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是犯困?可能是湿气作祟!用1茶2汤对症调理

 至诚金方 2021-03-02


◆  ◆  ◆

每隔5分钟调一个闹钟依然起不了床;每天早上刚起床,就有一股睡午觉的冲动……这些都道出了不少起床困难户的心声。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状态,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还降低了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那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又该如何解决?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人体生物钟最佳作息时间是晚上22点前入睡,早上7点前起床。一般情况而言:


  • 12岁以下的小孩睡眠平均为10小时;

  • 13-2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 21-30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约7小时的睡眠时间;

  • 31-70岁的人群每天则需6-7小时;

  • 71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为5-7小时。

如果没有熬夜且睡眠时间达标,但是每天到点起床的时候觉得眼皮很重睁不开、疲惫不堪、头脑发昏、打不起精神来,那么恭喜你能喜提“起床困难户”的称号了。

起床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体内湿气重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阻碍气机,容易损伤阳气,湿性重浊粘滞、趋下。湿气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不清爽感为特征的症状,如眼皮重、头身困重、四肢酸重、精神不爽、口气不清爽、大便不爽等,这也是为什么会湿气重、起床困难的原因。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热胶结在一起叫湿热,与寒凝结在一起叫做寒湿,而这两种湿邪也是起床困难户最常见的证型。

湿  热 

湿热症状

  • 口苦、口干、口臭、体味大;

  • 脸部容易长痘、出油;

  • 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

  • 小便黄,异味大;

  • 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

  • 舌苔黄腻。

▍湿热还可细分为3种:

湿重于热:有一点口干,口苦不严重,舌苔腻而不黄;

湿热并重:口干、口苦严重些,舌苔黄厚腻;

热重于湿:特别口干,舌质红,舌苔黄而干,大便干结。

▍湿热如何挑选食材?

如果湿重于热,可用偏凉性的土茯苓、薏米等煲汤;如果湿热并重或热重于湿时,可用偏寒性的绵茵陈、蒲公英、鸡骨草等。清湿热的药材多偏凉,有时候人体未必能接受,可以适当加点陈皮。

绵茵陈鲫鱼汤

▍材料:薏米15g,棉茵陈30g,鲫鱼2条,瘦肉100g,蜜枣2颗。

▍做法:先将绵茵陈清洗后,和薏米一起用冷水浸泡5-10分钟;瘦肉飞水,鲫鱼去内脏洗净;用油煎鱼至两面微金黄色;将煎好的鲫鱼盛入汤煲内,放入其他材料,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1小时,最后加入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消暑,除湿利尿。

寒  湿 

寒湿症状 

  • 容易腹胀、拉肚子;

  • 皮肤病多发,如湿疹;

  • 易浮肿,如手脚肿、眼泡肿;

  • 大便粘,不成形;

  • 舌苔淡白,常有齿痕,口淡不喝。

▍寒湿如何挑选食材?

煲汤、炒菜时,适宜加入温性的姜片、花椒、陈皮、砂仁,能起到苦温燥湿的作用。寒湿者往往还存在脾胃虚寒,可适当加一些健脾的药材,如茯苓、淮山、党参。

白术茯苓排骨汤

▍材料:白术10g、茯苓30g、山药30g、大枣2颗、猪排骨100g。

▍做法:把材料洗净,猪排骨洗净斩块水焯后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汤煲,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1小时,最后加入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化湿。

寒热湿邪一并祛除 

如果大家还是分不清寒热,可以试试国医大师邓铁涛亲研的健脾祛湿茶——南芪薏仁茶

南芪薏仁茶内含南芪(五指毛桃)、薏米、茯苓、扁豆、白茅根、山药、麦芽、玉竹、葛根、橘皮、甘草,共11种道地药材,不仅寒热湿邪一并祛除,还能健脾行气,从根源上解决湿气的源头!

0
1
祛湿+健脾

“南芪薏仁茶”方中的山药、茯苓、白扁豆均为健脾之药。“脾主运化”,脾的功能恢复正常,才能运化身体的水分,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薏米、茯苓、白茅根等又有祛湿之效,能通过小便,排除停蓄在体内的水湿,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

0
2
 行气

祛湿为什么要行气?因为气有推动的作用,能推动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行气与化湿密切相关,气滞会导致体内津液的停滞,而“气行则湿化”,因此加入具有益气行气的南芪(五指毛桃),可以补充和加强身体内“气”的力量,推动身体水湿的运行,提高脾运化水湿功能,最终起到祛湿化痰的作用!

南芪不仅具有益气行气的作用,同时还有健脾化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因此邓老把南芪作为君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0
3
 不伤肾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祛湿茶的配方,只选用了赤小豆、薏米、茯苓等利水排湿的药材,确实喝了小便会增多,但这只“泄”不“补”,不仅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湿气不久还会卷土重来!

而南芪薏仁茶配方中的药材,大多经过特殊炒制处理,加强健脾,降低利尿的效果,达到排湿不伤肾的目的;同时助以益肾的山药,在祛湿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