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纸上谈:条文273-276

 太行森林 2021-02-21

条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解析:

条文273被称之为太阴病的提纲,因为这条概述了太阴病的一般特征。太阴病的病位是在里位,也就是食道、胃、肠道等消化器官。太阴病的病性是阴性病,相对于阳明病的阳性病,说明患病机体的功能是沉衰的。

腹满而吐,太阴病的人,一般胃气是处于虚寒状态。胃一虚则容易有邪饮趁虚而入导致腹满。这种腹满属于虚满,喜按亦按之无抵抗感且不痛。如果有水饮内停的话,则会出现吐逆的情况。食不下,寒饮居于胃中则胃不能受纳故而食不下。就算没有寒饮内停胃中,那么发作太阴病的人的胃气也是虚的。胃中无火则不能腐熟,所以也是食欲欠佳或者是食则不下。自利益甚,这里的自利指的是没有用泄下药而出现的下利。这是人体欲借肠道排邪外出的现象。虽然外排,但是病邪不能解除,反而下利的情况越来越厉害。这说明胃的机能沉衰不能收摄住,水液在肠道里面不能保持,不能固摄。时腹自痛,寒水在肠刺激肠膜则腹痛。这种腹痛一般在肚脐周围,并且是一阵一阵的。它的这种痛得温则缓,得寒则重,为利时痛,利下则痛缓。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太阴病是里虚寒的症候,应该要温里,不能够泄下。如果要是误用了下法则虚其胃气,虚邪更甚,那么就会腹满、下利更加厉害,甚至可能导致胸下结硬。胸下就是指的腹部,此处多脏器,此处结硬就是类似于藏结的那种痞块。

病邪入里,人的抗病机制会把病邪包围在肠胃里面,但是达不到治愈的目的,反而会大便硬,这种是阳明病。虽然大便是通的,但是因为脏器虚衰,也达不到祛除疾病的目的,这种就是太阴病。泄泻下利是人体自发的排邪机制。阳明病的情况就是病体阳性反应太过,导致体内生热,津液内竭使得大便燥结腑气不通。而太阴病则与阳明病相对,它也是欲借泄泻排除邪气,所以大便自利,脐痛得下而缓。但是由于机体功能虚衰,所以导致邪气不能够尽数排除。泄泻本身就是耗损人的津液的,所以一般的太阴病的自利会让人的正气越来越衰退,最后导致泄泻出来的不是邪气而是津气了。

条文274: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解析:

条文274太阴中风,太阳中风转属太阴病者称之为太阴中风。若病人体质素虚或者多寒湿的话,那么太阳病传里的时候就会传变太阴病。四肢烦疼,这是太阳病表证未解。脉阳微阴涩而长者,脉阳微者,指的是浮取脉微,说明表证外邪已衰。阴涩指的是沉取脉涩,这是太阴病里虚的反应。涩脉主津虚血少,太阴病自利故而导致津虚脉涩。涩脉如果脉短说明津液即将虚竭,恐有危候。脉长则说明胃气将复,脉虽涩但长,说明虽有表邪,但邪已微,且谷气欲复。这是机体恢复的迹象,所以说是欲愈。本条文讲的其实是个太阳太阴并病。脉长为血气充盈之象,为胃气不衰正气有力之应,所以阴证见阳脉者生。

条文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解析:

本条文为牵强附会之文,无任何意义。

条文276: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解析:

条文276太阴病,脉浮者,这个脉浮应该是主表证不解的,讲的不是太阴病的事。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是不能够发汗的。就算是太阳太阴并见,这是要先救里后解外的。所以这里的太阴病三个字应当指的是腹痛自利这回事。表证而见自下利者,此为表邪欲出表不能而转从肠道而出的情况。如果脉紧无汗宜葛根汤,如果脉缓或自汗则宜桂枝汤。如果真的是太阳太阴合病,则宜白通汤,温中解表,桂枝、葛根不中与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