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医生必看)

 松子松019 2021-02-21

我们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人一天不吃饭,连壮汉干活都没劲,如果绝谷七日,也就完全没了生机…所以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第一个首先进入的就是我们的脾胃。如果脾胃不给你医生面子,那么可以很认真的讲,你开的补肾药补不了肾,养血药养不了血,行气活血药用了人体会更虚,发汗攻下药服了人体可能毙命。正如古书中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也。”

所以,在造物时,我们的脾胃才会位于人体的中央,上有心肺,需要脾胃运输的气血津液来灌溉;下有肝肾,需要脾胃吸收的营养物质来滋养。五脏已定,寸口脉才有了反映,比如五脏平脉,四时常脉等,皆以和缓为宗,即春微弦而缓,夏脉微洪而缓,秋脉微毛而缓,冬脉微沉而缓,若无胃气,则五脏真脏脉见,属不治。所以一切百病,不拘四季,皆以胃气为本,治病也必须寻到脾胃之中,这是东垣先师的高见。如果医家于脉中之气血、寒热、虚实不辨,忘脾胃而乱投药,则十有八九都有可能会害人。下面举几个审脾胃脉求方的常见思路:

脾胃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医生必看)

1.右寸之脉,临床如果诊得多细弱而软或微细,则是后天之元阳不足或中气下陷,土不生金。右寸主上焦和一身卫气,左寸主上焦和一身营血,如果右寸卫气伤,则皮毛柔薄,不任风寒,免疫机能差。此等人宜以保肺温补为主,参、芪为要药,用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或是参苓白术散。

2.如果脾胃脉过缓,得本经太过,则属湿邪所伤,除湿渗痰之剂皆可用,一般可以选用平胃散白术、白茯苓五苓散就行。若是右关脉缓而有力者,则是胃强脾弱,用白术,白豆蔻,甘草,陈皮研末,米汤调服。

3.如果脉涩,则属于燥热所伤,血少的问题。因为涩为肺脉,与滑相对,肺的性质就是多气少血,所以右关见涩脉,则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四君子加熟地、当归,生脉散加当归、山药即可。

4.如果脉沉细,是寒邪所伤,右尺不足,则补火甘热之剂皆可用,比如附子理中丸汤,东垣温胃汤,或是六君子合四逆汤加益智仁,肉桂等,这个对于火不生土、阴浊填塞所引起的中焦腹胀同样好使。

5.如果六脉俱弦,指下又虚,则属脾胃虚弱,木来贼土无疑,可以用甘酸之剂,如黄芪建中汤。

6.如果是病人自诉嘈杂,则属脾阴不足,山药宜多用;火旺,白芍,甘草宜多用;大便干燥,血燥,当归宜多用,精血亏虚,可加肉苁蓉;如果心不宁,莲心、苡仁宜多用。若是脾不健运,则忌再用生熟地和阿胶等滋腻之品了,因脾恶血药,用了也无功!

脾胃在治病过程中的重要性(医生必看)

7.现代读书人和脑力劳动者居多,殚精竭虑,或精神恍惚,汗出不睡,或泄泻,或多痰等,思虑过多则心火乘脾,君不主令,相火用事,如果不清其源,正其本,则阳气愈陷,病气愈盛,这种情况用归脾汤比较对证。

8.如果饮食伤胃,脾无所禀,或劳役伤脾,不能转运,脾胃之气郁滞于中,则肺金不能受其滋养,金不生水,水不制火,命门相火过旺则心火亦旺,这就是东垣所说的阴火炽盛。火乘土位则金更失其职,火克金,所以会出现气高而喘,身热而烦,阴气填塞于肺,心神无所安养,肺气不利,火盛血干等症状,需要在《内外伤辨惑论》中与外感相区别。

9.如果是脾胃本虚,气机不畅,寒热错杂所结成的痞块或痞塞阻滞,需要用半夏泻心汤或是李东垣枳实消痞丸来化解,土旺土运,则心肺脉俱起,而肾水亦自足。如果是因为伤饮食积留不化,则可用枳术丸等方消导;若人伤饥失饱,致损脾胃,则当用参芪草之类的补药,所以我们在在顾护脾胃的同时,又当有虚实寒热之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