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过敏性鼻炎的实用经方

 沧风阁 2021-02-23

小编导读

新春已经来到,最近逐渐回暖的气温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一丝春天的感觉。可春暖花开虽好,但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来说,花粉增加的季节却不太好过。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一张治疗“漏汗”的经方,在现代临床中被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良好效果,一起来学习下吧——

方药组成

桂枝10g,芍药10g,甘草6g,生姜10g,大枣30g,附子10g。

用法

原方,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水煎温服。

运用要点

证属汗漏津伤,阳虚失固。症见出汗不止,恶风,肢体拘急或疼痛,小便难,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润,脉浮大或沉细无力等。临证以汗出不止、恶风、四肢拘急、小便难、脉浮大无力为运用眼目。

六经方证病位

主治太阳病过汗而漏,以致津伤,划归太阳少阴合病之方。

方证辨析

本方出自《伤寒论》。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附子温经复阳,助气以止汗。诸药合用,共达调和营卫、温阳固表之功。

临证札记与拾遗

桂枝加附子汤见于《伤寒论》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01
方药组成

本方为桂枝汤加附子而成,既具备桂枝汤方证的主要特征,又具附子的药证。其中:

附子:《神农本草经》载录:“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

桂枝汤证和桂枝加附子汤证均可见恶风,但桂枝加附子汤证的恶风程度更重,即便无自然界外部之风吹袭,亦感肌肉、骨节空空如也,厚衣棉被温覆亦有晰晰之感。另外,有关方证中小便难、四肢微急,代表津伤的严重程度。其中小便难,提示气血水津周流循环障碍。四肢微急,提示津伤,筋脉、肌肤、骨节失养。倘若再加重,则会出现肢体的痉挛。

同时,从药量上看,桂枝汤中桂枝、芍药用三两,甘草二两;桂枝加附子汤则桂枝、芍药、甘草均为三两。笔者体会,汗出过多,如再漏下不止,在一定程度上会同时损及心阳之气。因心中阳气受损,故重用甘草甘温益气,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助心中阳气复生,从而达阳复而阴济之功。

02
漏汗概念

漏汗属证名,见于《伤寒论》中,指因表证发汗太过,以致阳气受伤,卫虚不固,汗液漏出不止的现象,以漏而言,形容出汗之多。漏汗的发生,不仅有阳气不足的表现,同时还存在津液急剧耗损的现象,故临床常伴有小便短少、排尿困难、四肢微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临床上,其他如乳溢、崩漏、带下淋漓不尽、鼻炎发作时清涕如水不止等,凡符合桂枝加附子汤证的,均可参此辨证使用本方,不唯漏汗。

03
津液与阳气的关系

有关桂枝加附子汤证中津液与阳气的关系,近代中医大家陆渊雷先生在注解本条的按语时,曾有著名的论断:“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阳明之津液干枯,阳亡而津不继也,回其阳则津自生;少阴病之津液干枯,阳亡而津不继也,回其阳则津自生。”

事实上,陆氏把本方看作仅偏养其阳,而达养津之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津液和阳气互生互长、唇亡齿寒的关系,但也忽略了桂枝汤本就能补津虚的功能。方中桂枝汤与附子相合,津虚可补,阳虚可温,二者互生互长,生化无穷。表固汗止则津液自回,津回阳复则小便自利,四肢拘急自伸。临证既属对证之方,又为治本之法。

验案解构

李某,男,21岁,2011年10月13日初诊。反复流涕、鼻塞2年余。自幼体弱,2年来每接触粉尘或冷空气出现流涕。曾作过敏源检测及中西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不解,且因服用氯雷他定、扑尔敏等药后头昏、记忆力下降而来诊。刻诊:流涕,以白色水样清涕为主,严重时如水流漓,喷嚏交作,伴头昏,乏力,四肢酸痛,素恶风寒,喜温多寐,纳食一般,二便尚可,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外观形体偏瘦。

六经辨证思维及诊治

流涕,以白色水样清涕为主,严重时如水流漓,喷嚏交作,头昏,乏力,四肢酸痛,恶风寒,为太阴病,太阴中风,表虚不固。

喜温多寐,舌淡,苔白润,脉细无力,为少阴病,阳虚失温。

四诊合参,共为太阴少阴合病,证属太阴中风,阳虚失温。治宜补虚以疏风,温阳以固表,据证处以桂枝加附子汤加味:桂枝10g,赤芍10g,炙甘草6g,大枣20g,生姜10g,炮附子10g(先煎),防风10g,羌活6g,仙鹤草30g。6剂,水煎。药后诸症悉减,前后三诊,方中附子依次加量为15g、20g,共服18剂而愈。

本案虽无汗漏不止之主证,但汗、水、津、血同源。且患者涕流如水,形似汗出不止。又《伤寒论》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故以桂枝汤补虚固表以祛风,附子温阳,羌、防疏风通窍,仙鹤草收敛补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