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辞与修养·趋吉避凶

 临观山水 2021-03-03

《易经》本为卜筮之书,重视趋吉避凶,而《易传》以道德解易,才是真正的哲学著作,其中《系辞》在解释爻辞上又比彖、象、传更为深入。六十四卦卦辞及其三百八十四爻爻辞,其素材大部分是以前占筮活动之记录——筮辞。

那些曾被应验之筮辞会被保存下来,而卦爻辞即从其中选出。筮辞能得到应验,其中多少蕴含着一些不变的道理。如: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坤卦)

此条爻辞之所以会应验并被记录下来,表示此事是符合人道的,即当人处于不利之境时,当谨言慎行,不使才德外露,如此虽没有称誉却可以保身。

卦爻辞能够反映人事之道,除了与其曾是已应验之筮辞外,也与其经过文字加工相关。春秋时期之人已逐渐意识到自我负责之重要性,故《易》卦爻辞中所蕴含之智慧与哲理也逐渐被发扬出来。

如《论语》中记载: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乃恒卦九三爻辞。九三爻位虽得正,但过刚不中,又相应于上六,不能久于其所,故有“不恒其德”之象。一个不能恒守德行之人,常常会受到羞辱,故曰“或承之羞”。孔子用“不可以作巫医”来解释恒卦九三爻辞,以说明责任心与恒心之重要性。

《左传·襄公九年》曾记载:

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随,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随,元、亨、利、贞,无咎。’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体仁足以长人,嘉德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然,故不可诬也,是以虽随无咎。今我妇人而与于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不靖国家,不可谓亨;作而害身,不可谓利;弃位而姣,不可谓贞。有四德者,随而无咎。我皆无之,岂随也哉﹖我则取恶,能无咎乎﹖必死于此,弗得出矣。”

鲁国穆姜被贬入东宫时,曾算一卦为“艮之随”,即艮卦变为随卦,于是史官以随卦之意要穆姜赶快逃跑。但穆姜认为自身并无随卦卦辞所言之“元亨利贞”四德,故随卦虽吉亦不能改变其命运。穆姜在此对卦辞的“元亨利贞”作了新解释,即以仁德为元、礼德为亨、义德为利、干事为贞。其以伦理道德之观点解释吉凶之占辞,彰显了人文精神之觉醒,但却不尽合乎《易经》之原义。

据作者统计,“利贞”一词在易经中就出现了二十三次,很可能表明了《易》是首重占筮的。虽然《易》之卦爻辞已能反映人事之道,但大部分对吉凶之判定还是属于机运问题,例如:

归妹,征凶,无攸利。(归妹卦)

六五,贞吉,升阶。(升卦)

显然,归妹卦之卦辞明言行事有凶险、无所利,但并没有说明人为因素;而升卦六五爻辞言登上台阶为吉,这似乎也与人为努力无关,得吉纯为一机运问题。在《易》中,这类卦爻辞占大多数。
  
归妹卦升卦谦卦

《易经》往往只陈述某种现象,但《易传》却以道德角度诠释之,为其吉凶寻找理由。然而《彖传》、《象传》中对道德哲理之发挥仍属抽象、片面,《系辞》虽仅解说十九条爻辞,但其对义理之发挥又比《彖传》、《象传》具体。在此举谦卦为例,比较《象传》与《系辞》在解释上之差异: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谦卦)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谦·象》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系辞上》)

九三为《谦》卦唯一的阳爻,居刚位勤奋不已,又在下卦中,象征劳苦有功而能谦卑之君子。《谦·象》仅解释“君子有终”之部分,指出有功劳之君子有好结果,是指百姓都会归服。《系辞》则对九三爻辞有更深之解释,即“劳谦君子”有功劳而不自我夸耀,有业绩而不以德能自居,君子成大功后仍谨守谦卑之礼,则能保存自身之地位。

正因《系辞》对爻辞有深入之解释,故其对吉凶与个人品德之联接也相当明显,故有“行善得吉、行恶得凶”之论调。故《系辞上》云:

易曰“自天右之,吉,无不利”。子曰:“右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系辞下》又云: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欲获得上天助佑,必须“履信”、“思顺”、“尚贤”,“履信”是履行诚信,“思顺”是指存心顺从天道,“尚贤”是推崇贤人、任用贤人。此三者皆重视人之主观能动性,皆是道德修养的表现之一。

何校灭耳,凶”则是噬咳卦上九之爻辞,噬咳卦之卦辞有言:“亨,利用狱。”涉及决狱断刑之事。上九象征受刑者,又居噬咳卦之终,乃刑狱之极,意为小人受到极重之刑罚,有灭身之祸。《系辞》作者将小人会招致此凶祸之原因归咎于“恶积而不可揜”,即恶行累积到无法遮掩的地步。而之所以小人会走到这种地步,是因为平时“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因此,在《系辞》中不但可看出“行善得吉、行恶得凶”之因果,也透露出吉凶与道德修养之息息相关性,故《系辞》解释《易经》,也在不脱离吉凶之论述基础上讲道德修养。但是人之所以要借助于道德修养以趋吉避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保身、保位,能尽自身之才德,以求对社会有所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