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有染即色,心无染即空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21-03-09

《顿悟入道要门论》直说51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答:是。

问: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

答:心有染即色,心无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即色即空,即是见到一切色相当下即是空寂而了了分明。前两天的小短文曾说:眼见耳闻的当下,不忘失审视自心,此即是即色即空,这是方便说,是许多初学者必经的过程。境界当头,住着在境界上,即是妄想分别,即是流浪生死;如果境界当头,还是空寂而灵觉常明,当下即色即空,当下即是解脱。同理,凡夫面对境界,当下回复空寂灵觉即是圣,所以即凡即圣。如此是不是顿悟呢?答:是。

何为即色即空?何为即凡即圣呢?心有染即色。面对色尘心有所染即是色法,所谓“染”,即是执着妄想,即是住着在色相上不得自在。面对一切境界,心无住着,不住一切相即是空。同理,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

真空妙有故即色。真空即是面对一切色相当下即是空,空即是不染;妙有即是灵觉性。如果只是空寂而无灵觉性,即是断灭。所以,我们一再强调,空寂灵知是一不是二。即色,即是不离色尘。完整的解释这句话就是:空寂灵知而不离一切境界;不离一切境界而空寂灵知。面对一切境界,还是空寂而灵明了了,只是一念未生。

色不可得故即空。一切色相皆是缘起性空,所以不可得;不可得故,即是空。

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色性自空,当行者面对一切境相时,心无所住,还是空寂而了了分明,当然色性自空。非色灭空,并不是还要升起个觉照的心来除掉境界。这是以实证的角度来解释,如果以教理的角度来解释,那就是,一切境界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缘起性空。

是空性自色,色法就是空,空不离色,一切色法皆是真心的影像,非色能色也,并不是色法能够显示色法。我们的空寂灵觉性可以显示一切色法,涵容一切色法,并不是色法能显示色法。面对一切境界,当体即空,空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于一切境界了了分明,只是一念未生。一念未生即是无所住,不于境界上妄想执着。

我们反复说空寂灵知或安住空性,并不是境界当头再提起遣除之心;如果生心除妄,即是以妄除妄;只是灵觉常明,还要再升起个妄想除什么妄想?但是,这是见性后的功夫,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要时时警觉,妄想升起即看到;看到,即化于无形,此有功之用,仍是大多数学人必经的过程,名之曰观照,有观有照,远离妄想分别。如果你真见性了,空性自色,心如虚空而了了分明,还要观照什么?如果说还有一个法的话,只是一个空寂灵知,即是无上成就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