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现代诗[附推荐书单](3)

 洗闲阁 2021-02-22

我读现代诗[附推荐书单](3)

三:理论

        我最早留下深刻印象的现代诗理论研究是谢冕、孙招振、徐敬亚等先生支持、评析朦胧诗的文章,特别是谢冕富于激情,文字优美,评述又多有新意,加深了我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而他们写作的《在新的崛起面前》、《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崛起的诗群》等文,为新诗潮推波助澜,故被称作“三个崛起论者”。那是一个激情的年代,虽然也颇多曲折,却总是充满希望。我亦在那个时候开始关注文学理论,并试着写作一点评论文字。不想,应朋友一个文学社团邀请写作的论文《历史的超越——现代诗刍论》,成为我首篇刊载于国家正规刊物《东北文学》(1986年6期)杂志上的文字,也成为我一直对文学理论保持兴趣的动力之源。

        随后,我又读到了流沙河先生的《写诗十二课》、《十二象》和《隔海说诗》。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连载于四川诗歌杂志《星星》上。当时正是诗歌热,国内诗坛又特别缺乏这种基础性的指导书,立时成为热点,我就是从杂志上一期期读完后,再拆下专门装订成册,保留至今。2012年又买到《流沙河诗话》,可惜不知什么原因,书中没有收录《写诗十二课》。前两种书研讨了现代诗写作的一些常识,《隔海说诗》是对台湾现代诗的介绍与解读,在当时大陆现代诗刚刚重新起步,国外诗歌理论翻译很少的时候,这三本书恰逢其时,又因为研讨的都是汉语诗歌,尤其成为难得的拓展借鉴。同时,这三部书文字平实简明,却又辨析细致入微,很有启发性。此后又读了北岛的诗歌评论集《时间的玫瑰》,其对诸多伟大诗人生平的动人讲述,对诸多名作的深入细读与精妙分析,再再拓展了我对诗歌的认识,我相信,中国的许多诗歌读者与作者从这本杰出的评论集获益良多吧!大陆一直缺乏这种对欣赏与创作实践很有指导意义的优秀理论评论,一些书籍没有文本细读工夫,只是概念式的宣讲文论,成为挣职务捞名声的工具,对一般读者几乎没有帮助。还有一些所谓的诗歌评论或理论,多的是野蛮生长各占山头的小圈子友情互推的吹牛帮闲,或冷兵器时代草莽英雄拨刀相助的打架吵嘴,除了观一阵热闹,毫无教益。

        现在大陆出版的诗歌理论或评论著作已经不少,我所以不喜欢读,除了上述倒味口的原因,还有就是缺乏理论的创见或创建:一个是回顾性的理论总结,一个是前瞻性的理论构建。比如有印象的王家新《黄昏或黎明的诗人》、朵渔《我悲哀地望着我们这一代人》等,都是停留于个人的文本解读,没有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意义,除了读时情感被牵引,读后几乎难有理性启蒙。难得读到了唐晓渡的《先行到失败中去》(作家出版社2015年9月,另有《镜内镜外》,亦是评论集)一书,总算对新时期以来的诸多诗坛现象与观念作了生动的梳理,挖掘了背后的理论意识,诚意推荐。

        天无绝人之路,上帝总会为每一个文学青年开启一扇窗口,让他瞧瞧希望所在,只是有太多的人缺少坚守那份初心。我读到后面这本书,感觉它就是自己正渴望着的那一碗心灵鸡汤,抚慰了我焦灼不安的等待。《诗人谈诗:二十世纪中期美国诗论》(霍华德·奈莫洛夫编,陈祖文译,三联书店1989年8月)确实有鸡汤的味道,但它没有渗水,香浓可口,每一个诗人都以自己的创作经验解剖具体文本,让我真正感受到现代诗的神奇,获得细读的乐趣,探知到一点写作的奥秘,真是好书。类似书还有一本《读诗的艺术》([美]哈罗德·布鲁姆等著,王敖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作者多是大家,解读诗歌亦多有独到之处,很能拓展我们对诗歌的见识,也非常好。美国大诗人埃兹拉·庞德的《阅读ABC》(陈东飚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8月)是课堂讲义,我没细读,但在豆瓣网获得8.4分的肯定,顺便推荐一下。这类翻译经典的最新出版物是《如何读诗》([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陈太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作者是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写作动机源于年轻一代诗歌鉴赏力的退化,但在本书中,没有意识形态东东,而是更单纯的形式分析。前三章为一般文学欣赏的通识,后三章为针对具体文本的分解,能帮助我们领悟如何入手赏析一首艺术风格独特的诗歌,很有启发性。《现代诗歌的结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抒情诗》([德]胡戈·弗里德里希著,李双志译,译林出版社2010年8月)是一本稍有深度的专著,外文原版十年内竟出版达九版之多,产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影响。该书“目光深邃,能直探诗学精要”(唐晓渡序),特别对诗歌内部结构分析最透彻,是一部对赏析与创作现代诗歌具有莫大帮助的经典诗歌论著:书中前半部分首先是回顾与展望,待对现代诗歌有了整体印象,接着分别讨论了波德莱尔、兰波、马拉美三个奠定现代诗经典风格的诗人的创作特点,可以说,直到现在,我们都还是三位大师的学生;后半部分是有关20世纪欧洲抒情诗(也就是我们一般定义的广义现代诗)的艺术特征,包括思想与手法两方面,如去人性化、孤独与恐惧、非逻辑性、荒诞、专制性幻想等等,都是至今也还特别凸显的艺术精神特征。最后附录的20世纪经典诗歌选译和对四首诗的阐释,进一步让读者接近了诗歌现场。同类著作还有《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美]克林斯·布鲁克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2008年8月),是“新批评”文本细读的经典之作,也当读一读。

        我通常将诗人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匠气十足的诗人,这种诗人手艺了得,似乎什么都能写,手法也圆熟,作品总是大致不错,致命的是缺少感染心灵与震撼思想的力量;另一类是思想型诗人,这种诗人不乏匠人手艺,但又藐视那种纯粹工匠游戏,并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与情感、思想的平衡融洽,从而提升了诗歌的精神质地,让诗歌成为人类精神领域最富想象力的见证。就我所见,下面再推荐几部更广泛意义的诗学著作,这是提升诗学修养的进步阶梯,是给那些不仅仅想做一个手工艺匠人的诗人们推荐的。墨西哥著名诗人,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的《帕斯选集》(上下两册,赵振江等译,作家出版社2006年7月,北京燕山出版社有单册新版)为诗文合集,诗歌自然当读,这里特别推荐那些情感充沛,诗性与智慧并存的诗论,如《弓与琴》、《变之潮流》,或访谈录《批评的激情》;波兰著名诗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斯瓦夫·米沃什的《诗的见证》(黄灿然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被禁锢的头脑》(乌兰、易丽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米沃什词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俄裔美国著名诗人,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黄灿然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9月)、《悲伤与理智》(刘文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4月)。如果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诗歌读者或作者,以上书籍几乎是必读书籍。还有一些拓展书籍,比如英国大诗人艾略特的文论,其智商绝不亚于他那些以《荒原》为首的伟大诗篇。再比如匈牙利作家,纳粹集中营幸存者,20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最终自杀身亡的凯尔泰斯·伊姆莱的随笔集《船夫日记》何妨一读。另有一些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如《戏仿:古代、现代与后现代》([英]玛格丽特·A·罗斯著,王海萌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学术棱镜译丛·当代文学理论系列”,2013年5月)等,对拓展自己的思想深度与广度,都可能有着令人惊奇的启迪。

        一个伟大的读者,犹如一个诗人,除了有高超的鉴赏技艺,还必备有高深的思想。因此,特别推荐各位读点哲学书籍,即使成不了伟大,也一定会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更圆满的人。

附录:

一行诗的第一个词

里尔克文,徐畅译,洗闲阁改编

对于诗歌来说

如果开始得太早

是写不出什么名堂的

应该耐心等待

终其一生收集意蕴与甜美

越长时间越好

到最后或许还能写出十行好诗

因为诗不是情感

(人们很早就拥有得足够多了)

而是经验

为了一行诗

我们必须去看很多城市

很多人,很多事物

必须了解动物

必须感觉鸟儿如何飞翔

必须知道每朵小花

在清晨绽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

回想起那些在异乡走过的路

回想起那些不期的相遇和

早已预见的离别

必须能够回想起

那些懵懂的童年时光

回想起我们

不得不惹其伤心的父母

他们带给我们一种快乐

而我们却不理解

回想起童年的疾病

病症总是离奇地发作

带来那么多深刻而沉重的变化

必须能够回想起

在安静沉闷的小屋里

度过的那些日子

回想起海边的早晨

回想起海本身

回想起旅途中万籁寂静

繁星点点的夜晚

而就算是能够想起所有这些

还必须回想起

许许多多爱情的夜晚

每一个夜晚

都与另外一个不同

回想起女人临产时的叫喊和

分娩后柔弱、苍白的熟睡

还必须陪伴过临死的人

必须曾经坐在死去的人身旁

在敞开的窗口边聆听

一阵阵时有时无的嘈杂声

而仅有回忆也还是不够

如果回忆太多的话

我们还必须能够忘却

并且怀着极大的耐心

静静地等着它们再次到来

因为记忆本身并不真正地存在

直到它变成我们身体里的血液

变成我们的眼神和姿态

无名无状地

和我们自身不可分离的时候

才会出现一种情形,就是

在一个罕见的时刻里

一行诗的第一个词

从它们中间浮现

而后脱颖而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