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祛湿剂化湿和胃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木丹园 2021-02-25

第一节 化湿和胃剂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祛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

若和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又: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组成】 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g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g  陈橘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g  甘草炙黄,一两(3g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不换金正气散 (《易简方》,原名不换金散)

再加藿香与半夏,不换金来治时疫。

组成:藿香 厚朴 苍术 陈皮 半夏 甘草各等分(各10g

功用:解表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兼表寒证。症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或霍乱吐泻,或不服水土,舌苔白腻等。

柴平汤 (《景岳全书》)

小柴胡汤合平胃,寒多热少湿疟祛。

组成:柴胡 人参 半夏 黄芩 甘草 陈皮 厚朴 苍术(原著本方无用量)

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

主治:湿疟。症见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

【鉴别】 不换金正气散较平胃散多藿香、半夏二味,其燥湿和胃、降逆止呕之力益佳,且兼具解表之功,用于湿邪中阻,兼有表寒之证。柴平汤即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功可和解少阳、燥湿化痰和胃,用于治疗素多痰湿,复感外邪,痰湿阻于少阳,寒多热少之湿疟。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正气腹皮苏,甘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一两(各3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二两(各6g  藿香去土,三两(9g)  甘草炙,二两半(6g

【功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霍乱吐泻,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濡缓。以及山岚瘴疟等。

一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梗二钱(6g  厚朴二钱(6g  杏仁二钱(6g  茯苓皮二钱(6g  广皮一钱(3g  神曲一钱五分(4.5g  麦芽一钱五分(4.5g  绵茵陈二钱(6g  大腹皮一钱(3g

功用:芳香化浊,行气导滞。

主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

二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梗三钱(6g  广皮二钱(6g  厚朴二钱(6g  茯苓皮三钱(9g  木防己三钱(9g  大豆黄卷二钱(6g  川通草一钱五分(4.5g  薏苡仁三钱(9g

功用:化浊利湿,行气通络。

主治:湿郁三焦,脘闷,便溏,身痛,舌白,脉象模糊。

三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连梗叶,三钱(9g ) 茯苓皮三钱(9g  厚朴二钱(6g  广皮一钱五分(4.5g  杏仁三钱(9g  滑石五钱(15g

功用:化湿理气,兼以清热。

主治: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久则酿热。

四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梗三钱(9g  厚朴二钱(6g  茯苓三钱(9g  广皮一钱五分(4.5g  草果一钱(3g  楂肉炒,五钱(15g  神曲二钱(6g

功用:化湿理气,和胃消食。

主治:秽湿着里,邪阻气分,舌白滑,脉右缓。

五加减正气散 (《温病条辨》)

组成:藿香梗二钱(6g  广皮一钱五分(4.5g)  茯苓块三钱(9g  厚朴二钱(6g  大腹皮一钱五分(4.5g) 谷芽一钱(3g  苍术二钱(6g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秽湿着里,脘闷便泄。

六和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六和汤用参半砂,杏术草藿与木瓜;

赤苓厚朴加扁豆,湿伤脾胃效无加。

组成:缩砂仁 半夏汤泡七次  杏仁去皮、尖  人参 甘草炙,各一两(各3g  赤茯苓去皮  藿香叶拂去尘  白扁豆姜汁略炒  木瓜各二两(各6g  香薷 厚朴姜汁制,各四 两(各12g)生姜三片,枣子一枚

功用:解表散寒,化湿和中。

主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嗜卧倦怠,小便赤涩,并伤寒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或成痢疾,中酒烦渴畏食。妇人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鉴别】 藿香正气散与五首加减正气散皆含藿香、厚朴、茯苓、陈皮等药,具有化湿健脾、行气和中之功。其中藿香正气散配入紫苏、白芷、桔梗,解表散寒之功较著,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证。五首加减正气散皆减去苏、芷、桔等解表散邪药物,故其功用更重于化湿健脾,行气和中,所治证候以湿滞中焦,脘腹胀闷为主。其中一加减正气散中配伍杏仁、神曲、麦芽、茵陈、大腹皮等以宣上、和中、渗下,故宜于湿郁三焦、升降失司之证;二加减正气散中配伍防己、薏苡仁、通草、大豆黄卷等宣痹通络,利小便以实大便,属“苦辛淡法”,常用于湿郁三焦、身痛便溏之证;三加减正气散中配伍杏仁降利肺气,滑石清利湿热,属“苦辛寒法”,用于湿郁化热、湿重于热证;四加减正气散中配伍草果温中燥湿,山楂、神曲消食和中,属“苦辛温法”,宜于寒湿中阻、脘痞纳差之证;五加减正气散中配伍苍术、大腹皮、陈皮、谷芽等燥湿行气,健脾和胃,亦属“苦辛温法”,宜于湿浊之邪较著,脘闷泄泻者。

藿香正气散与六和汤组成中均有藿、苓、夏、朴、草,皆具化湿和中之功。藿香正气散中尚有紫苏、白芷、白术、陈皮、大腹皮、桔梗等药,功兼解表散邪,且理气化湿之功较著;六和汤中则伍香薷、人参、扁豆、杏仁、砂仁、木瓜等药,兼具祛暑补脾之效,理气之功逊之,尤宜于素体脾虚,复于夏月感寒伤湿之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