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18)

 白玛多吉8799 2021-02-23

              《金匮要略》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湿病

一、治则

(二)发汗

[代表原文]

      風濕相搏,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氣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發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18)

[白话语释]

提要:本条指出风湿病的发汗方法。

语译

      风与湿相互搏结,周身疼痛的,应当使用汗法而愈。如果适逢阴雨连绵之际,医生说:风湿可以发汗,但发汗之后,病却不愈的,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出于发汗太过,导致汗出太急太多,以致风邪虽外解,湿邪却依然存在,所以病不愈。因此,风湿病使用汗法应当是使全身微微湿润,似有汗出的样子,才能使风与湿邪俱除。

阐释

      风湿之邪相互搏结,侵袭肌表,痹于全身筋骨关节皮肉之间,阻遏阳气,则周身疼痛,此为风湿在表,当用汗法,使风湿之邪从汗而解。若逢阴雨连绵的天气,用汗法后病未愈者,是由于发汗不当的缘故。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难以速去,如发汗不当,致汗出太急太多,就只能祛除风邪,而湿邪仍在。加之连日阴雨,空气中湿度较大,则妨碍体内湿邪的排除;汗出肌腠空疏,外湿又易乘虚而入,所以病不能愈。因此,风湿在表,使用汗法,须使周身感觉微微湿润,似有汗出的样子,这样才能使阳气内蒸但不随大汗而骤泄,渐周流于肌肉关节之间,湿邪自无容留之处,即可与风邪俱去。

【临床应用】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汗出太过,有导致亡阳的危险。《伤寒论》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等方,在服法中均强调覆取微汗的方法,可见凡用发汗法时,都不可使其大汗,这是原则。

庚子年三月十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