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徐大椿《道德经注》:天下皆知第二

 火岩山 2021-03-03
【原文】道德经注(徐大椿  撰)
 
天下皆知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知有美与善,必有不美不善者,相形而见,皆非至治之世也。下文乃申明其说】
 
【译文】如果以人道为标准,人人各行其“道”,那么,有人认为美与善的,也一定会有人认为不美不善。这样的话,两者相形而见则纷争不止,都不是治世的终极之策。下文就展开阐明这一观点。
 
【明论】道德经》八十一章,是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应证的整体,上下章之间往往有语义和层级上的紧密衔接。上一章说:人言描述的“可道”之道,并不是常道;人为命名的“可名”之名,并不是常名;常道、常名乃无形而无名,无名而后有名,则天地万物生。

本章承接上一章意思,详细讲述以人道治世和以天道治世的区别。
 
故有无相生【有“有”而后见为“无”】
难易相成【有难而后见为易】
长短相形【有长而后见为短】
高下相倾【有高而后见为下】
 
音声相和【凡响皆谓之声,声出而相应者谓之音,有声而后有音】
 
【译文】凡是发出声响的都叫做“声”,声出后而相应的叫做“音”,有声而后有音。
 
前后相随【有前而后有后,此乃所谓,知美斯恶,知善斯不善之义也】
 
【译文】如果以人立之道为标准去治世,那么,前行此法,彼法亦会随后而来,天下之纷乱将层出不穷。这就是前文所说的意思:以人道治世,人人各立一说自以为高明,则美与恶、善与不善将相互争执,永无安宁。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唯圣人知之,故虽有事而无所为,不见美善之迹也】
 
【译文】只有圣人知道上述的道理,而以天道治世,所以虽有治世之举却显得并未有所作为,看不出来圣人有什么美善的举措。
 
行不言之教【虽有教而不以言,不明美善之理也】
 
【译文】圣人以天道自然之教来教化百姓,虽有教而没有人道之言,没有人们口口声声说的那些美善之理。
 
万物作焉而不辞【作,兴起而从乎圣也。不辞,谓不谢绝之】
 
【译文】作,万物随圣人之举而兴盛的意思。不辞,指圣人不谢绝万物。
 
生而不有【生养之,而不私为己有】
为而不恃【未尝无所为,而不自恃其能】

功成而弗居【为万物图成,而不自居其功】
 
【译文】天地生万物,却不据为己有,圣人生养百姓亦如此。圣人以天道治天下,不视为自己之功。天道化育生成万物,圣人不以天之功而自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言圣人虽不有其功,然其功实出之圣人,故愈谦而其功愈不可辞也】
 
【译文】此句是说,圣人虽不贪天之功为己有,但是百姓却明白,天下太平、生活安康其实都是圣人的教化和治世之功。因此,圣人越是谦虚而不称大功,百姓越是会记住其功劳而拥戴圣人。
 图片

【道德经原文】天下皆知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译】天下皆以人道之教为美,其实不过是以人害天。天下皆以人道之法治世为善策,其实不一定就很高明,反而纷争不止。因此,有人道“有为”之法,也会有天道“无为”之法。有人道难行之策,也会有天道易行之策。以天道治世则可长久,以人道治世则不可长保。以一事为高,则会以另一事为下。人人各立一说,百家争鸣而音声相和。人道之法,前后相背离;而圣人以天道治世,功成而身退,以身处后则能先民。
 
圣人明白这些纷争的道理,因此,不以人道治世,而以天道无为之法、行无为之事;以天道自然之教来教化百姓,而不以人道之言。万物和百姓因圣人之治而兴盛,圣人却从不对百姓横加干涉,也不据为私有,不贪天之功,功成而身退。正因为圣王不贪天之功,所以,百姓和圣王才永不相互背离。

本文由袭明堂·子归明断句和译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