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铁锹引发的变革​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2-19

一把铁锹引发的变革

作者:李广生

最近这三百年,每到世纪的拐角处,世界就像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得异常的不安分,既充满活力,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过渡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便是法国大革命爆发,整个世界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如狄更斯所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过渡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在欧美多地同时发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世界飞速发展但跑的跌跌撞撞,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过渡时期,也就是现在,人类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前所未有成就,有人称世界正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之中,世界格局再次发生深刻变革,但全球性金融危机猝然而至,紧跟着一场瘟疫席卷而来……

在世纪的拐角处,在世界躁动之中,教育变革悄然发生。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把教育带上科学之路。二十世纪初,美国出现进步教育运动,杜威的主张是重要思想源泉。二十一世纪初,各个国家又把目光聚焦于学习,教育学家、课程专家邀请心理学家、脑科学专家等共同开展针对学习的研究,试图解开这个关于人类自身的终极谜团,并对二十一世纪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进行富有开创性的探索。

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教育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一往无前,这项最古老的事业总是那么迷恋传统,甚至依赖传统。去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已经成为教育的律条,虽然每个教育者都清楚自己工作的核心是面对未来。

这里要讲一个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故事。一个叫弗雷德里克.温斯特.泰勒的美国人,当年他在一家钢厂做基层管理工作。那时,工人到工厂劳动都带着自己的工具。上午铲煤,下午铲铁,用同一把铁锹,且每个人的铁锹各不相同。如何才能提高生产率呢?泰勒盯上了工人手里的铁锹,设计了一个实验。经过观察和测量,他确定工人每一锹的平均负荷为21磅最为合适,太重了浪费体力,太轻了浪费时间。于是他设计了两种铁锹,大的用来铲煤,小的用来铲铁,每一铲都是21磅。于是工人就不用自己带工具了,依据工作的不用到库房领相应的铁锹。同时他还设计了一种有两种标号的卡片,一张说明工人在工具房所领到的工具和该在什么地方干活,另一张说明他前一天的工作情况,上面记载着干活的收入。工人取得白色纸卡片时,说明工作良好,取得黄色纸卡片时就意味着要加油了,否则的话就要被调离。将不同的工具分给不同的工人,就要进行事先的计划,要有人对这项工作专门负责,需要增加管理人员,但是尽管这样,工厂也是受益很大的,据说这一项变革可为工厂每年节约8万美元(百度百科)。

泰勒还做了另外两个实验,一个是搬运实验,一个是金属切削实验。这些实验带给他极大灵感,他意识到可以把实验结果应用到管理中,通过对工具的标准化、工艺的标准化和劳动时间的标准化,也就是进行科学的计划管理,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1911年他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他也被人们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一百年后的今天,再看泰勒的实验和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原则、方法,也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一百年前,这一思想可是惊世骇俗的,必然引起巨大争议,他因此而接受各方面的敌意。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他说: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切企业或机构中的工人们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责任,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态度的—次完全的思想革命。同时,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长、厂长、雇主、董事会,在对他们的同事、他们的工人和对所有的日常工作问题责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如今,科学管理的思想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当然不能例外。前面谈到的博比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课程的专著的那个人,便深受泰勒科学管理的影响。他的学生,另一个叫泰勒的美国人,出版了《课程和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人,他提出的理论可以说是课程的科学管理。再后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程序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可以认为是教学的科学管理。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希望用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改造课程和教学,对教学模式的热衷恰恰表现了这一点。

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谈论课程和教学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两个问题,一是目标,一是程序。即便我们在讨论时髦的“深度学习”时也是如此。也许你没有意识到,这正是泰勒在一百年前为我们设下的思维模式。那把被标准化的一次只能铲起21磅的铁锹,至今插在我们的心头。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时间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

还有就是,泰勒首次论述了管理与人性的关系,遗憾的是并未深入。这恰恰是现在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如果明天不忙,我想给大家介绍一种没有目标和模式的课程——后现代主义课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