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与肾

 人老颠东 2021-03-02

图片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一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码关注“大熊学中yi”视频号,锁定本周三晚七点的五运六气课直播。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图片

大熊学中yi


图片

脾与肺

陈冠达

I 摘要: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图片

1、肺肾相关的理论探讨

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于肾或膀胱。肺肾之气的协同作用,保证了体内水液输布与排泄的正常。病理上,因肺肾功能失调而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水热穴论》)。

呼吸运动: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能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动则气喘等症。

阴阳互资:肺肾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则痰饮不生,咳喘不作。老年久病痰饮喘咳,多属肺肾阳虚。

2、肺肾相关的经络联系

《灵枢·经脉》言:“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隔,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经:①起点是足小趾下,止点是胸中、舌根、锁骨、下缘(俞府穴);②在胸中交给手厥阴心包经;③内联的脏腑有:肾(属肾)、膀胱(络膀胱)、肝(贯肝)、肺(入肺)、心(络心),是十二经脉中联系脏腑最多的一条经脉;④经过的重要部位是舌根(“挟舌本”)。

其直者经络循行,甲乙注:“一本云,从横骨中挟脐循腹裹,上行入肺。”张介宾“按足少阴一经,考之本篇及经别、经筋等篇,皆言由脊里上注心肺而散于胸中……”,肺肾经络的联系于此可见其着落。《灵枢·经脉》十二藏的排序是:1)肺;2)大肠;3)胃;4)脾;5)心;6)小肠;7)膀胱;8)肾;9)心包;10)三焦;11)胆;12)肝。这种排序当然是与脉序有关。若按十二藏本身排列的顺序来看,是按一阴(脏)一阳(腑)成对的排列,而且,所有阴经皆与脏联系,所有阳经皆与腑联系。

《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

上述一阴脏一阳腑相互配属,与《灵枢·经脉》一致,唯肾上连肺,而能肾受肺气,肾便有二,故将(将,统帅之意)两脏(一指膀胱,一指肺),揭示了肺肾之间配属的连系有其重要性。

3、肺肾相关的五行规律

肾为先天之本,病重、病久必及肾,伤害元阴元阳。主要病理变化有肺肾阴虚,肾阴虚肝阳亢、脾肾阳虚、肾水不能上济心火、亡阴亡阳、阴阳离决等。由上述可见肾阴与肺、肝之病比较密切,肾阳命门则与心、脾之病密切。肾水实证较少,若有之则多属膀胱。

肺在五行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肺阴充足,输精于肾,使肾阴充盛;水能润金,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肾阴充盛,上润于肺,使肺保持清宁。这种肺阴、肾阴相互滋养的关系,称作“金水相生”。

病理上,肺阴久虚可病及肾,肾阴虚不能上滋于肺,故肺肾阴虚可同时并见。临床表现多为肺肾阴虚,兼有内热,如气短、干咳、口渴、小便短赤、腰膝酸软等,治宜百合固金汤(百合、生熟地、麦冬、玄参、当归、白芍、贝母、桔梗、甘草)补肺滋肾。也有肾阴亏耗,虚火上炎,因肺热津燥,亦现金不生水现象。这是其本在下,其标在上,当滋肾为主,方如八仙长寿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补肺。论治肺肾两亏,用人参、麦冬、五味子补肺敛肺,知母、玄参清肺又能滋肾,并以甘草调和诸药,谓“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亦是其例。

临床上常用宣肺以利小便,是指肺与膀胱的生理关系。肺为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流,肺气宣畅则三焦通调,水道自利,不同于相生意义,不能引用金生水来解释。

4、肺肾相关的生理特性

肾的主要生理特性是:守蛰守位。

肾通冬气,故有蛰伏封藏之性。如《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这一特性体现在藏精、纳气、固胎等多方面。

肾气不固,就是指肾失封藏之性,或封藏无能,这是临床常见的肾虚类型之一。“守位”,是指肾中相火(肾阳)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

肺肾的生理特性,必须从肾藏精作为最根本的功能来理解和把握。肾精化肾气,肾精与肾气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是脏腑阴阳的根本,对藏腑气化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并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肾气的封藏与摄纳作用维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利气体交换。《类证治裁·喘症》“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是肺肾之间密切合作,相互协调的结果。

5、肺肾相关的病理特征及治疗要点

病理上,肺气虚或肺失宣肃,肾阳不足,气化不利等常相互影响,以致水液代谢障碍,症见水肿、尿少、咳喘、气急、舌唇青紫、腰酸膝软等。肺虚而呼吸不利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也常相互影响,导致呼吸浅表,动辄气急、咳喘、不耐劳作及腰酸膝软,全身虚惫等症。

此外,明、清以降的医家,还特别强调肺肾之阴相互资生。如清·雷丰认为肺肾之间有“金能生水,水能润金之妙”(《时病论》)。肺肾阴虚常相互波及,终至肺肾之阴皆虚,而症见颧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咯血、音哑及腰膝酸软、耳鸣齿摇等。按理五脏之阴皆以肾阴为本,都可相互累及,何以特别注重肺肾?这是因为宋·明以后肺痨患者多,每每表现出先由肺病,终及肺肾阴虚的特点。

肾病总的治则为“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肾阴虚者,治以滋阴补肾,参以清泄虚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肾阳虚者,治以温肾补火,佐以填精益髓的血肉有情之品,资其生化之源,即“益火之源,以消阴臀”。但是,由于阴阳的互根依存关系,补阴可助阳,补阳可益阴,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至于阴阳俱虚,则精气两伤,自然更宜阴阳并补。

清代吴塘《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则注重药性沉降,以气味俱厚,多汁乱腻,能益髓填精,滋养柔润为用药法则。叶天士则提出认为“精血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之补益,声气必不相应”,主张用紫河车、鱼鰾、鹿茸、鹿角、动物脊髓,淡菜、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肾之精血。这是肾病治疗的另一内容。针对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等不同证型可分别运用滋肾、温肾、固肾之法。具体运用则必须注意:①调补阴阳;②缓补求功;③兼顾脏腑气血。

临床上,肺肾相关的病证,大多有两型:肺肾气虚型与肺肾阴虚型。前者是指肺肾两脏气虚,宣降无力,摄纳无权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肾不纳气证,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治宜益肺补肾纳气,方用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人参、蛤蚧、知母、贝母、茯苓、桑皮、杏仁、甘草)。而肺肾阴虚证是肺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火内扰,肺失清肃所导致的虚热证候,常见于肺结核、喉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咯血等疾病,治宜滋补肺肾,养阴清热,常用方剂如麦味地黄汤、三才汤、百合固金汤加味等。麦味地黄汤以生脉散补养肺阴,六味地黄汤滋阴益肾,共奏滋肾养肺之效。三才汤以天冬、人参相配以滋养肺阴,地黄填精益肾,也是两补肺肾的基础方。或主张用的百合固金汤加龟板、阿胶、冬虫夏草、五味子、胡黄连、银柴胡等,也是从肺肾同治角度着眼。

阴虚潮热,慎用知母、黄柏等苦寒之品。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