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小柴胡,不用请大夫!中医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汤大揭秘

 liuyancheng67 2021-03-05

汉代张仲景,因为著写了《伤寒论》而被后世尊为'医圣'。其中的方剂被后人称为'经方'。经方的特点,相信每一个喜欢中医的人都知道:药味较少,分量较重,对症下药,效果良好。

其中有很多著名的方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等,在中医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其中一个方剂,被人称道为'最符合我国人文传统'之方,那就是'小柴胡汤'。

该方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功能七味重要组成。方中柴胡味苦、辛,微寒,有辛散苦降,疏肝解郁功效;黄芩味苦,性寒,善于清少阳相火。两者配合,一散一清,更有清热透邪,调畅少阳气机之效;半夏、生姜性味辛温,能和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人参、甘草、大枣可益气和中,扶正去邪。七药配伍严密,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畅气机升降出入。

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曾说:'小柴胡汤善开肝胆之郁,故能推动气机而使六腑通畅,五脏安和,阴阳平衡,气血调谐。'它功效快捷,治法奇妙,虽然方中没有麻黄、桂枝,但仍能发汗;没有芒硝、大黄,但仍能通便,没有茯苓、白术却能利水,没有常山、草果,却能治疟。所以,刘教授称它'不迹其形,而独治其因,郁开气活,其病可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解热、抗炎、抑菌、保肝、利胆、增强免疫力、镇静、镇痛、镇咳、抗过敏、调节胃肠功能、缓解和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外感病及多种内伤杂症。

用好小柴胡,不用请大夫!中医十大名方之小柴胡汤大揭秘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日益扩大,但如何正确应用小柴胡汤,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统计27种中医药期刊对小柴胡汤的应用个案报道,共得病案143例,含中西医病症49种,包含内、妇、儿、五官、肿瘤等多科疾病,出现的临床症状有80多个。如食欲不振、口苦、呕吐、发热、恶寒、头晕、胸胁满痛、心烦头痛、咽干、脉弦、脉数、脉细、苔白、苔黄等等。

又有人对265例病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最常见症状,首先是各种外感发热;其次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再次是胁部症状。就舌、脉而言,最常见的为薄白苔、薄黄苔、弦脉、弦细脉。

以上可见,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症,主要以发热、消化道及情志方面的症状为主。发热主要以寒热往来为特点,此时因正邪相搏,且正气渐虚,不足以抗邪,尤其在外感病中;消化道及情志症状则反映出气机郁结,脾胃失和,三焦不畅,这在外感和内伤病中均有反映。掌握小柴胡汤证的基本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对于临床正确应用小柴胡汤有重要指导意义。

《伤寒论》101条中曾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不过,历代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认为不可据此而误用小柴胡汤。日本就曾出现因误用小柴胡汤而致死亡的事件。所以,任何一个好的方剂,都必须经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后,方可使用。

服用小柴胡汤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忌生冷辛辣食物。

(2)上盛下虚,肝火盛者不宜用。

(3)素体阴虚吐血,或有肝阳上亢的高血压患者不宜用。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