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人物 |徐月:项目化学习,让语文要素真切落地

 浅酌低吟1 2021-03-01

12

人物印象

徐月看上去很“仙”,美丽优雅,性情温润。同时她又很知性,洞察力和思辨力强,这与她的外在形象形成很大反差,也因此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作为国家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走出来的语文教研员,徐月身上富有教学改革精神。她立足区域教学,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引领教师突破思维的峡谷,在项目化学习研究及阅读推广方面积极探索。
统编语文教材全面铺开后,徐月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她总能从教材中找出“独特之处”,分析极其透彻,并站在儿童的视角进行教学转化,让我们清晰地“看见”语文要素是如何落实的。我最佩服徐月这种能力。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 魏星


项目化学习,让语文要素真切落地

徐月

语文要素的提出使教师们明确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成了一线教师在课堂里探究的主要内容。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在于:“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科或跨学科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在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项目学习,起到了真切深入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效果。
下面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跳水》为例,谈谈项目化学习对语文要素落实的作用。

01

核心知识的确立,直抵语文要素的本质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语文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形成语文素养。素养是超越知识能力之上的与个体特性融合的面对情境灵活反应的总和,具有持久性、迁移性,所谓“一生带得走的能力”。而这,正是项目化学习所追求的——“对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成果”“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因此,项目化学习核心知识的确立,是在更高层面、更广范畴观照语文要素,直抵语文要素更本质的特征。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作为出色的小说巨匠,在十分短小的篇幅中,纯熟地运用叙事技巧,巧妙地构建了人物和时空的关系,推动情节发展。
列夫·托尔斯泰在构建关系、编织故事时心思细密、独具匠心。

1. 环境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因为风平浪静,水手才有空在甲板上。他们好不容易得空,当然要为沉闷的航程找点乐子。

2. 地点为故事发展的合理性提供空间——帆船的特殊结构才可能使孩子最后陷入进退两难的险境。
3. 人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巧妙——猴子和水手、孩子相熟,通人性,乐意被水手们拿来取乐,于是它盯上了那个戴着帽子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这个身份充分证明了猴子的放肆,也使逗乐效果迅速升级;他是船长的儿子,为下文危急时刻船长能采取极端方式处理问题打下基础。
4. 水手、猴子和孩子在文本情境中的关系相互交织,彼此影响,推动情节发展——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抢帽子戏弄孩子逗乐大家,水手一次次大笑,孩子因遭猴子戏耍、水手嘲笑愈加生气,孩子为追猴子拿回帽子一路向上,走上最高横木的一头,命悬一线。
5. 船长紧急处理各种关系,当机立断解决危机——孩子腿发抖,十分紧张害怕,如果由他原路返回,随时可能失足摔在甲板上。让水手们在甲板上铺上气垫接孩子,时间来不及。如果让水手们在甲板上徒手接掉下来的孩子,很可能两败俱伤。让水手爬上桅杆去救孩子,时间来不及。而现在风平浪静,跳到海里不会被海浪卷走,水手都在甲板上,可以立即下海去救。用枪逼孩子跳海,可以确保最短时间,防止孩子失足跌落。于是船长用打海鸥的枪逼孩子跳水,让水手跳进海里救孩子。
从上述梳理可见,这篇文章的核心知识是“关系”,其实这也是叙事的本质。所叙的事包括四个层面: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的事情结合体;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场景是人物与其环境组合成的具体场面和情景。因此,故事就是一系列关系的有机组合。
“关系”作为核心知识,是这篇小说表达方式的本质,也是理解这篇小说的重要抓手。“关系”作为核心知识,它较好地统整了教材为语文要素落地所设置的练习:1.以小标题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讲故事;2.找出描写水手“笑”的语句,并分析几次“笑”与故事情节的联系;3.还原船长开枪逼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分析其办法的好处。第一题是围绕主要人物梳理关系;第二题是梳理人物和时空关系,厘清情节发展过程;第三题是梳理与孩子在最高横木一头的人、物、时间、空间关系。这样就从“关系”入手,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在层层厘清各类关系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落实“语文要素”,有效地避免了三个练习分别指向三个不同方向(内容、表达、思维)的割裂状态。
“关系”作为核心知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深度,但可以理解,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值得深入持续学习。
核心知识的明确,将语文要素的本质内涵揭示得更清楚,使文本学习有整体性和贯通感,更有利于学生学到面对复杂“关系”时妥善处理问题的思路,提升服务于未来生活的能力。

02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优化要素学习的情境


“语文要素”的学习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形成核心素养,强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经历学习的过程,自主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更强调在语言情境中积极主动地灵活运用知识,即使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也强调在情境中积累,在情境中运用。项目化学习以“对驱动性问题的探索,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对核心知识和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为价值追求,正是语文要素学习的理想状态。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一方面使学习载体发生变化。文本不再是单一的阅读理解对象,而是可以根据需要运用的材料。另一方面,它创设了有别于文本的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积极主动地运用文本材料进行语文要素的学习。
教学《跳水》一文时,教师围绕“关系”这个核心知识,综合教材练习创设情境,设计三个驱动性问题——跳水事件发生后,各路记者纷纷前来采访。
1.《新闻快报》记者: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以便我快速播报出去。
2.《现场目击》记者:作为整个事件的目击者,请将事件现场详细还原,以利于读者了解全貌。
3.《人物》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个事件中的几个人物?
学生在这三个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充分主动地运用文本,学习的结果会指向“关系”这个核心知识。
1.用最简洁的语言讲故事。学生必然要抓住主要人物,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概括出事情的过程: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抢帽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儿子跳水。孩子跳海后获救。
2.还原现场。将猴子、水手、孩子三者相互关系一层层梳理,厘清情节的发展:猴子的行为引起了水手的笑;水手的笑加剧了孩子的生气;猴子三次戏耍,引起水手三次笑,促使孩子逐渐丧失理智,陷入险境。
3.人物评价。要着重分析船长面对险情权衡各方关系作出决断,而水手和孩子都只关注眼前某一方面。水手专注于“取乐”,完全没关注到笑与孩子的关系、孩子与猴子的关系、孩子与甲板(安全)的关系;当孩子遇险后,水手们又都只关注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无计可施。孩子则执着于“帽子(即自己的面子)”,只顾着要回帽子,拼命追猴子,而完全不关心自己与甲板(安全)的关系,一经被人提醒,又被自己与甲板的关系(距离)吓得腿都发抖了。评价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认识到人物的长处与不足,也能从人物处理问题的方式中得到启发——权衡各方关系有利于解决问题,执着于一个方面则容易制造问题。
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答记者问这个活动中完成学习。在答问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调用个体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文本深入交流,这样既能达成教学目标,更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文本材料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03

作品成果的呈现,提升要素学习的成效


“语文要素”的设定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一向被人诟病的“少慢差废”的低效现状,强调在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中发现、体会知识,这需要更充分的感受,更充足的体验,更多样的操作,这也是语文能力建构体系的学科要求。项目学习达成的结果由“解决问题”“公开成果”“对核心知识和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等丰富样态构成,但最能体现学习成效内在本质意义的学习结果还是基于核心知识学习的学生作品的呈现。作品呈现是项目学习结果的追求,与语文要素学习强调感受、体验、操作是完全一致的,对于语文教学“说多练少”“讲过等于练过”“填充式表达”“碎片化运用”等现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纠偏,而以结果导引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跳水》项目学习的作品呈现为三个:一是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并和他们讨论人物言行得失;二是制作一张情节发展线路图;三是分享一个妥善处理关系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三项作品都是指向核心知识“关系”的,由文本到其他文本和生活,由解读文本到处理实际问题,体现了“关系”对于人恒久的现实意义。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其中的一两项。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与他人合作或向人请教。不管如何完成,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探索,都是与文本、自己或他人对话的结果。这种学习方式能将文本进行内化与转化,实现知识的迁移,真正实践语文要素学习所提倡与强调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基本理念,培养“一种情境性知识运用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情节发展线路图示例1


情节发展线路图示例2
位置猴子(逗)水手(笑)孩子(追)
甲板钻来钻去哈哈大笑笑得很开心
甲板摘、戴
大笑起来
哭笑不得、吓唬
第一根横木咬、撕笑得更欢了气得脸都红了、追
最高横木的一头
气极了、放开、走
桅杆顶端坐、扭、做吓呆了

均衡处理各类关系解决问题成功或失败案例示例:

1. 书本中的:破瓮救友、《鲨鱼》(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等。

2. 生活中的:密室逃脱、制订学习和玩乐计划、规划行动路线图、日常吵架(失败案例)等。

作品成果的呈现,使语文要素的学习结果可视可检可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引领,一种规约,一种要求,必然引起学生的重视,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地去完成,无形中提升了学习效率。
项目化学习所关注的核心知识的确立、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和作品成果的呈现,使语文要素的学习本质内涵更加明确,并且能优化学习情境,提升学习效率,是改良课堂教学样态、促成语文要素有效落地、提高教学效益的良好途径。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

转自 |《小学语文教师》2021年第2期

          《小学语文教师》
          2021年第2期目录

01

 卷首

作为语文教师,我专业吗  周益民  1

02

 人物  

{封面人物}

项目化学习,让语文要素真切落地     徐 月  4

03

 教坛新秀 

玩转课本剧,让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比翼齐飞    郑 艺  9

04

 论坛 

{专题} 

与你同行

  ——《小学语文教师》创刊四十年征文

千里之缘一刊牵     刘正生 13

那种感觉很美

  ——我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故事     黄 伟 15

相遇在秋叶飘零的季节         马立英 17


{百家讲坛
儿童语文深度学习的实践运用与发展方向      张邦业  18

05

 随笔 

读书是一个怎样的词     谈永康  21

鲁迅当年在干什么       李永强  22

06

 教学 

{名师课堂}

教出散文的层次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教学实录与点评  陈德兵 王崧舟 24

{备课现场}

【统编教材“解读”】
在整体视野下理解和践行“初步”理念

  ——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李 颖  29

教学“策略”】

结构化教学设计,促进结构化思维发展     曹丽萍  33

积累·揣摩·表达

  ——小学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三站位”         鲍淑清  36

思辨,当以语用为载体         赵逸澄  38


【教学“例谈”】

站在育人的高度教寓言

  ——例谈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     吴 庆  41

运用提问策略 驱动自主阅读

  ——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藏戏》一课教学为例     孙雁秋  43

借助图画 讲好童话故事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为例    王树英46

【教学“设计”】

情理相“守” 智慧得“兔”

  ——文言文《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周晓霞  49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曾水清  52


【整本书“阅读”】

以“快乐读书吧”推动儿童读书活动       叶燕芬  54

教学“一得”】

从《穷人》看标点的魅力     魏胜昔  58

在口语交际中学会爱

  ——藏在名字里的故事       徐春蕾  59

07

 进校园 

辩课进校园”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景苑小学

【教学实录】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教》课堂实录及评析    王红燕  陈小娜  60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课堂实录及评析    魏 琦 李丽亚  64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课堂实录及评析     葛佳琪 陈毓媛  67

【辩课实录】

基于真实情境 搭建多元交际平台

  ——浙江省杭州钱塘新区景苑小学辩课研讨活动实录    71

08

 新体系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谁动了我的棒棒糖

  ——《写读后感》系列创意活动设计      李 璐 王怡文  74

扣要素 创情境 重实践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为例     潘 雯  78

09

 成长 

问讯处

“分句间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吗”等6则     82

10

 博文

书信里的阳光         朱一花86

谢谢你,告诉我……     闫蓝天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