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阳病与厥阴病的区别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作者: 文永海

今晚看了肖老师分享,又恰好夜班忙完事情,结合最近也在思考厥阴病,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个厥阴病,按病位来说,应该在半表半里,和少阳是位置对应的。

少阳病大家比较好辩,如条文说的口苦,咽干,目眩,还有柴胡四大证,加上其他七大或然证,而脉弦有力,对吧。就是厥阴难辩,看各家学说,有人说是肝胆湿热而脾胃虚寒,有人说是上寒下热,或以下寒为主,有人说是少阳的阴证,就是半表半里阴证。

因为对应少阳的四大证,厥阴病也可以对得上。如少阳有往来寒热,那厥阴有厥复胜来;少阳有心烦喜呕,厥阴有食则吐蛔;少阳的默默不欲饮食,厥阴有饥而不欲食;少阳有胸胁苦满,厥阴有气撞上心,心中疼热。再加上少阳的口苦咽干,厥阴的消渴等等,似乎都是可以大概对应的。

所以有人理解为厥阴是少阳的阴证,就是说程度比少阳重。那么究竟怎样理解才好?以上的说法其实也都对,看出发点的不同,但是应用到实际,大家也都还会有疑惑,还是难以理解,对吧,我一直也一样,就是记完了看完了解释,还是抓不住要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再加上厥阴病在临床上又那么多见,真的是挺多的,谁叫现代人体质都偏虚,动不动就被外邪杀到里层了,不堪一击啊!

今晚肖老师就说了气的方面,我一直比较赞同。上次和大家聊到当归芍药散,我主张肝气的重要性,大家不知道有印象吗。人体的气,之前有肺主气的脏腑理论,这个是不错,没有肺的呼吸,我们还真没气了。但是,人体的气主要还是靠肝来疏泻或疏通。胡老讲课,经常提到胃气,津液,这个是人体的根本啊,佳明提醒我们,要重视“两本”,就是说先天之阳气,肾阳之本,和后天之气,脾胃之本。

那厥阴病的时候,人体出现了怎样的改变,就是他为什么出现这么些不舒服,概括来说就是病机,如果搞不清楚这个,判病用方就会迷糊。厥阴病时,我认为是气先出了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形象点解释吧,一户人家,分前后两宅,前面的我们就叫表吧,后面就叫里吧,主人深居里宅最里面。如果把门户比喻成表,庭院比喻成半表半里,内室比喻成里。那么,外邪侵犯到庭院,是最多抗争的,在厥阴的庭院时,无论是家丁还是卫士,都会奋起抗敌,庭院就会乱成一团,你打我闹,为什么啊,要保护里的主人啊。所以厥阴时,气的疏泄或通畅肯定出了问题,这个是正气与邪气抗争的结果,可以姑且这样理解。

那么气不畅,首先肝气郁闷为先,肝气郁,导致脾胃阳气不达,肖老师说是肝对脾有控制权,这个控制权是不是从肝木克脾土上理解?而临床上肝气郁结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病机的出现,就会导致许多症状发生啊。如厥阴的消渴,这个消渴不是少阳的有热咽干,也不是阳明的热损津伤的大渴,它就是脾胃阳气不能布津液的“少少与之愈”的渴,这个愈不能解释为病愈,应该解释为给一点水他喝就行了,不能给多!给多了就有变成水饮加重了,到时后反克肝气,更加乱了。

还有就是气撞上心,就是气往上冲啊,这个在胡老的讲课经常可以见到的描述的了。气往上冲会出现心悸,心慌,头晕,心悸今晚肖老师提到的,用桂枝甘草汤或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那就有降气的作用在里面啊,桂枝有降气上冲,我记得大家以前都提过。胡老也说这个桂枝甘草汤用在心悸心律失常好使。再者,心中疼热,因为气上冲,导致胸腔这块出现烦闷而热,这里的心中,我认为不特指心脏,应为胸腔,当然也包括心脏,半表半里之位,就是指胸腔与腹腔的区域,这个也是厥阴病的区域,这样理解应该容易,也容易理解心中疼热。

古人说的心中,心下,不一定指心脏,也不一定指心尖,心下他指胃也行,故心下痞,就是说胃痞,现在有些人也说是胃肠功能紊乱,这个不展开说了。脾胃阳气不达,当然会出现饥饿而不想吃东西,甚至有时会想吐,泛酸,如果这个时候用下利的方法,那这个人肯定会拉肚子,就是若下之则利不止。然后再说到厥阴病的代表方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主要舒肝解郁。我们都知道柴胡有清热解表,这个一般用大剂量,如20到30或更大,看个人经验,再者它有升阳举陷作用,这个一般用小剂量,如10以下,那么中等剂量,主要是起到了疏肝解郁的作用,一般在20左右。桂枝在这里既可以温阳,又可以降气往上冲,干姜暖脾胃。

另外,厥阴病会出现手足冰凉,也是脾阳不展,因为脾主四肢,与胡老说的阴阳不接是一脉相承的。值得注意的是,我认为这个肝气郁不是实证的那种郁,而是相对弱的气的不畅。那从这样去理解厥阴病,过来再去看看少阳病的主症和其他或然症,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启发和新的理解,我在这里也是做个引子,期待大家更好的解读和思维的分享,谢谢大家,说得不在理请多多包涵,期望大家和我一样,在佳明的带领下,不断前行,聚则成一团火,散则满天星!

春宏老师:

受同样之邪,为什么有人是少阳病,而有人是厥阴病?半表半里正气虚的程度不同呗。也就是黄煌教授讲的体质学说。

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理解“六经”。对“六经”进行360度无死角扫描。

少阳与厥阴都是半表半里,病位是一个,而不是两个的。由于半表半里部位正气虚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两个症状,表现为咽干是少阳病,表现为消渴是厥阴病,咽干是消渴开始之机;胸胁痞满是少阳病,气上撞心是厥阴病,胸胁痞满是气上撞心之先兆。不欲食是少阳病,饥不欲食是厥阴病,不欲食是饥不能食的根源。喜呕是少阳病,吐蛔是厥阴病,呕是吐的开始。

少阳病正气虚的小,用甘草,大枣就可以了,顶多用人参。而厥阴病正气虚亏的大,要用干姜附子。危重时动用火中精硫磺,我用过一次。

刚才我只聊了一个字“虚”。用“虚”来分析问题,虚是八纲之一。六经辨证用八纲分析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