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男孩,肚子鼓胀,查出肝癌,医生直言:奶奶的疼爱害了他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21-02-26

下午三点了,医院仍然人满为患,来去匆匆的人,大多满面愁容,这其中就有小浩的父亲。

小浩今年只有10岁,却被查出了肝癌,小浩的父亲正在为他办理住院手续。

医生说情况不容乐观,可不管怎样,小浩父亲不想就这样放弃,他实在亏欠这个孩子太多。

小浩2岁的时候,小浩的母亲就和别人跑了,从此音信全无,小浩父亲一边外出务工,一边找媳妇,平时就将小浩留在奶奶身边。自此就没怎么管过这个儿子。

小浩奶奶对这个唯一的孙子是很好的,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吃穿用度上都是尽量给自己能给的最好的了。

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活蹦乱跳,调皮捣蛋的,奶奶虽然经常骂上两句,可心里却是欢喜的。

前不久,奶奶发现小浩变了,变得不爱动了,经常在炕上躺着,脸色不好,胳膊腿都见瘦,肚子却鼓胀着。

隔壁村的李大爷当初就是吃不下饭,肚子一天天见大,查出了肝癌,没两个月就走了,小浩奶奶害怕了,立即带着孙子去城里找小浩爸爸了。

经过检查确认,小浩确实是得了肝癌,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小浩奶奶难以接受。

小浩奶奶想不通,隔壁村的李大爷是个大酒鬼,喝了一辈子酒才得了肝癌,自己孙子才10岁啊,从来没喝过酒,咋就得肝癌了呢?

很多人提到肝癌,就会想到喝酒,但事实上,肝癌的诱因有很多,除了喝酒之外,饮食不洁也可能是原因。

发霉食物,尤其是发霉的坚果、粮食等,含有黄曲霉毒素,也是最容易诱发肝癌的。

经过沟通后,医生发现,小浩可能就是吃了发霉的核桃才导致了肝癌。小浩奶奶相信吃核桃可以补脑,让孩子聪明,就在赶集时给孩子买了不少核桃。

小浩每天吃几个,渐渐就吃腻了,有时一个星期也想不起来吃一个,核桃放的时间长了,保存不当,是很容易发霉变质的,从表面上看不明显,吃进嘴里却略发苦。

小浩吃一口就吐了出来,可奶奶说,这都是花钱来的东西,小孩子不能糟践东西,硬是让小浩把已经发苦的核桃都吃了。

医生直言,小浩的肝癌和这些发霉坚果有直接关系,奶奶的疼爱可能反而害了他。

发霉的核桃中会含有有黄曲霉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1mg的黄曲霉素就可以导致癌症发生,即便是十分微量的摄入,对身体,尤其是对肝脏的损伤,也是巨大的。

小浩奶奶哭天抢地,后悔死了,但再怎么悔恨,一切也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许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健康又聪明,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通通给孩子备上,但是,你认为的好东西,真的是好东西吗?

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需要家长先有智慧,懂得科学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

5种常见食物,成就孩子的健康聪明!

1、鸡蛋

鸡蛋中含有大量卵磷脂,会增加大脑中乙酰胆碱释放,提高孩子接受能力以及记忆力。

推荐吃虾皮鸡蛋羹,把鸡蛋打散在碗中,加入少量温开水和虾皮搅拌均匀,放在锅中蒸熟即可。

平时偶尔吃些虾皮鸡蛋羹,能为身体补充维生素D、钙以及磷,可预防小儿佝偻病。

2、苏子植物油

很多家庭的食用油都比较单一,只吃大豆油、花生油等,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营养均衡,建议适量添加苏子植物油,它是富含α-亚麻酸的油脂,对脑细胞有营养作用,是很适合孩子的。

很多人相信核桃补脑,其实也是因为核桃含有α-亚麻酸,但核桃的α-亚麻酸只有10%左右,且可能存在霉变问题。

苏子植物油是经过提炼的,轻易不会出现霉变,且α-亚麻酸含量在67%左右,是更能营养脑细胞,提高孩子智力和视力的好帮手。

3、牛奶

牛奶富含钙和维生素D,可帮助孩子的牙齿以及骨骼更结实。

婴儿在1岁之前不应该喝牛奶,直到2岁之前要提供全脂牛奶,2岁以后,孩子们可以喝低脂牛奶,目标是每天喝三份乳制品,酸奶和奶酪也可以。

普通牛奶中可能添加了一些糖,以配合乳汁的甜味,这对于细小的味蕾可能更可口。每种替代牛奶的营养成分都略有不同。只要牛奶被强化,你将获得相同的钙和维生素D益处。

4、红薯

时间紧迫,需要营养吗?

洗净地瓜,戳一下它的一些孔,然后用微波炉微波3-5分钟(取决于其大小)。纵向切片,使其冷却,然后放到你孩子的盘子上。

无论你的孩子是6个月,6岁还是16岁,地瓜都吸引人(因为它们很甜!)。它们富含维生素A(成年人每天的价值超过300%),纤维和钾。

限制盐分和增加钾离子,可使血压和心脏健康。

5、全麦食物

全麦食物含有铁、维生素、镁、锌和粗纤维素等多种宝宝所需的营养成分。

在西方的国家里,全麦面粉被称作最棒的主食原料,很多家庭把烤全麦面包作为宝宝的主食,如果在上面抹一些宝宝专用的奶酪,营养就更丰富了。

虽然各国的饮食习惯不同,但营养是无国界的。我们可以把粗粮和面粉混合制作主食(比如发糕),同样能给宝宝带来丰富的营养。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