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二十六章

 丹阳论道 2021-02-24

大家好!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六章,下面我们一起把原文读一下。【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唯有环观,燕处昭若。奈何以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这一章,我们来看,他前面讲到了一些“道”的情况,然后这一章回到了《道德经》如何以“道”来治国治身。所以他讲这一章分成三个小节。第一小节是核心,就是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下面的两句讲该如何做,就是“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观,燕处昭若”。这个“唯有环观,燕处昭若”,通行本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我们还是以帛本为主!在帛书版里头这个的意思就完全和通行本不一样了。

先说前面,什么叫“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因为打仗的时候,其实打仗拼的首先是辎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我们叫后勤补给,包括军需、弹药、粮食、装备,在古代这些统称为辎重。而“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就是说,君子时时刻刻都像行军中重视辎重一样重视它的根本。

而下面的一句,什么叫“唯有环观,燕处则昭若”呢?燕处,燕子的燕,也通宴会的宴,就是“燕处”是闲居的意思。在家闲居,而这个时候这个昭若,就是也显出这一点。“昭”是显明,因此就是说,君子即使是在家闲居的时候,也能表现出他的重,他的静,因此也能够非常的明显表现出这一点。而如果要是“虽有荣观”,就是荣观,就是指享受的时候的状态,相对就要轻的多了。为什么这里头讲“环观”,什么叫“环观”?环观就是负责内外巡逻警戒的人。

大家要注意,在一个军营当中,负责内外巡营警戒的其实都是水平很高的人,他既要有足够的警觉性,任何地方的微小的异常,他都要能察觉;同时他又不能一惊一乍,而是时刻保持着一种沉稳沉静很稳重的状态,否则敌情还没有发现,自己就先成了军营混乱的原因,这哪能成呢。所以环观这个位置,是最能让老子认为最能表现出这种“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的这种沉稳而又警觉的这种状态,因此他说“唯有环观,燕处则昭若”。

所以老子批评春秋那个时候的那些君王,说“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千乘,这个“乘”是指的战车,千乘、万乘就可以指这个国家了。因为一辆战车是四匹马拉,然后车上还有武士。所以如果有一个万乘之国,那么这个国家的军力装备,不光是要装备一万辆车,还要有四万匹马,还要有万车上的数万的甲士,然后每辆车后面都还要跟着十几人到几十人,那么你想,万乘后面光跟的人就有十几万到几十万,因此这是一支非常庞大的军队,因此能有万乘的一定是当时为数极少的大国。

所以才说,为什么像这样的万乘之国的王却“以身轻天下”,就是说按照自己的好恶行事,轻视天下。因此他这里头就是在讲,根据老子的这个观念,万物都是有道的,而大道就是深邃凝重空虚沉静,所以这一切都是叫做万物浮于其中,所以老子讲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

至于“辎重”,大家只要看一看兵法,就知道了,兵法源自于道家,《孙子兵法》里头说“故军无辎重则亡”,可见对辎重的重视。而辎重对于打仗的意义,决定着他不是冲锋陷阵的,不直接参与战争,但它却是战争胜负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老子这里头讲“道”也是这样,它不是直接的教你的方法和术这样具体的如何操作,我教你怎么做一个Excel表,我教你怎么写一个广告文档,它不是这样。而是他是你真正为人的核心思想,你的企业治理的核心思想,你的整个家族、整个企业、整个国家的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是最终的根本,则是在这。

所以这一章虽然不长,但这一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讲出了道对于整个的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我们下面把这一章再一起读一遍: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观,燕处朝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到这儿,大家明天见。

(来源:丹阳论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