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楹联鉴赏】清联对对看

 潇湘妃子liandu 2021-03-04

【清代楹联鉴赏】

清联对对看

01

咏景联有“自然”和“风雅”之别。

题署联多题于名胜古迹。在名胜古迹中绝大多数是纪念古人的庙、堂、亭、阁、宫、祠、馆、园、楼、台、廊、寺等,因此多为风景联。

由于集句联浓缩经典,寓意丰富,既用现成名句,又要青出于蓝,因此颇受古今联家青睐。从文学论:集句联是古典文学解构文本之精华。 

放鹤去寻三岛客;

约梅同醉一壶春。

这是一副集句联,陶澍题于上海豫园。上联集自唐·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三岛,指的是东海中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下联集自宋·真山民《闲中》“引鹤徐行三迳晓,约梅同醉一壶春”。 此联是说明作者向往闲逸的隐士生活。豫园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是闹中取静的好去处。这和陶澍身为两江总督,忙里偷闲的心境颇为一致。语言雅致,此联称得上雅切。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这是林则徐题京师陶然亭联。陶然亭位于北京城西南,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亭名取自东晋·陶潜《时运》“挥之一觞,陶然自乐。”唐·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诗句更加以发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有这样的亭名,对所作亭联的审美趣味要求自然更高。

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集自苏轼《李伯时画其弟亮工旧隐宅图》:“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但“近”改动为“似”。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记忆有误。“似”要空灵些。 “三径”用陶潜《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表达了对陶令归隐后悠闲自乐生活的向往。

下联集自苏轼《绝句三首》之一:“市区收罢豚鱼税,来与弥陀共一龛。”弥陀,即梵语“阿弥陀佛”的简称。 “来与弥陀共一龛”,并非是崇佛,而是羡慕其地清幽,欲借一隅,以避烦嚣。

陶联和林联,表达同一情趣,且都用集句体。陶联潇洒风流, 林联超然自适。梁章钜尤赞林联,在《楹联续话》称“亭中楹帖,当推此第一”。

02

咏景联有“有我”和“无我”之别。

溪头细雨流花出;
树外闲云载鹤归。

这是陶澍题吴县古雪禅院枕流阁的对联。枕流阁,顾名思义,阁下自然有溪水流过,所以上联“溪头细雨流花出”。“细雨流花”意境华美自不待言,但写禅院而出“流花”,从艺术上,这是用明艳写枯寂;从内容上,禅院而出“流花”,下联就需照应,否则会引人遐思,于是有“树外闲云载鹤归”。“闲云载鹤”是画工,也是化工。用“鹤”对“花”,颇称老辣。这一句用悠闲写旷逸,非唯对仗工致,而一由近及远,另一由远及近,且一实一虚,一去一来,颇见高明。

明· 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其实“作联之妙”,也是如此。此联就是极好的意境联。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在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于政事之暇,重修孤山林和靖祠堂及墓,且于墓前种梅养鹤,并题联:

我忆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家风用以切林,梅鹤用梅妻鹤子故事以切林和靖。北宋诗人林逋,谥和靖,钱塘(杭州市)人,隐居西湖孤山,赏梅养鹤,孤高清逸,人称其“梅妻鹤子”。 因政事倥偬而疏忽梅鹤,原无可指责; 一用“负”,再用“家风”,富贵浮云耳,其品格清高立现。“领”字也下得很妙,作湖山的主人,不是作湖山的客人,也不是作湖山的仆人,既照应梅鹤,而其自尊立现。梁章钜《楹联三话》评此联“可称雅切”。

陶联和林联,一无我,一有我。无我者以意境胜,有我者以以情韵胜,都是佳联。陶联胜在境而雅,林联胜在意而淡。

03

什么是意境?意境即诗意空间。在对联作品中若能呈现出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境界就是意境联。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这是陶澍题安庆大观亭联。大观亭在安庆城外,临(长)江。何谓大观?放眼看去,一派苍茫。上联从苍茫到千古,这是从空间到时间,可见笔力。宋词人吴文英常用此手法。下联似用欧阳修在扬州平山堂的典故,过江诸山,都到眼底。清代扬州知府伊秉绶更有平山堂一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下联的句眼是“六朝”,既照应“千古事”,又暗喻“山”还在,六朝豪华都没有了。作者有无限沧桑兴废之感。写得比较雄浑。

写得比较空灵的是胡林翼题黄鹤楼的一联:

黄鹤飞去且飞去;

白云可留不可留。

命意的嘎然独造是此联最显著的特点。上联从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引发,后人所说无非是黄鹤何时重来之类。其实返又如何?不返又如何?作者云“飞去且飞去”,胸怀的旷达和语言的冲淡同时呈现。

下联从“白云千载空悠悠”引发,白云留住是空,留不住也是空,于是有“可留不可留”。此联与陈子昴《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在情感上是相通的。

陶联和胡联都是意境联,但也有不同,陶联于苍茫中多感慨,胡联在空灵中见旷达。

04

会馆是指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的馆舍,始设于明代前期,而大盛于清代。会馆例有楹联,由同乡中的名士大老书写。会馆中人才济济,题联就要有水平。陶澍有一联题汉口长沙会馆:

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隔秋水一湖耳”是指汉口长沙相隔洞庭一湖,意思是湖北湖南是一家。会馆总是送往迎来,因此有“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结句“此境原非异土”,显得异常亲切。

下联的意思是:离家千里,思念油然而生,即“共明月千里兮”。离情仍历历在目,有“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但是相聚在远方,何妨“相逢好话家山”。确是乡情拳拳。上联写会馆,下联写乡人,层次清晰。

全联的特点其实是用典,而且化典无痕。上联“隔秋水一湖耳”是化用杜甫《寄韩谏议》“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是化用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此境原非异土”是化用唐代黄峭:“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下联:“共明月千里兮“,是化用谢庄的《月赋》; “美人去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是化用杜甫《发潭州》:“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相逢好话家山”是化用周之琦:《醉太平》“旧时月色相逢。话家山林中”。这种随手拈来、任意驱使诗文佳句的能力令人十分钦佩。

同样出彩的是左宗棠题江西省吴城全楚会馆一联:

到处便为家,望楚尾吴头,异地同临明月色;

他年谁是主,合衡峰鄂渚,天涯都作比邻看。

吴城今属江西修永县,春秋战国时属楚地,与吴相连,故有“楚尾吴头”之称;这是切地。到处便为家,既是指四海为家,也是指以会馆为家,是双关语。这是切会馆。全楚是指湖南省、湖北省以及河南、山东、江苏、淅江、江西诸省的一部分,此处以“合衡峰鄂渚”来高度概括。读此联需从细处体会“切”字。

“到处便为家”是从张孝祥的《西江月》词 “万事只今如梦,此身到处为家”出。“楚尾吴头”在郑板桥的一副楹联中用过,其联为:“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 “异地同临明月色”是从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出。

“他年谁是主”或出自李璟《山花子》:“风里落花谁是主”; 或出自宋代诗人乐雷发的《秋日行村路》“一路稻花谁是主”。 “天涯都作比邻看” 应是从王勃诗句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化出。

陶联雍容而优美,左联豪迈而激越;陶联充满乡情,充满人情味,左联胸襟广阔,四海为家;原也难分高下。若用两个字来评价,陶联典雅,左联高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