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小识︱脚面子支锅

 村庄物语 2021-03-02

这是村庄物语第221篇原创推送

农耕时代的皖北农家,几乎家家户户的锅屋里,都有手工支起的锅灶。它由锅台、锅洞、锅肚、锅门等几个要件组成。一口铁锅,往锅台内沿一放,就行了。烧锅做饭时分,炊烟从烟窿筒子送出来,飘散在空中。这一幅图景,该就是维系着所谓乡愁的炊烟袅袅了。

但支锅,是个技术活。通常一个村庄上,支锅的行家,也就那么三几个人。他们支的锅,省柴,火旺,屋内还不闷烟。那时,他们可是村子里吃得开的人。无论给谁家支锅,或者对原有的锅灶做些改进,都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锅灶都是支在专门的锅屋里。脚面子上,哪能支得了锅?它的面积太小,没法支,支不住啊。而且支锅就是用来烧锅做饭的,在脚面子上的锅灶烧锅,不烧坏脚才怪。因此,所谓脚面子支锅,该归于异想天开吧。

但皖北村人在语言上,硬是在脚面子上支起了锅。“脚面子支锅”,成为他们常说常新的话题。他们所要表达的,则是一样较为深刻的道理。

生活中确有那么一类人,在办理具体的事情时,以所谓硬邦邦的原则划线。不仅待人接物上显得淡,而且不管亲戚的情,不顾邻里的面。尤其相关的亲邻,曾经对他家不错,甚至有恩于他,他也一条道走到黑,我行我素,不讲情面。在皖北人看来,他就是“脚面子支锅”的人。他一脚把人家踢出老远,踢到了曾经情分的圈外了。

如果他因得了权势,发了横财,而冷对熟人朋友,尽做“脚面子支锅”的事,那他在原先的情分圈子里,恐怕就混不下去了。对这样的人,人家都会记着,有事没事就会拿“脚面子支锅”的话,评他的头,论他的足。

还有的人,有求于人的时候,在人家面前满脸媚态地好话说尽;转过脸,无求于人的时候,不仅淡,甚至装作不认识人家一般。两项比较,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这也是皖北话中典型的“脚面子支锅”。对这一类人,很多人都看他不起。

古往今来,清颍长淮流淌着的,都是情分。它勾连着皖北人内心深处的良善品质。他们处事,最为讲究亲戚里道;做人,从来都是情面优先,重情重义。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宁愿自己吃点亏,受点委屈,也要顾及情分,不驳人家的面子。因此,他们最不待见,最看不上眼的,可能就是“脚面子支锅”的人,做出来的“脚面子支锅”的事。言语中,有不屑,更有厌恶,少有人愿意跟“脚面子支锅”的人来来往往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