及,"黄色网站"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大,据统计,在学前的青少年犯罪中有2/3以上的人读过"淫秽"的"手抄本"或多次进入过"黄色网站"。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对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方向问题给予极大关注。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联系,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是还应当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的限制,我国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如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进行切实有效的领导、协调关系、统一步调;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不能很好的配合;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重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机构数量少,活动内容和方式不能适应年轻一代需求等。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和分歧,搞好三者的联系和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