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柴、洋油、电话等是怎么在宁远传播开来的?

 大明梅语 2021-02-23

1911年美孚石油公司在宁远设立美孚洋行代理机构,推销石油产品,县人谓之“洋油”;美英烟草公司在宁远经营卷烟,县人谓之“洋烟”;日本生产的火柴,县人谓之“洋火”,这些洋货几乎垄断宁远市场。日、美、英生产的棉纱、棉布对宁远的手工纺织业造成强大冲击。同时,帝国主义为了侵略需要,进行以传教为名的文化侵略活动。1912年英国人孔维黎同零陵教区牧师宋甫仁来宁远传教,在县城东门街(现新东门宾馆,二轻事务办对面)建起“福音堂”,传播基督教。1919年在县城王家公馆(今北门街邮政局内)办起天主教堂,宣传西方宗教。帝国主义以此麻醉宁远人民,瓦解其斗志。
地主豪绅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是宁远人民的又一大灾难。从民国初期起,宁远各乡镇的地主武装蜂起,纷纷成立团防武装,取代清末以来的团保。这些地主武装与官吏、土匪相勾结,名曰保护地方,实则欺压群众,横行乡里,鱼肉百姓。如南靖镇(今湾井镇)路亭村门口有口大塘,每年春节前干塘卖鱼,大鱼捞完后,群众下塘去捞小鱼虾,该村土豪王育诬说农民违反禁令,强行将农民捞的鱼虾抢光,还令其帮凶王永栋等把王永季、王永慎两个农民打得遍体鳞伤。
二十世纪初,宁远是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村人口比例高达98%,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阶级手里。当时,全县有耕地40万亩,占人口总数5%的地主阶级拥有耕地2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0%;而占人口总数70%的贫苦农民只有耕地10万亩,仅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5%。由于贫苦农民人多田少,只能依靠佃耕地主的土地来维持生活,地主阶级却凭借土地,不择手段地残酷剥削农民。
       
1900年,宝庆(今邵阳)人黄化胜同英商联合宁远地方乡绅在癞子山开采银砂,并于鲁观武庙冶炼。之后,宁远始创平民工厂,招艺徒80人。接着县人蒋际明等在桂里源创办永新瓷厂。县人欧冠、刘养玄、欧阳兰楷等人相继于螃蟹木、黄河、桂勾冲等地建立裕民公司、裕国公司等12家采矿企业,县办企业不断增多,据统计,全县有官办、私办厂矿企业及手工作坊共293家。
1902年,宁远县设邮政代办所,投递事务概由代办所接收办理。1911年开辟宁远至永州和蓝山邮路。1913年成立宁远县邮政局,增设至道县、新田邮路,县内邮路普遍到各乡。1915年设宁远县电报局。1910年宁远开始使用电话。这些均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社会有了进步。三是新式教育有所发展。
1902年,宁远知县胡大庚首将崇正书院改为县立官学堂,1907年又改为泠南师范学堂。1911年后,宁远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率先实施国民教育,捐资兴学。1914年,县人骆楚杰创办振坤女子学校,开宁远女子教育之先河。1915年骆泰棋将其曾祖父创办的“寻微义学”(私塾)改为育英小学,并将房产、义学田50亩捐赠归学校公有,以作办学资产,凡入校学生均免费供给书籍用品。1917年,宁远已有国民学校312所,高等小学11所,在校学生7940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